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发展

2017-09-08 00:17田其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数学发展

田其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7-0080-02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审视教学活动,以关注人的价值和发展的高度,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人文课堂”。力求体现:“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建立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构建数学课堂文化,使他们对数学乐学、善学、会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一、转变观念,渗透人文思想

人文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传统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新景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从重知識转向育人为本,从重结果转向重教学过程。其次是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深入思考和自我体验的时间与空间,不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二、挖掘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学卡片、图书馆、互联网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我们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挖掘教学素材为教学所用。其次,教师可以通过绘画、幻灯、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实物、参观现场,展示图片、图像和图表,也可以进行实验演示、教师示范来创设教学情境。其作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我参加评比时设计的《观察物体》演示文稿,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把观察物体中的看、拼等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分析、推理能力,做到了事半功倍。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以生为本,发挥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我们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上,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在教学《打电话》时我大胆地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组长扮演老师“打电话”通知组员,最后设计一个最佳的方案。活动开始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过一会又激烈的争论起来,然后又开始“拨号”了……最后各组都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活动中每位同学积极参与、积极讨论,最后形成共识。不仅理解了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的情况,还培养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

四、师生平等,融洽师生关系

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觉得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与创新。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保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它与权威式的“告知”或“灌输”不一样,它以人性的平等为前提,互动则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交互性特征。“平等·互动”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平等·互动”,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要让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造力的人,学生可以超过教师;②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③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表示赞许;④对学生自发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先行解答,而是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共同寻找方法。⑤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避免相互间的攻击、嘲讽态度。⑥对于爱表现的学生,一方面肯定他们帮助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向他们提出,应给别人相等的机会。⑦对不爱表现的学生,尽量利用各种时机,鼓励他们表现,使其有同别人相等的表现机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数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