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呈现新气象

2017-09-09 08:56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京剧团杨靖宇传人

当很多剧团在苦叹演出少的时候,吉林省戏曲剧院院长兼京剧团团长倪茂才则是太忙了,周末的休息日都排满了各种演出。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京剧《杨靖宇》一年间演出60场,《孙安动本》即将搬上大银幕;高派传人工作室增添10名来自于全国各地的新生力量;惠民演出的场次一加再加,各地巡演的邀请纷至沓来,演出邀请已经排到了半年后……

创排与复排同行

2014年,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立足东北黑土地的历史文化与红色题材,挖掘整理了东北抗联代表人物——战斗在吉林、牺牲在吉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的英雄故事,并且得到了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重点扶持。同年9月首演,为新中国成立6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随后,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广受专家和观众好评。2015年12月12日、13日,《杨靖宇》接受国家大剧院特邀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演出。

除了大力创排新戏,该团还积极复排名戏、大戏、老戏。复排的《三打祝家庄》完全遵照原中国京剧院的版本,同时吸收了《石秀探庄》、《扈家庄》等传统剧目的经典部分,通过重新编排,增强了观赏性。

育新人发新声

作为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也是目前唯一活跃在舞台上的高派第三代传人倪茂才坦言,要传承和发展京剧,后备力量是要首先解决的难题。为此,吉林省戏曲剧院把高派传承和院团的发展一同抓起。高派传人不好选,主要是由于年轻演员数量锐减,培养一个名角周期长,成才率低,同时,高派要求非常苛刻,行腔见棱见角,不尚圆润,而且逢高必起,高亢粗犷。高派鼻祖高庆奎在京剧最繁荣的时候也就选出来六七个弟子,而李和曾也仅收了几个弟子,其中有一半已离开舞台。经过倪茂才的多方努力,目前,高派传人工作室已经在全国招收了10名弟子,这将大大缓解高派后继无人的窘迫。

新戏《杨靖宇》剧组三伏天正式建组,每天排练8个小时以上,剧团中无一人请假,展示出剧团行当齐、心气足、有领军人物、有专业骨干的喜人景象。剧中饰演关山红的张蕾蕾是优秀的张派演员,是第六届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曾荣获文化部全国优秀青年折子戏展演优秀表演奖、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配角奖、长白山文艺新星奖等。饰演棒槌爷爷的铜锤花脸演员刘治强,获得文化部全国优秀青年折子戏展演优秀表演奖等,多举措的培养机制,一批新人迅速成长。

京剧《杨靖宇》

京剧《孙安动本》

惠民演出备受欢迎

早在2013年,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观众,在长春大戏楼售票采取了会员制度,学生和老人可以凭学生证及老年证办理会员卡免费观演。2014年团里开办了“少儿京剧公益课”,招收了一批不到15岁的“小弟子”,每到周一、周四,都会到团里学习京剧知识和传统礼仪。除此之外,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每周六会在长春大众剧场或长春大戏楼进行惠民演出,每台演出都文武兼备,至少展现3个行当,尽量选取不同剧目,如果剧目相同,则演出的演员不同,做到“熟戏生人”。

猜你喜欢
京剧团杨靖宇传人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杨靖宇:抗日战场上的铁血将军
英雄杨靖宇之死
环球简讯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京剧《李慧娘》赢得了青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