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京剧院

2017-09-09 08:56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龙场京剧院戏迷

新编历史京剧《王阳明龙场悟道》首演

新编历史剧《王阳明龙场悟道》作为贵州京剧院2016年的重点工作目标,是贵州京剧院倾力打造的剧目。2016年12月30日下午在贵州京剧院剧场进行汇报演出。

这是一出演绎中国文化名人、哲学理论家王阳明先生在贵阳龙场悟道的历史京剧。该剧根据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的故事展开。描写王阳明从京城辗转到贵阳,千里迢迢,险阻横生。当地百姓接纳他,并为他解困治病,送医送食。龙场的风物与人文,给了他生活的力量。他便在贵阳传习布道,开启了心学文门,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给贵州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该剧由贵州省剧作家陈泽恺编剧,贵州省京剧院老艺术家陈少云导演,特邀河北京剧院一级作曲王世明担任音乐、唱腔设计,上海京剧院一级演员王振鹏担任技术、武打设计。

侯丹梅首开山门收徒李晨阳

侯丹梅收徒仪式

2017年1月18日上午,由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主办,北京长安大戏院有限公司、中国戏曲学院、贵州省京剧院共同承办的“关(肃霜)派”传人侯丹梅收徒李晨阳(拜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市原副市长张百发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收徒(拜师)仪式由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关正主持。新弟子李晨阳(中国戏曲学院在校生)向侯丹梅老师行三鞠躬礼,之后师徒二人互换礼物并先后发表了感言。

中国京剧系主任舒桐,京剧名家沈健瑾,京剧名家宋丹菊,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蔡英莲,京剧名家迟小秋,中国戏曲学院青年教师、李晨阳的班主任李艳艳,京剧名家李光,王瑶卿大师弟子、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于玉蘅(92岁),戏曲影视导演杨瑞青,中央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何克勇先后上台致辞,并共同见证了收徒拜师的庄严时刻。

“戏聚星期五”:传承戏曲文化的大观园

“2017年7月21日至24日,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贵州京剧院承办的“戏聚星期五”第100期大型公益活动暨首届贵阳全国京剧票友演唱会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76名票友粉墨登场,连唱4天8场,400多位票友齐聚观摩。

2014年初,贵州京剧院联合贵阳市15家业余戏曲团体,举办“戏聚星期五”戏曲大家唱活动,定于每周五下午2时举行。活动为公益性,不限剧种,每场时间为3个小时,前2小时为“戏迷大家唱”时间,后1小时为戏曲专业讲座和京剧院专场演出时间。

在“戏迷大家唱”环节,贵州京剧院免费提供灯光、现场伴奏,让戏迷上台演唱,并有专家点评。从唱腔、吐字到气息运用,乃至身段动作,形成了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坦诚交流、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京剧名家陈少云在戏曲讲座中细心讲解、示范,戏迷们用心揣摩;京剧艺术家曹剑文反复教授行腔、吐字,使票友受益匪浅;贵州京剧院副院长冯冠博则着力纠正戏友的板头和行腔……

为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戏聚星期五”活动还走进校园、社区,至今演出数十场,参与者越来越多,场场爆满。截至目前,票友上台一展才艺的达1200人次,“戏聚星期五”舞台已有会员6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仅8岁。

聚戏曲、聚文化、聚传统。这个舞台成为贵州京剧迷的大观园,不仅能让戏迷演出、看戏,也让戏曲艺术、传统文化进一步回归大众。“这是一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全国首创,旨在为戏曲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活动平台。同时,让老百姓领略国粹魅力,鼓舞大家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表示。

猜你喜欢
龙场京剧院戏迷
论《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中的成长叙事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隐隐约约现条龙
——江津区现龙场来历趣谈
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日
丁洋澜??《小戏迷》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