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9-11 10:01姜学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姜学慧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400)

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姜学慧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辽宁 大连 116400)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次研究中的9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45例观察组患者选择静脉血,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末梢血,两组患者均选择血细胞计数予以检测,而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比对两组患者如下指标统计学意义产生,其中包含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均血红蛋白体积水平和血小板和细胞百分比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经比呈现出统计学意义,均血红蛋白总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经比对未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血常规检测过程中,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性,然而选择静脉血其检验结果正确性较高,静脉血需要在3 h内对样本进行测定,从而将误差率予以降低。

血常规检验;末梢血;静脉血;应用效果

临床中诊断疾病的主要辅助方法为血常规检验,主要选择方法为静脉血以及末梢血,血常规检验能够对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以及血红细胞等指标进行检测,随后对其检测值实施探究,从而早期发现疾病[1]。本次研究则分析析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现将应用过程和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次研究中的9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45例观察组患者选择静脉血,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2~66岁,(45.8±3.6)岁为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末梢血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4岁,(44.1±4.2)岁为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并未出现统计学意义,提升了数据间的临床比对性。

1.2 方法:选择血液全自动分析仪和相关配套试剂对两组患者实施检测,其中包含稀释剂、溶血素以及清洗剂等,随后选择相关质控液和真空抗凝管。观察组选择静脉血采集,在采血前需要空腹8 h,并且在晨间通过真空采血手段对患者肘静脉采血,采血量为2 mL,随后将其放置在EDTA-K2采血管中,对其进行均匀摇晃8次。对照组选择末梢血,抽取患者无名指末梢血,抽血量为200 μL,将其放置在EDTA-K2采血管中进行均匀摇晃,而后对其进行检测[2]。在对标本进行检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予以校正,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数据可靠性,对标本进行指控之后,依据说明书内容予以操作,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过程中均选择全血样品模式。

1.3 评估指标[3]: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采血后对如下指标进行评估: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均血红蛋白总量以及均血红蛋白体积等。同时比对不同时间段采血结果,其中包含即刻、1 h、3 h以及6 h。

1.4 统计学数据计算:本次研究中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计算,研究中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表现形式为计量资料,检验时选择t值,统计学意义产生的标准为数据间P<0.05。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以及均血红蛋白体积水平经统计计算数据间呈现统计学意义,均血红蛋白总量经统计计算后未呈现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表1 对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2.2 分析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检测时间段不同其检测结果均有所不同,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经比对未呈现统计学意义,而血小板和细胞百分比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经比呈现出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对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表2 对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3 讨 论

本次研究比对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静脉血位置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水平和末梢血位置相比,前者高于后者,并且其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正确性。临床中基本的血液化验方法和检查手段为血常规检查,此方法可对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数值进行确定,并且能够了解血细胞形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起到促进作用[4-5]。

如果血液标本放置具有较长的时间,其标本中的钾离子自身含量会有所增多,临床研究证实,末梢血无较快的循环速度,为此在相同的保存环境中,末梢血极易产生溶血现象[6]。与此同时,因为末梢血无较多的血量,在进行采集时无法避免挤压等外力,极易进入到血液标本中,从而将血液浓度降低。此外对白细胞进行挤压后其容易出现破裂现象,为此会降低末梢血中的白细胞实际值。静脉血均选择肘静脉,不会受到外界较大的影响,能够将患者全身血液情况进行充分呈现[7]。末梢血中极易混有组织间液,不能对体表中的血液进行替代,同时会因为外界因素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如出现不顺利的采血,会将采血用时延长。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患者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选择静脉血其检测结果更为正准确,为此临床中实施血常规检查时需要采取静脉血。

[1] 林萍,余建华.静脉血与末梢血用于血液常规检验时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2):3448-3450.

[2] 刘玉琪.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87-88.

[3] 赵茜.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0):2936-2937.

[4] 关翠兰.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9):187-188.

[5] 李小霞.观察末梢血和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60-161.

[6] 冯晓云.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137-138.

[7] 梁柏泉,黄燕莉.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162-162.

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4-0040-02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