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师“下水”写作的指导意义

2017-09-12 19:00董艳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作文教学

董艳艳

【内容摘要】教师“下水”是作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作文,既可以通过自身示范,指导学生,还可以与学生同场竞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激情,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 下水 指导意义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省语文优质课比赛,选手的赛课,精彩纷呈。其中来自宿城一中的侯老师执教的写作课《写景要抓住特征》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以自己“下水”創作的诗歌《庐州有怀》导入新课。诗曰:唇齿江南天地间,风物人情两相欢。面黑偏拯日月明,心赤方令敌寇寒。春染瑶海一枝绿,秋香清溪满圃兰。最是庐州好风景,明朝且登最高山。首联点明庐州的地理位置,颈联刻画春秋两季庐州美景,写景抓住主要特征,由此导入本节写作课,效果较好。

叶圣陶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①”美国教育家艾德勒也说:“你要教好你的学生,你必须熟悉受教的过程。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经常有意识地“下水”示范,教学效果的确不错,下面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分析。

一、思想指导:增进师生感情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让学生爱语文,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困,走进学生内心,为其排忧解难。今年高考前,一些学生压力大,情绪有波动。因此,我写了一篇下水作文《那年我高考》,以三个小标题领起全文:(一)照片风波:记叙我当年高考,因为准考证上面的照片和本人相貌悬殊大,而闹出的一番波折,告诫学生考试前既要细心更要心态平和的道理;(二)作弊事件:我以邻座一考生作弊未遂而被处分的事实,告诫大家作弊心理不可有,否则伤己害己的道理;(三)听力问题:以当年我在听力测试中,测试老师将一句普通的问候语连说三遍,我仍不解何意的事例,来鼓励英语学习差的同学,不要懈怠,你比老师当年强多了,她都能考上大学,你还怕什么!这篇作文我不仅在写法上引导学生,更回顾自己当年的高考经历,给学生鼓劲,让他们无惧高考,直面高考。课堂上学生们认真倾听,反响较好。

我这篇“下水”作文,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不仅因为写得精彩,而在于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③”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爱心支持。美国教育家罗杰斯也说,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课堂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相互之间的信任感,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成效④。

二、选材指导: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教育家阮真在《中学国文教学法》中指出:“指导学生作文,第一是搜集资料的指导。⑤”搜集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其中对课文资源的挖掘利用,是积淀和丰富写作资源的捷径。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对经典课文加以整理,提炼成相关的素材。如《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情深意厚的孝,可作为“忠与孝”话题作文的素材;《苏武传》中的苏武,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提炼出“爱国”、“民族气节”等素材。

对课文中的素材,可以提炼挖掘,也可以仿写扩写,还可以改编再创作。上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后,我让学生改编“霸王别姬”场景。学生认真改编的同时,我也“下水”改编了一篇《霸王别姬》:

夜幕低垂,寒风呼啸,杀气弥漫整个楚军幕帐。

不一会儿,四周传来楚地的歌声,声音是那么熟悉亲切,寒风又使它增加了几分凄伤,歌声低沉凄怆,如泣如诉:“最苦戍边兮,日夜彷徨;白发倚门兮,思儿回乡;妻子何堪兮,独守空房……”

帐内,项王起身,摇曳的灯火映照出地下长长的黑影,白衣素装的虞姬从帐后走来,给项王披上黑色的外套。项王端起酒杯,杯中倒映出一双痛苦无奈的眼睛,酒入愁肠,化作仰天悲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泣血的歌声唱碎了虞姬的心,泪光盈盈中,她听到帐外狂风在怒吼,混杂着萧萧的剑声和战马的嘶鸣。虞姬抬起泪眼,“汉军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突然,虞姬拔出项王的佩剑,闪电般转身,半空中,一道美丽的彩虹瞬间跃起,又瞬间滑落……帐内绽开十几朵鲜红鲜红的梅花。

项王呆了,如一尊冰雕玉砌的塑像。

他神情木然地凝视怀中的白色雪莲,看着她在自己的目光中一点点地失去温度。许久许久,项王柔和凄婉的目光变得凝重,绝望般的凝重,他缓缓地抬起右手,食指中指塑成剑的形状,坚定地指向前方:“向刘邦处,前进!”

在我的现场感召下,学生不甘示弱,佳作频现。课后一些同学对自己的作文修改后,积极投稿参赛,其中韦露亭《乌江水凉》,获得第十三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赵慧敏《一袭秋梦,两度春光》获得三等奖。这些优秀作文的产生,不正是我在课堂上抛砖引玉的结果吗?是我的“下水作文”在某种程度上启发了她们,鼓励了她们。

三、技巧指导:打开学生写作大门

“下水”作文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选材、立意,还可以教学生多种写作技巧:开头和结尾的写法,增加文章的吸引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增加文章的生动性;首尾呼应,先抑后扬等手法的使用等。学完《林黛玉进贾府》后,我要求学生认真研读《红楼梦》有关章节,运用某种写作手法,对书中某一人物发表看法。我也下水写了《花竹凋零》一文,通过对比评价宝钗和黛玉。先摘录作文中的部分内容:

放不下对宝玉的爱,她不快乐。“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宝黛的爱情,是心灵契合的感情,她会因宝玉无意的一句话而伤心饮泣,也会因宝玉贴心的关爱而幸福满怀。宝玉送来的旧帕子,她视如珍宝,不惜强撑病体,提诗于帕“尺幅鲛绡劳解赠,为君那得不伤悲。”宝玉挨打,哭的最伤心的是她。对宝玉的爱,牵挂着她,折磨着她。“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太多的放不下牵挂她的心,以至她的《葬花词》写满哀伤凄婉,对命运的惶恐,对未来的担心。

黛玉放不下对宝玉的爱,宝钗又何尝能放得下?黛玉的爱情,注重心灵的交通;宝钗的爱情,注重现实的需要:劝宝玉攻读诗书,劝宝玉光耀门楣,劝宝玉为未来安身立命。而放不下又能如何?宝玉最终抛弃红尘,遁入空门,留下宝钗独守空房。

潇湘馆的竹子青了又黄,黄了又枯,只落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蘅芜苑的白壁暗了又明,明了又淡,空剩下“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里痕。”

有了我这篇“下水”作文的示范指导,学生写作起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虽然作文的思想上有空喊口号之嫌,立意上稍显幼稚,但学生的写作技法和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的进步。

总之,“作文如做人”,我们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具体的写作方法,更在于做人的原则和品质。在老师的“下水”过程中,学生会看到老师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身上的优良品质、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学生在学习写作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这应当是“下水”作文最重要的指导作用。

【注释】

① 刘国正.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② 艾德勒. 为教育哲学辩护[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③ 袁潇. 第斯多惠教学思想概述[J]. 职业教育研究,2010(5).

④ 罗杰斯 著;王烨晖 译. 自由学习(第3版)[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⑤ 潘新和. 阮真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特色考[J]. 教育评论,1995(05).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二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新疆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