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分化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策略

2017-09-12 19:37康立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康立萍

【内容摘要】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分化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分析、判定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突破“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知识分化点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策略

在初中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一门新课程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处于同一起点,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在某些知识点上开始出现了成绩的分化。我们把这些关键的知识点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分化点”。化学知识“分化点”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这些知识点都是需要初中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2)抽象性。教学分化点是概念、定律、化学符号隐晦和抽象的地方,也是化学思想方法抽象、复杂和跳跃度大的地方,容易造成学习时的思维障碍。(3)关键性。这些教学分化点,是导致学生成绩分化的关键之处,一旦学生在这些点上受挫,必然出现学习成绩的分化。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掌握好书写化学方程式以及计算就必须以质守恒定律为理论基础。

一、“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分化原因分析

1.“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定律,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从“质”的角度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第一次从“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

2.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对于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自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或者根本不能理解。

3.有些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化学变化过程中的几个守恒——原子种类和个数、元素种类和质量反应前后不变,理解不深刻、不透彻,形成知识缺陷,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和实施具有实效性的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

本节课应突出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宜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方案。

2.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师讲解和师生交流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现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帮助學生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全面理解定律的内涵,分化难点,逐步突破

(1)“化学反应”是理解定律的前提。“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和“生成”是分析定律的基础。“参加”一词的含义是:对于反应前的物质而言,这里一定要强调“反应物”必须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那么就不能将没有真实“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纳入其中。其次,对于“生成物”而言,应该是指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其中包括生成物中出现的气体或者沉淀,也要将其纳入生成物质量总和之中。

(3)“质量总和”是应用定律的核心。“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实验探究应当选择在密封环境体系当中,因为生成物中可能会有气体。

4.合理解释定律的实质,宏观反应和微观本质相联系,突破难点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

5.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精讲精练,点拨方法,针对性突破分化点

(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实验事实

例: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2)推断物质的组成

例:将4.6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只含有碳元素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实验发现,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X+6O2 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掌握知识分化点的出现,加强知识分化点的教学,恰当地把握住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就能有效提高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晨敏. 突破“知识的分化点”防止“学困生”的形成[J]. 中学教学参考,2010,56(7):82.

[2] 宋保平. 初中化学分化点与化学实验教学关系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2007 (8):139.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 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