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2017-09-12 19:39司顺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4期
关键词:设置课堂教师

司顺英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要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历史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一个恰当的提问还可加强师生的有效互动,让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然而,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的提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现发表一下我个人之愚见。

一、课堂问题设置多而不精

在许多历史课堂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堂课的问题设置多达二三十个,整个课堂都被问题所淹没。教师连珠炮似的不停提问,学生忙着回答问题是不亦乐乎。一堂课上的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细想一下,这么多问题充斥着课堂,学生哪有时间去细细思考,又如何谈得上发挥了其主体地位呢?众多问题的设置只是充当了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工具,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也仅仅是为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而且,这些众多问题中有很多问题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诸如此类毫无意义的问题。或是有关时间、地点、人物等课本上能很快找到答案的简单的问题。细细数来在众多问题中没有一二道问题是真正值得学生去探究的问题,这种课堂根本无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与填鸭式课堂有何区别呢,就是允许鸭子叫唤。

二、课堂提问忽视历史事实,尤其体现在年轻教师身上

年轻教师在登上讲台时,就已经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代,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为节省备课时间,需要借鉴已有的课件,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又片面追求情境创设,反而思维被束缚住了。例如,去年我参加了呼伦贝尔市初中历史教学基本功大赛时,在讲《内战烽火》一课时,包括我在内的六个比赛选手没有一个跳出思维定式的束缚圈。都设置了这样一道问题:小组辩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那么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重庆谈判呢?正方观点:去。反方观点:不去。其提問结果是学生根本没有持反方观点的,构不成辩论。这时教师就又努力引导学生,假如毛泽东不去重庆会怎样,去重庆又会怎么样,以此来引导学生认识毛泽东的伟大之举。作为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忽视了历史的事实是毛泽东确实是去重庆了,否则哪来的重庆谈判。这个问题连学生都知道,我们作为教师还在问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与此相似的问题还有“中国要不要打响抗美援朝的战争?”等等。

三、课堂提问不合时宜

首先,提问的时间不对。比如在讲中共八大的召开时,先给学生放了一段关于中共八大的记录片,放完之后问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八大召开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经济状况怎样?(3)当时人民有怎样的愿望?(4)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几个问题时,都是照着书找答案的,而刚才那段视频的播放几乎没有起多大的作用,这就是问题提问的时间不对。应该把四个问题放在播放视频之前,先让学生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学生才会有针对性。

其次,问题设置不到点子上。在知识的关键处设置问题可以突出重点,在理解的疑难处设置问题可以肢解难点,在思维的转折处设置问题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在规律的探求处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很多历史课堂上的提问低效或无效,就是因为问题的提出不合时宜,没有在关键之处提出问题。

四、问题的设置没有启发性,缺乏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去设置问题。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模糊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强烈愿望。然而,许多教师都不太在意问题设置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关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多数教师会不假思索的问学生: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呀?学生经常会被老师问道某某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而且多数情况都能从书上找到答案,这时学生也会不假思索的去翻书找标准答案。我想如果换成这样提问会不会更好一些: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地位,人民的生活和周边难兄难弟的国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现今,初中历史课堂提问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课堂提问的低效或无效。我分析大致有这几个原因造成的。第一,教师对于授课内容准备不充分、对于课标的研究不够透彻,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握不到位。第二,教师专业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没能加强专业阅读与学习。加之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状态考虑不周。因此不能或不敢提出新颖的问题。第三,教师过于关注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特别是缺乏经验的年轻教师知识没有系统化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式的束缚。

课堂提问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每位教师都应追求课堂提问的最高境界,所提问题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所提问题永远让学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保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真正做到一个主导型、智慧型的人民教师。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光明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置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