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刍议

2017-09-12 19:49曾爱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学

曾爱玲

【内容摘要】高中学生政治教育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如何突破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使高中学生通过学习政治教育理论转化为个人的价值信仰体系,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课面临的紧迫挑战。广大政治教师要结合政治教育课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深入探究,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我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近些年,我国已经对政治教育课进行了一些探索性改革,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本文分析研究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现状,并对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1.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学校、家長和广大师生都把高中教学的目标定在高分和考好大学上,在政治教育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本着高中课改中的核心理论为出发点实施教育,即: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根本正视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改变多年保持不变的教学模式和课本内容;改变传统教育中师生间关系;改变重视传统的学习观念为重视素质教育;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而不是为了高分名校而学;要学会批判与创新,继承发扬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目标;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要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政治教育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丰富知识,其本身不应脱离生活,不应以考高分入名校为最终目标。

2.教学方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的课程教学只是单纯的说教,无法满足高中开放课程教学观念要求。这样单一说教的课堂几乎达不到政治教育目的,老师只是将理论知识说教式地向学生灌输,极大降低了政治教育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目的性。高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一切只是为了成绩和名校的教育模式,不同程度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一大背景下组织政治教育,要么教学课程内容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要么内容单一,多年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无法衔接,完全脱节。

3.教学内容设置与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

在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目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诸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领悟政治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拓宽视野角度,树立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伟大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奠定自身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全面提高参与社会建设与生活的综合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政治教育教学所要培养的就是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4.信息时代给高中生带来的负面不良影响

大量信息通过手机、电脑、微信等等途径全面灌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中的众多平台可以成为个人表达观点看法的途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不良影响。色情恐怖暴力、各类虚假信息及一些不良“四风”等等也随之大量灌入到人们的思想生活之中。而网络信息的全面开放性,又不能及时屏蔽不良信息,造成学生可以从多渠道了解获得,严重腐蚀了学生的思想。高中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三观”,辩证哲学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全面掌握自己。

二、创新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方法途径

1.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理论道德修养

教师的哲学基础理论水平和自身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重要前提基础。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变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没有过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哲学,只是一些基本的原理理论,但要把这些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简单理论讲透、解释清楚,能够让学生尽快吸收并成为自己骨血的一部分也并非易事。如果教师不具有基本的理论基础就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2.结合当前国内国际问题进行教学

政治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更应把当今国内国际事实问题这个重点内容在政治教学中的得以体现。政治教育教学在讲理论的同时必须结合实践才能切实发挥作用。政治教育涉及到我们的具体生活、涉及到每时每刻、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样,我们在教学时就不能光看书本,而忽略我们身边的社会现实进行授课,在进行授课时就注重收集近期所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筛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举例说明,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通过问题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手段

在当前教学改革中,把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形式作为当前教师实施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落实落细。就是要不断加强师生互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动力,实现政治教学目的,丰富教学手段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置身其中,亲身体验,不断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接受、理解、消化政治理论知识能力。

结语

总之,高校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需要不断更新形成新教材、改善教学方法手段、躬身社会实践、改变考核方式模式等方法途径,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内化于心,形成个人价值信仰体系,最终成为有效指导个人成长进步的一项基础课程。

【参考文献】

[1] 黄忠敬. 知识·权力·控制——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甘肃省凉州区职业中专)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校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自主创新与国家利益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法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