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作的诞生

2017-09-13 06:00罗斯·金
中外书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教皇

罗斯·金

拉斐尔·桑西(1483—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

年轻的画家的新舞台

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经布拉曼特——一位正在监造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家的推荐,来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拉斐尔在罗马呆了十年,为教皇的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四组壁画为最出色——总题目为《教会政府的成立和巩固》,壁画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画题是《神学》《诗学》《哲学》和《法学》四幅;第二室是关于教会的权力与荣誉;第三室画的是已故教皇利奥三世与四世的行状;第四室内的四幅壁画,系由其学生按照拉斐尔的草稿绘成。第一室内的《哲学》,也称《雅典学院》,又是该室的四幅壁画中最成功的杰作。

1510年初,拉斐尔开始绘制自17世纪起通称为《雅典学园》的湿壁画(因某法国指南如此称呼而沿用至今)。其中的《圣礼的争辩》以众多杰出神学家为特色,这幅新湿壁画则位于教皇打算放置其哲学藏书的地方的上方墙面上,画了许多希腊哲学家和他们的学生。

《雅典学园》画了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在内的五十多位人物,群集在古典神殿的花格镶板拱顶下,或讨论,或研读。神殿内部颇像布拉曼特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内部。据瓦萨里的说法,布拉曼特曾帮拉斐尔设计这面湿壁画的建筑要素。这位伟大的建筑师这时虽然仍负责督造新大教堂,有数千名木工和石匠归他指挥,但似乎还不至于忙到抽不出时间帮他这位年轻的门生。拉斐尔则以布拉曼特为模特儿,画成欧几里得,回报他的关照,并表示敬意。画中弯着腰,手拿圆规在石板上说明自己发现的定理者,就是欧几里得。

除了布拉曼特,拉斐尔还画进了曾指点过他湿壁画的另一个人。画中的柏拉图(秃头、灰金色头发、长而卷曲的胡子),一般认为就是以达·芬奇为模特儿画成的。为柏拉图套上艺术家的脸庞,此举多少带点嘲讽意味(拉斐尔本人或许正有此意),因为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痛斥艺术,将画家逐出他的理想国。不过,将这位才气纵横的艺术家与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合而为一,或许与达·芬奇的学问和成就有关,毕竟1905年时他已是全欧洲的传奇性人物。此外,此举也是向仍是拉斐尔灵感来源的这位大画家致敬,因为环绕毕达哥拉斯(画面前景左侧)身边的众人物,都仿自达·芬奇《三贤来拜》中簇拥在圣母玛利亚身边的那些神情生动鲜明的人物。达·芬奇这幅祭坛画始绘于三十年前,但终未完成。

这面湿壁画向达·芬奇致敬之举,似乎意味着这位伟大贤者就像柏拉图一样,是万人必须师法的导师。有位艺术史家认为,这种师徒关系是拉斐尔创作上的一大特色。《雅典学园》画了多处师生关系场景,可见到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之类哲人身边围绕着弟子,此中意味着学得以哲学角度思考事情的过程与拜师学艺懂得作画的过程无异。拉斐尔也把自己画进画里,但颇谦逊自抑,让自己厕身于亚历山大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弟子群中。不过,以他在署名室的非凡表现,他就要成为当之无愧、望重艺坛的大师,年轻后辈争相拜师请教的对象。瓦萨里曾描述道,这位年轻画家身边总是簇拥着数十个弟子和助手,景象和《雅典学园》相像,仿佛“他每次上朝,一如每次出门,身边必然都会跟着约五十名画家,全是能干而优秀的画家。他们紧随他,以示对他的崇敬”。

因此,和蔼可亲又受欢迎的拉斐尔,正是他在《雅典学园》所描绘的那种群体里很讨人喜欢的一员。他性情宽和仁厚,从他将索多玛画入这幅湿壁画中可见一斑。画面最右边,身穿白袍,肤色黝黑,与琐罗亚斯德、托勒密高兴交谈之人,就是索多玛。索多玛虽已不在署名室工作,但拉斐尔仍将他画入画中,或许是为了对他此前在拱顶上的贡獻表示敬意。

这种热切和善的交际气氛(和艺术风格),当然和孤僻、自我的米开朗琪罗格格不入。米开朗琪罗的群体场景,例如《卡西那之役》或《大洪水》,从未见到姿态优雅、温文有礼、讨论学问的群体,相反,总是人人为生存而极力挣扎、四肢紧绷、躯干扭曲。米开朗琪罗身边也从无弟子环绕。据说,有次拉斐尔在大批随从的簇拥下要离开梵蒂冈,在圣彼得广场中央正好遇上一向独来独往的米开朗琪罗。“你跟着一群同伙,像个流氓。”米开朗琪罗讥笑道。“你独自一人,像个刽子手。”拉斐尔回道。

居住、工作地点如此接近,这两位艺术家难免会不期而遇。但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似乎刻意各在梵蒂冈的固定角落活动,王不见王。米开朗琪罗对拉斐尔的猜忌之心甚重,认为拉斐尔心怀不轨,一有机会就想模仿他,因而这位后辈艺术家是米开朗琪罗最不愿让其登上脚手架的人士之一。他后来写道,“尤利乌斯与我的不和,全是布拉曼特和拉斐尔眼红我造成的”,并认定这两人一心要“毁掉我”。他甚至坚定不移地认为,拉斐尔曾和布拉曼特合谋,企图溜进礼拜堂偷看湿壁画。据说,米开朗琪罗丢板子砸教皇而后逃往佛罗伦萨这件事,拉斐尔是幕后卑鄙的推手之一。然后,趁着米开朗琪罗不在,他征得布拉曼特同意,偷偷溜进礼拜堂,研究其对手的风格和技法,试图师法米开朗琪罗作品的磅礴气势。拉斐尔好奇想一窥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是很自然的事,但若说为此而耍这样的阴谋,实在有些无稽。但无论如何,拉斐尔那风靡罗马的魅力,碰上粗鲁而好猜忌的米开朗琪罗,显然完全失灵。

巅峰代表作

绘制《雅典学园》时,拉斐尔已经开始有师父的架势,底下有一群能干的助手和弟子供他差遣。在20世纪90年代的保护工作中,人们在灰泥里发现多个不同大小的手印,证实他动用了至少两名助手。这些手印是画家在脚手架上扶墙以站稳身子,而在未干的因托纳可上留下的,而且是从开始绘制这面湿壁画时就留下的。

虽有这些助手,但这幅画实际绘制的大部分似乎出自拉斐尔本人之手。这幅画共用了四十九个乔纳塔,也就是约两个月的工期。他甚至在欧几里得的短袖束腰外衣衣领上,刻上了自己的落款RVSM(Raphael Vrbinus Sua Mano的首字母简写,意为乌尔比诺的拉斐尔亲笔)。这件作品主要出自何人之手,从这落款来看几乎已毋庸争辩。endprint

拉斐尔为《雅典学园》画了数十张素描和构图,最先画初步略图,即寥寥勾勒的小墨水图,再用红粉笔或黑粉笔将其画成更详细的素描。他为那位躺在大理石阶上的第欧根尼所画的银尖笔习作,可以清楚地说明他先在纸上用心试画人物姿势,包括手臂、身躯乃至脚趾等所有细部,一点儿也不马虎。米开朗琪罗的湿壁画高悬在观者头上15英尺多的高处,细部不容易看到;相反,拉斐尔的作品得受到观者就近的检视。进入教皇图书馆的学者和其他访客,可逼近到距画中下层人物只有几英尺处观看,因而拉斐尔不得不注意到每个细小的皱纹和手指、足趾。

为五十多位哲学家的脸部和姿态完成无数素描后,拉斐尔运用所谓的方格法,将人物放大,并转描到以胶水黏拼成一块的纸张上,构成草图。这种放大转描法相当简单,用尺将素描划分成一定数目的方格,然后用炭笔等易于揩擦的工具,把每一方格的内容转描到放大三四倍的草图上相应的格子内。

这些放大格子如今仍可见于拉斐尔的《雅典学园》草图上。这是署名室和西斯廷礼拜堂唯一存世的草图,高9英尺,宽超过24英尺,以黑粉笔绘成,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详细素描底下,可看到用尺画成的放大格子线。耐人寻味的是,草图上完全不见建筑背景(或许这正是建筑细部确由布拉曼特设计的明证)。

这幅草图耐人寻味之处不止一个。草图上的图案轮廓线确实经拉斐尔或其助手一针针打过洞,却从未被贴上湿灰泥转描。要把这么大张的草图转描到墙上,即使不是不可能,想必也很困难。在这种情形下,艺术家通常会将草图切割成数张较小、较容易转描的局部草图。但拉斐尔没这么做,反倒大费周章,以针刺誊绘法将草图图案转描到数张较小的纸上,也就是所谓的辅助草图上。然后将辅助草图固定在因托纳可上转描,大张的母草图则搁在一旁不用。这么大费周章,不禁令人纳闷,拉斐尔为何想保存草图,既然草图似乎是为转描上灰泥而画,为何画好了却不作此用途。

一直到四五年前,草图都还只是功能性素描,替湿壁画作嫁后就功成身退,几乎不留。草图天生生命短暂,固定在潮湿的因托纳可上,被人用铁笔在其上描痕或用针刺上数百个孔后,就注定要弃如敝屣。但1504年,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展示他们的大草图后,草图的命运随之改观。这两幅大素描如此受欢迎,影响力又如此大,从此之后,草图地位逐渐提升,成为自成一格的艺术品。大会议厅这场竞赛虽胎死腹中,但诚如某艺术史家所说,却一举将草图推上“最重要的艺术表现位置”。

拉斐尔为《雅典学园》画出一张展示用的草图,此举既是在效法他心目中的两位艺坛英雄,也是在以他们为对手,测试自己素描和构图的功力。他的草圖是否被公开展示过,没有史料可佐证,但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拉斐尔,一直渴望自己的作品完成后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参观者众多。米开朗琪罗不必担心自己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心血结晶揭幕后无人问津,因为届时来参观者不只有教皇礼拜团的两百位成员,还有来自全欧洲各地的数千名信徒。相反,拉斐尔绘饰的教皇私人图书馆,只有最有名望、最有学问的神职人员才得以进出,能欣赏到他心血结晶者也较局限于特定人士。因此,他留下宏伟的草图,用意可能在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梵蒂冈以外的人士所知,使世人得以拿它和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的作品评高下。

拉斐尔希望广为宣传《雅典学园》,自有其充分的理由,因为这无疑是他投身艺术创作以来的巅峰代表作。在这幅构图精湛的杰作里,这位年轻艺术家将神情各异的大批人物,巧妙地融入叫人耳目一新的建筑空间里,超越艺术家运用大量姿势、头手动作(祝福、祈祷、崇拜)的惯常手法,而借由想象的头手动作、身体动作、人物间的互动,表达更为幽微的情感。例如环绕欧几里得的四位年轻弟子,姿态、表情各异,借此表现出各自的心情(惊讶、专注、好奇、理解)。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群各具特色的人,他们优雅的动作在整面墙上跌宕起伏,吸引观者一个一个人物看下去,而这些人物全都被巧妙地融入了虽虚构却生动如真的空间里。简而言之,这幅画展现了戏剧性和统一性,而这两者正是米开朗琪罗在前几幅《创世纪》场景里所未能营造出来的。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版

责任编辑:周方茹

定价:69.00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教皇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浅析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米开朗琪罗:无奈造假却成名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米开朗琪罗的画中暗藏密码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