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具的选择与应用

2017-09-13 01:07毕会萍李晓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毕会萍+李晓宁

摘 要 教具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转化和升华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礎。以初中数学为例,阐述数学教具的重要作用,论述传统教具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传统教具;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3-0039-02

1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兴趣教学和探究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已成为教学的核心。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具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脱离学习实际而乱用和滥用教具的现象,使教具失去应有的作用,降低了使用效率。因此,如何正确把握选择教具并找出其与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2 教具的重要作用

教具的类型 从类型上划分,教具可以分为传统教具和现代教具。传统教具是指信息技术出现以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具,如模型、实物、图画、图表、幻灯及投影等。这些教具曾为教学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一般应用实物模型的机会比较多,其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多,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而且使用的历史较长,积累的经验比较丰富。现代教具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具,具有图文并茂及动静结合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开阔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对于数学教学来说,信息技术适应了现代教学的要求,缺点是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应用时间较短,经验不够丰富。

教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而且功能不同,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教具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感知开始,通过观察和操作,把形象思维转化和提升为抽象思维。这就需要左、右两半球同时工作,由此发展学生的智力。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还不够发达。利用教具,有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的事物开始来认识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发展观察力,为抽象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3)有利于开展直观教学。直观性原则是教育学强调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教具,让学生对学习的对象获得鲜明的形象,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以深刻理解。如在教学“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时,可以利用两根较粗的铁丝,一根做成一个圆圈,另一根作为直线,通过演示,让学生观察圆圈与直线的不同位置。这样,学生就容易认识直线距圆心的距离及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之间的联系。

3 教具的应用选择

传统教具的合理运用

1)在导入时应用。在学习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知识时,用实物模型导入新课,能够发挥其直观形象、可触可摸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知的学习中。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可发给各小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几何物体,如篮球、汽车玩具、积木、纸杯、粉笔盒等,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引导他们把现实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进入新知的探究。这样,在上课伊始就能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时,用图画导入。有些数学概念虽然比较抽象,但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此时用图画导入,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如在教学“轴对称现象”时,可以出示飞机、汽车、房屋、国旗、树叶等图画,让学生观察,同时配上轻音乐,把学生引入一个充满轴对称图形的愉快情境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以此引入对轴对称现象的探究。

在教学一些容易理解的数学知识时用诗词导入。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心理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具有推动作用;反之,消极的情感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新课导入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尽快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框架。如在教学“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时,可利用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导入,通过背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启发学生了解作者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在山中看的不同观察角度,从而引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这一课题。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具有浪漫艺术气息,而且能够创造一种美的气氛,为下一步的新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理解和探究时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教具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比较”一节时,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制作一些大小不一的角,然后用重叠的办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知道在比较时要“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对齐,然后观察第二边的情况”;又经过交流和讨论,明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在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时,可以让学生画两个角,各小组成员分别用量角器测量其度数,然后交换测量的大小,最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总结测量经验。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合作能力。

又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可利用一些组合图形的模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认识,然后思考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发现,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没有学习过,但可以进行分割,即先把这些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再利用相加或相减的办法来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这样,在合作讨论中,学生归纳出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endprint

3)在练习时应用。在学完每一个知识点后,往往需要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事先把练习题目写在小黑板上,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一是节省时间,二是避免电教手段对学生眼睛的危害。

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其与教学整合,对推动课程改革非常有利。

1)在传统教具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用来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学“充分必要条件”时,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一个“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地面积水成河”的情境来导入新课,然后以问题“雨是否是地面湿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切入点,引导學生进入学习过程;在教学“正方体展开图”时,可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展示各种常见的几何体,以及演示其形成的不同展开图来导入新课;在教学“弧和扇形”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狗绕圈”的动画导入,然后探究“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的事实。

2)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概念时应用。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不易理解。如果用多媒体来演示,则能把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如相离、相切、相交等;再从外切和内切入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圆心距与两个圆半径之间的关系。这就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讲述,使学生在形象直观中对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等五个概念一目了然。

又如在教学“垂直”这一概念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跳水比赛的视频,同时把运动员的跳水姿势及溅起的浪花定格,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比赛分数的高低标准。等学生感知垂直的概念后,再精讲垂直的概念内容就容易多了。

3)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处应用。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就容易导致对一些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理解产生困难。面对这个现实,利用多信息技术教学,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节的教学中,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等腰三角形翻折的动画让学生观察,由此启发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可以从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入手。经过点拨,学生很容易想到需要做一条辅助线,即等腰三角形的中线(高或顶角平分线),从而使问题顺利解决。

又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间的关系”是难点。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二次函数图象进行描绘,及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变化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思考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就能轻易地突破这一难点。

4)在课堂练习和复习时应用。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利用信息技术,一是可以解决教师在黑板上抄写的问题;二是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如在总复习时,需要练习的题目很多,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在黑板上抄题,既费时又费力,很不现实;如果利用小黑板,又不能解决问题。此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题目投影到大屏幕上,从而有效地扩充课堂容量。在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时,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有选择地从网上下载有关题目提供给学生,并可以用省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结语

总之,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应用时,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好教具种类并把握好其与数学知识与教具的结合点,才能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