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万家灯火守望

2017-09-15 10:40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17年8期
关键词:乌海分包自治区

为万家灯火守望

郑璐是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员。在三山环抱、一水中流的乌海大地上,留下郑璐踏过的脚印。13个春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郑璐和他的输电团队不分寒暑,昼夜守护着乌海电网大动脉,为厂矿、机关、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电能。每天,他们身穿迷彩服、肩挎望远镜,行走在高山沙漠、戈壁荒原,用双脚丈量13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在野外的孤寂中品味艰辛、艰险、艰难,在万家灯火中展示坚强、坚韧、坚守。

电网坚强 恒于实干

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在保障电网安全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实干才能使电网坚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乌海地区的输电线路大多分布在阡陌纵横的河套平原和高山大岭的贺兰山脉,面对苦脏累险,面对每一次心理和生理的极限挑战,守卫高压线路的“特种兵”都坦然对待。每年单人巡检3000多公里、攀登杆塔200多基、紧固螺丝5万多道。2008年春节期间,乌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湿雪天气,高压输电线路发生冰冻灾害,一夜之间6条220千伏线路发生跳闸,接到抢修命令,郑璐迅速组织检修人员抗冰救灾,在数九寒天持续奋战10天恢复供电。当检修人员从铁塔上下来时,一个个冻得僵直,棉质安全帽上结满了冰花。当耳边传来工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声时,郑璐心里瞬间踏实了。

树立标杆 身先士卒

榜样是最好的说服,示范是最好的引领。作为团队的“火车头”,郑璐始终坚持以品德立身、用能力服人、让成绩说话。无论严寒酷暑,郑璐始终有着身先士卒的勇气、向我看齐的锐气和走在前列的正气,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以上率下的底气,形成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共识,释放出担当有为的正能量。

在郑璐的带领下,输电管理处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补台、相互支持,想问题、办事情都从大局出发,以职工的利益为重。每一位班子成员都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求大同、存小异,敢于面对面的批评,勇于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互相之间成为肝胆相照的知己、携手并进的战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服务卓越 勇于担当

输电线路是传输能源的大动脉,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电网的服务质量。多少个节假日,输电人都是在线路上度过的。除了常规的巡线外,他们要时刻防备突发情况,像战士一样,全天候、全时段备勤,随叫随到,解除故障、保障安全。

2011年,自治区第12届运动会在乌海举行,在保电巡查中,郑璐发现两条10千伏线路导线的金属线夹同时发热,温度高达190摄氏度,情况紧急,为确保比赛正常进行,他选择带电检修,作业现场空间小、危险性大,穿上绝缘服一干就是3个小时才消除隐患,因为在绝缘服的包裹下出汗过多,他像是刚从水中捞出来一样。2012年春天,大风将京海电厂水源线铁塔拦腰折断,30万发电机组在极度高温下运行,水冷系统无法启动,8小时内如果不能恢复供电,机组将面临烧毁危险。接到任务后,郑璐组织应急抢修分队连夜出动,近5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后恢复了供电,发电机组的温度降了下来,为用户挽回近千万元损失。任务突如其来,应对方寸不乱,每一次的保电或抢修,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哪怕是保一个灯头的亮度都是在保一个城市的安全,需要一丝不苟、精心排查。充满挑战的高危工作、千斤一担的供电责任,卓越服务的背后镌刻着输电“特种兵”守护光明的责任担当。

管理精益 敢于超越

建设安全电网需要有“工匠精神”,不断追求极致和完美。在输电线路基础数据台账管理中,郑璐提出了“家谱”管理模式,将线路台账视为输电家谱,力求精益求精,如数家珍准确掌握线路健康状态。乌海输电线路在“十二五”期间,实现220千伏线路 “零故障、零跳闸”,创造了内蒙古电力公司安全运行最高纪录。

2016年,郑璐带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了确保取得好战绩,他的团队每天在铁塔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练习, 6个小时以上的超负荷训练,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晚上大家顾不上休息,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比赛中一举夺得了输电线路团体冠军,包揽个人前6名,这是自2012年以来,乌海电业局输电团队4届蝉联自治区职工技术比赛团体第一。站在领奖台上,忠于事业、敢于创新的信念再次刷新了输电工人的精神高度。“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作为输电专业的负责人,郑璐在日常管理中,全面推行半军事化管理,严格的纪律和安全标准成为团队的共识,从而保障了团队作风严谨、步调一致、齐心协力。

技改创新 管理转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输电“特种兵”也开启了创新模式。2013年,“郑璐创新工作室”通过了自治区总工会验收并挂牌,发挥出良好的辐射效应。创新源于现场,成果服务工作。3年来,有56项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在创新工作室诞生,6项成果获取了国家级专利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推广。

在管理创新方面,郑璐提出输电线路责任分包制,将所辖输电线路推行责任分包,进一步量化工作,明确责任,让每个职工对自己分包线路的运行情况烂熟于心。线路责任分包制实行后,同年就实现了220千伏输电线路零故障、零跳闸。输电处建立线路管理“大数据”,运用仪器仪表测试、无人机巡视、登检拍照的先进技术,形成基础数据记录、整理、统计、分析、指导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整个团队沉下心来进行数据积累和分析判断,在安全生产技术上不断突破,以“至精者赢未来”的工作理念,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线路运行维护的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了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一路走来,郑璐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一笔笔人生财富。2013年,他荣获自治区“金牌工人”荣誉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郑璐的名字命名的“郑璐创新工作室”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有多项成果获得全国优秀创新成果奖,为安全送电提供技术支持。

面对各种荣誉,郑璐不骄不躁,立足本职,继续强化管理,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展现蒙电人“担责任,有大爱”的形象。展望未来,输电人站在新的起点上,只有比过去更加努力、更加拼搏,才能超越今天的自己。

(自治区总工会供稿)

猜你喜欢
乌海分包自治区
海洋石油陆地工程建造的分包管理
乌海湖库区河床裸露监测分析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包银高速铁路引入乌海地区方案研究
浅析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在工程审计中的分类、地位及作用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建设工程指定分包法律风险防范及立法建议
乌海:太阳神照耀的地方
水利工程分包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