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7-09-15 11:39郭剑华刘渝松马善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体征

郭剑华,郭 亮,刘渝松,马善治,谢 辉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重庆 400010)

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郭剑华,郭 亮,刘渝松,马善治,谢 辉

(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筋伤中心,重庆 400010)

目的:观察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痛风消颗粒治疗,对照组服新癀片治疗。结果: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除全身症状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急性炎症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9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效果较好。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消颗粒;对照治疗观察

痛风是嘌呤物质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的一种慢性综合征[1-2]。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因血尿酸过多,使免疫炎症信号通路激活,从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3-4]。我们用痛风消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门诊就诊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23例,女7例;30~40岁10例,40~65岁20例,平均(42.85±15.44)岁。对照组男25例,女5例;30~40岁8例,40~65岁22例,平均(44.08±12.9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5]。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热痹辨证标准;③病程小于48h;④年龄25~65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2]:①合并有严重肝、肾、心、肺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②严重脑血管意外及精神障碍;③晚期关节炎,关节严重畸形,丧失劳动能力;④入院前服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药物;⑤年龄小于18岁及大于65岁;⑥妊娠及哺乳期;⑦体质过敏。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痛风消颗粒(黄柏15g,苍术12g,威灵仙12g,独活15g,土茯苓20g,络石藤15g,山慈菇6g,丹参15g,薏苡仁30g,车前仁20g,川牛膝15g)1包,每日1次口服。

对照组用新癀片(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肖梵天花、珍珠层粉、吲哚美辛等,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5020063)2粒,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积分法对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①关节疼痛:无,计0分;较轻、不影响工作,计1分;较重、尚可忍、但休息工作受影响,计2分;剧痛难忍、严重影响休息工作,计3分。②局部压痛:无,计0分;压痛较轻,计1分;较重、尚可忍,计2分;痛不可触,计3分。③关节肿胀:无,计0分;轻度肿胀、皮纹变浅、骨性标志仍明显,计1分;中度肿胀、皮纹基本消失、骨性标志不明显,计2分;重度肿胀、皮紧光亮、骨性标志消失,计3分。④皮色皮温:不变,计0分;皮色微红、皮温略高,计1分;皮色鲜红、皮温升高较明显,计2分;皮色掀红或暗红、按之灼热烫手,计3分。⑤关节活动:不受限,计0分;轻度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小于1/3,计1分;明显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大于等于1/3,计2分;严重受限、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大于等于2/3或痛不可动,计3分。⑥全身症状: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神疲乏力有1~2项,计1分;3~4项,计2分;5~6项,计3分。

急性炎症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痛风特异性指标:血尿酸(BUA)。治疗前后各测定1次。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积分减少大于等于95%,急性炎症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0%~94%,急性炎症指标基本正常。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减少30%~69%,急性炎症指标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或加重,积分减少小于30%。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关节疼痛 局部压痛 关节肿胀 皮肤皮温 关节活动 全身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51±0.83 0.61±0.59 2.82±0.55 0.37±0.72△2.63±0.65 0.41±0.21△2.08±1.12 0.28±0.31△2.46±0.71 1.33±0.49△2.11±0.88 1.13±0.50对照组 30 2.70±0.77 1.07±0.40*2.69±0.48 0.96±0.71 2.55±0.89 1.01±0.33 2.20±1.03 0.70±0.41 2.51±0.78 1.68±0.67 2.07±1.12 1.28±0.61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外周白细胞计数(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血沉 (mm/h) C反应蛋白(mg/L) 血尿酸(u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8.81±1.76 5.10±0.81△76.42±10.66 54.61±5.62△68.91±8.07 14.11±3.71△32.87±7.92 11.34±3.30△596.94 ±61.63 417.20 ±47.92△对照组 30 8.76±1.91 6.9±1.35 75.70±9.78 66.20±8.12 67.82±8.20 21.43±6.39 30.43±7.53 21.06±5.17 601.14 ±59.23 474.19 ±41.78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尿酸盐结晶沉积于机体关节,导致反复发作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肾功能损害。与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密切相关,任何年龄都可发生,随着饮食结构较前发生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本病无任何先兆而发病。多因轻度外伤,或进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等诱因发作[2]。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其疼痛呈进行性加重,剧痛难忍。以大趾跖趾关节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膝、腕、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7]。痛风的西医治疗多以秋水仙碱、苯溴马隆、非甾体类抗炎药、别嘌呤醇、糖皮质激素和其他类的镇痛、止痛药为主。但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8]。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虽然效果好,起效快,但易诱发肾脏疾病、胃肠道溃疡及出血、皮肤炎症等副作用,且易复发;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两者十分接近,且患者耐受性差。前期药效学研究显示,痛风消颗粒具有较强抗炎作用,降低尿酸,还具有一定外周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9]。国家级名老中医郭剑华主任医师认为此病病机为湿毒瘀阻经络,并贯穿整个病程始终。湿邪内生,聚湿生痰,痰凝经脉,瘀血内停,湿(痰)瘀互结,蕴久不解,酿成浊毒;湿(痰)、瘀、毒三者互为因果,流窜于骨节而发病[10]。并拟定经验方痛风舒汤,以达清利湿热、活血止痛的功效[11-12]。通过现代中药提取工艺,将痛风舒汤改良为服用方便、易于携带的痛风消颗粒,并委托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进行药效学研究,显示痛风消颗粒对急性炎症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且能降低尿酸,同时还具有一定外周镇痛和活血化瘀作用[13]。因此,痛风消颗粒可以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体征,使发病关节恢复正常。

[1] 何芝林.四妙丸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26-27.

[2] 刘风云,朱科达,陶丽红,等.张达方副主任医师运用“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经验[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17-19.

[3] 谢一民,周贤刚.祛湿通络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7,33(1):12-14.

[4] 张朝仁,吕宗蓉,周太安.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导报,2016,22(23):96-98.

[5]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123.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6-47.

[7] CRONSTEIN BN,Sunkureddi P .Mechanistic aspects of inflammation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of inflammation in acute gouty arthritis [J].Journal of clinical rheumatology,2013,19(1):132-133.

[8] 孙军刚,朱春霖,余葱葱,等.挑刺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29-33.

[9] 黄素平.四黄水蜜与硫酸镁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11):9-11.

[10] 马善治,罗大万,郭剑华,等.中药二联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报告[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9):736-738.

[11] 周瑜.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0):988.

[12] 张志文,蔡雪,李宇丹.中药内外兼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高尿酸血症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58-61.

[13] 刘建忠,郭剑华,漆伟,等.痛风消颗粒质量标准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6):588-590.

R255.689.7

B

1004-2814(2017)08-0879-02

2017-04-19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体征
痛风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了,怎么办?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