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16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纤维品质评价分析

2017-09-19 09:09李爱国朱青竹眭书祥赵丽芬李增书王虎董章辉张艳丽
河北农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转基因克隆河北省

李爱国,朱青竹,眭书祥,赵丽芬,李增书,王虎,董章辉,张艳丽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2006~2016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纤维品质评价分析

李爱国,朱青竹,眭书祥,赵丽芬,李增书,王虎*,董章辉,张艳丽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41)

分析不同早熟棉品种的纤维品质差异,对制定早熟棉育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006~2016年河北省共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16个,依据NT/T 1297—2007,对各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近几年培育的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多为中、短绒类型,其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纤维品质类型的主要因素。由于断裂比强度指标的下降,造成审定品种不得不归为低一级的品质类型,从而影响了棉花品种商品棉的利用价值。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重视高断裂比强度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以提升棉花纤维品质。

河北省;棉花;早熟品种;纤维品质;评价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影响着我国植棉、棉花加工、棉花纺织、服装和对外贸易等行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众多,但耕地面积少,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粮棉争地矛盾逐年加剧。选种生育期短的早熟棉品种,实现棉花生产由一熟棉田向粮(油)棉两熟乃至多熟发展,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措施[1~3]。

棉花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纺织工业提供棉纤维,而棉纤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棉织品的质量和用途。因此,棉花纤维品质改良一直是棉花育种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4~9]。

2006~2016年河北省共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16个,对其纤维品质进行评价,分析各品种间的差异,对制定早熟棉育种目标,培育符合纺织工业及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早熟棉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10~13]。

1 材料与方法

2006~2016年河北省审定早熟棉品种共计16个,各品种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均来源于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会议公告(表1)。

表1 2006~2016年河北省审定早熟棉品种的主要纤维品质性状Table 1 The main fiber quality traits of early cotton varieties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T/T 1297—2007》,将棉花纤维品质按照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大小分为3个类型(表2),3项指标中如有1项指标不达标即划归为下一级类型。

表2 国家审定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类型分级标准Table 2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fiber quality types of national certified cotton varieties

2 结果与分析

审定的16个早熟棉品种中,纤维品质总体评定没有达到Ⅰ型标准的品种;达到Ⅱ型标准的品种有石早98、石抗278、冀122、冀中棉608、邯258和邯818,共计6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37.5%;达到Ⅲ型标准的品种有邯685、快育2号、邯686、冀丰4号、邯102、欣试65086、石早2号和冀178,共计8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50.0%;型外品种有石早1号和银硕1号,共计2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12.5%(表3)。

分别对参试品种的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石早9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了Ⅰ型标准,但是受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影响,纤维品质类型总体评定为Ⅱ型;8个Ⅲ型品种纤维上半部长度和马克隆值均达到了Ⅱ型标准,但断裂比强度低,只能评定为下一级类型;石早1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马克隆值均达到了Ⅱ型标准,银硕1号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了Ⅲ型标准、马克隆值达到了Ⅰ型标准,但均由于断裂比强度不达标,而被评定为型外品种。

可以看出,河北省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缺乏高纤维品质类型,且有68.75%的品种因受断裂比强度的影响而导致纤维品质下降一级。

表3 河北省审定早熟棉品种纤维品质性状类型的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fiber quality traits of early cotton varieties certified in Hebei Province

3 结论与讨论

2006~2016年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16个。以2006~2016年河北省晚春播区域试验的纤维品质测定结果为素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T/T 1297—2007》,对审定转基因早熟棉品种的纤维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6个审定品种中,纤维品质均未达到Ⅰ型标准;达到Ⅱ型标准的品种有6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37.5%;达到Ⅲ型标准的品种有8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50.0%;型外品种2个,占审定品种总数的12.5%。

对这16个审定品种分别进行3项纤维品质指标分析后发现,石早98纤维长度达到了Ⅰ型标准,但由于其他2项指标未达到Ⅰ型标准,导致纤维品质类型降级;纤维长度达到Ⅱ、Ⅲ型标准的品种分别有14个和1个。品种的断裂比强度指标均未达到Ⅰ型标准;达到Ⅱ、Ⅲ型标准的品种分别有6个和8个;型外品种有2个。马克隆值指标均达到了Ⅱ型及以上标准。由此可见,3项纤维品质指标中,断裂比强度是影响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类型标准的主要因素,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4~16]一致。

Ⅰ型纤维品质为中长绒类型,用于纺织高档针棉织品,但育种难度较大,生产中所占比例较小;Ⅱ型纤维品质为中绒类型,可纺中支纱,用于一般针棉织品;Ⅲ型纤维品质为短绒类型,可纺30支以下的粗支纱,主要用于织造粗厚织物。近几年河北省培育的转基因早熟棉新品种多为中、短绒类型,因此,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重视高断裂比强度种质资源材料的利用,以提高棉花的断裂比强度,达到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同步改良的目的,培育中长绒新品种,以满足棉花生产发展及纺织工业的需求。

[1]喻树迅,张存信,范术丽,宋美珍.中国短季棉育种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喻树迅,宋美珍,范术丽.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棉花学报,2007,19(5):331-336.

[3]喻树迅.与时俱进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短季棉品种[J].作物杂志,2008,(6):1-2.

[4]杨伟华,许红霞,王延琴,周大云,匡猛,冯新爱.“十一五”期间我国审定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J].棉花学报,2012,24(5):444-450.

[5]王芙蓉,张军,刘勤红,刘任重.棉花种质资源纤维品质分析及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02,(2):29-30.

[6]邹奎.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现状分析[J].中国棉花,2003,30(8):2-4.

[7]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许乃银,陈旭升.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江西棉花,2002,24(6):7-13.

[8]唐淑荣,孟俊婷,褚平,侯爱玲,冯翠萍.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7):8-10.

[9]李爱国,朱青竹,王虎,眭书祥,李增书,赵丽芬,赵国忠,张艳丽,董章辉.2002~2014年黄河流域国家审定春播常规抗虫棉品种纤维品质的评价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2):67-69.

[10]王芙蓉,张军,刘勤红,刘任重.棉花种质资源纤维品质分析及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02,(2):29-30.

[11]喻树迅.我国棉花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4):9-13.

[12]李爱国,朱青竹,眭书祥,李增书,赵丽芬,董章辉,王虎,张艳丽.河北省审定转基因早熟常规棉的主要性状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1):80-82,96.

[13]喻树迅,魏晓文,赵新华.中国棉花生产与科技发展[J].棉花学报,2000,12(6):327-329.

[14]付小琼,龙腾芳,刘晓峰,王秀玲,杨付新.河南省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及分区探讨[J].棉花学报,2004,16(3):142-146.

[15]崔瑞敏,耿军义,王兆晓,郭宝生,刘素恩,刘存敬,张向云.黄河流域棉花区试品种的纤维品质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5,9(2):29-33.

[16]金卫平,王广恩,李俊兰,崔淑芳,张海娜.河北省优质棉的纤维品质评价[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73-74.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Fiber Quality of Transgenic Early Cotton Varieties Authorized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6

LI Ai-guo,ZHU Qing-zhu,SUI Shu-xiang,ZHAO Li-fen,LI Zeng-shu,WANG Hu*,DONG Zhang-hui,ZHANG Yan-li
(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The analysis on fiber quality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cotton varie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otton breeding target.A total of 16 transgenic early cotton varieties were authorized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6,the fiber quality of each variety wa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according to NT/T 1297—200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varieties in recent years belonged to the type of medium and short cashmere.The fiber strength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cotton fiber type.Because of the decrease of fiber strength,the approved varieties had to be classified as lower grade type,which affected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cotton varieties.In the future breeding work,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high fiber strength germplasm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fiber quality.

Hebei Province;Cotton;Early variety;Fiber quality;Evaluation

S562

A

1008-1631(2017)03-0069-03

2017-03-09

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抗病及转基因早熟棉花新品种培育”(2014ZX08005-002);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海河综合试验站项目(CARS-18-2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计划)“高产优质多抗棉花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2012AA101108);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棉田复种新品种选育”(HBCT20130030202)

李爱国(1955-),男,河北正定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育种研究。E-mail:aiguol@163.com。

王虎(1982-),男,河北新乐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育种研究。E-mail:wanghu197@163.com。

猜你喜欢
转基因克隆河北省
探秘转基因
克隆狼
转基因,你吃了吗?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