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2017-09-19 06:27崔瑶何亮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服务平台数据挖掘

崔瑶,何亮

(1 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2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辽宁 沈阳 11012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崔瑶1,何亮2

(1 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2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系,辽宁 沈阳 110122)

针对辽宁省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大数据相关技术,设计构建一套“智能就业服务平台”,为用人双方提供精准、有效的匹配信息,减少双方资源消耗,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就业效率,减少人才流失。

多元智能;大数据;智慧就业;

1 引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他将人的智力特征分成了八种,语言、空间、数理、节奏、运动、交际、自省和自然观察者。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高校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1〕,其目的是针对学生不同的优势智能特征,设计多元化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这种优势智能不仅仅存在于学习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对于其就业乃至今后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影响〔2〕。因此,依据多元智能构建智慧就业平台,对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以及长远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 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平台的构建形式主要有三种:(1)政府主导,如广东省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浙江省大学生就业网站等;(2)高校主导,如吉林大学就业网、重庆大学生就业网等;(3)企业主导,如智联招聘、58同城等;这些网站功能强大,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用人单位的招聘提供丰富的就业资源和信息交互平台。但由于用人双方供求信息不对称,原有网站平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1)学生层面,需要在海量招聘信息中进行筛选,而且成功就业后如果不适合自己,还要再次循环筛选,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用人单位方面,接收海量简历并进行筛查,同样耗费资源,而且要考虑未来人才流失等问题;(3)就业平台目前只针对应届毕业生,对于即将面临就业问题的在校学生存在断层现象,从而导致每年的毕业生都要面临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等就业难题〔3〕。

虽然高校和政府在平台上也开通大学生就业指导、校企合作等辅助功能,上述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针对上述问题,将多元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结合,构建“智能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相关性分析,找到智能特征与就业岗位以及工作时间的关系和规律,为用人双方推送精准、有效的匹配信息,减少双方在招聘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就业成功率和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人才流失。

3 平台设计

“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设计基于Internet网络和移动互联网〔4〕,主要包括四大核心模块:学生端、企业端、数据挖掘引擎、信息推送。(1)学生端,面向应届毕业生和大三面临实习的在校学生,核心功能是对其进行多元智能的调查问卷分类;(2)企业端,面向用人单位,主要功能是提供岗位相关的信息;(3)数据挖掘引擎,采用Apriori〔5〕(关联性分析)算法,对多元智能分类结果、就业岗位特征、人员流动时间段等维度进行关联性分析,找出满足最小支持度和可信度的匹配规则,得出学生个性化特征与就业岗位、工作持续时间的对应关系模型;(4)依据规则,为学生和企业分别推送适智能特征的对应岗位和适合工作岗位的学生。

图1 平台核心业务架构图

学生的优势智能特征与企业工作岗位特征是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变化的;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建立“智能就业服务平台”同时考虑平台对新产生的数据进行定时的动态分析。

4 平台搭建

图2:平台总体技术路线图

(1)在设计中,全面采用B/S/S架构。业务逻辑层采用J2EE/EJB的模式〔6〕,B/S/S架构中的表现层以JSP技术、Android、IOS为载体,控制逻辑以Web Framework:Struts为核心实现手段。

(2)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 11G,应用中间层软件采用BEA Weblogic 11g。

(3)采用面向对象的构件化分析与设计方法。采用最新的架构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制定开发过程规范,保证应用体系架构质量。用构件化、参数化、方法库和工作流等技术,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以适应机构调整、政策变化和业务拓展的需要。

(4)利用数据库列存储的相关技术保存数据,以提高平台访问效率。

5 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与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从学生个性化特征角度研究,分析学生优势智能与企业工作岗位的关联关系和一般规律。基于J2EE架构、移动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实现“智能就业服务平台”,使学生与企业就业信息依据多元智能分析规律实现双向智能推送,补充传统就业平台的不足,使高校与企业更加紧密的结合,满足智慧就业需求。

〔1〕谭胜川.多元智能理论与企业准人才成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成教论坛,2006(6).

〔2〕刘芹.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J〕.教育理论研究,2013(4).

〔3〕赖韶幸.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就业指导〔J〕.时代教育,2011(5).

〔4〕王永光.基于移动终端的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北京交通大学,2015(3)

〔5〕刘玉华.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内大学生就业信息双向推荐系统〔J〕.沈阳大学学报,2015(6).

〔6〕夏伯平. 基于J2EE架构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问卷调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2(4).

1008-3723(2017)04-015-02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15

2017-06-14

课题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建设研究》(JG16ZXJYB020)的研究成果。

崔瑶(1986-),女,辽宁本溪人,辽宁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TP393.09

:A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服务平台数据挖掘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数据挖掘技术在打击倒卖OBU逃费中的应用浅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