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7-09-19 06:29何宗红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问卷教学模式

何宗红,徐 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铜陵 244100)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何宗红,徐 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铜陵 244100)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阐述在健美操课程向个性化课程教学迈进的过程中,传统的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模式将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锻炼需求,针对目前高校健美操课程开设现状,走访调研省内多所高校体育课教学部门,从学科构建、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考核等方面对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找出目前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健美操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实际参考。

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现状;改革

健美操是一项充满了激情、力量并注入了丰富内涵的运动项目,以生理学、心理学、音乐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为指导并融体操、音乐、舞蹈为一体,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青春活力深受大众喜爱。健美操在我国自人们接触到这项运动开始,就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朋友,健美操不但是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主要运动项目,而且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最受女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它对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审美能力,矫正体形、陶冶情操、调节心理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培养女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及能力方面具有其它项目不可代替的作用。”〔1〕目前大部分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健美操课程采用的还是传统模式教学,很多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男女生同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受教学大纲的制约也很单一,跟不上现在大部分青年人追求文化和健身的理念,让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现针对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形式、师资力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高校健美操课程今后的教学改革提出有效的意见及建议,这将有利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对象为在高校范围内抽取合肥、芜湖、阜阳、滁州、安庆、铜陵、六安、淮北、淮南、蚌埠的10所高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文章研究的需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收集相关论文,在中国优秀学位论文数据库收集相关学位论文,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全面了解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健美操课程的研究现状及改革的措施。

1.2.2 访谈法

调查对象为安徽省10所高校的学生,通过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大部分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时的困难及学习现状,并走访10所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及20名健美操专业教师进行当面访谈或者电话访谈,了解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情况、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及健美操课程的发展方向,收集相关资料等。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400份关于健美操课程教学效果、教学模式评价、授课内容等相关问题的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中的10所高校的学生,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效度检验

在此次调查问卷发放之前为了确保问卷所设计的项目能够真实反映所需要调查的内容,确保此次问卷的有效性,聘请了10位健美操专业教学的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评价,如表1和表2,经过问卷的效度检验,反映出此次问卷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真实反映所需调查的内容。

表1 专家职称情况一览表N=10

表2 问卷效度检验结果N=10

(2)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调查问卷所收回的数据具有一致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本研究用重复测量法进行了信度检验。将同一问卷时隔2周对同一调查人群进行2次问卷填写,对2次问卷结果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测,得出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值为0.87,结果证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能够满足本次研究需要。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对以上10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400名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7份,有效问卷381份,回收率为96.7%,有效率为95.2%。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并进行客观的分析研究,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安徽省本科院校中合肥学院体育教学部采用了俱乐部教学模式,并在省内高校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健美操俱乐部教学可以不受教师限制不局限于每周一次体育课,让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借助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是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核心,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2〕91俱乐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学习的范围更广,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目前一般开设的都是比较传统的运动项目,而健美操则是高校开设比较普遍的一门体育项目。表3是对以上10所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统计表,由表3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健美操课程教学是选项课分班授课,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还是传统教学模式,男女生同上,目前还没有高校健美操课程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高校健美操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受教学大纲的制约也很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不上现在大部分青年人追求文化和健身的理念,让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所下降。根据对以上10所学校健美操老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健美操课程以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学校也仅仅是二年级开设两学期选项课,一年级的学生还是传统体育课程授课模式。在这10所学校中体育课程完全按照行政班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学校,大部分班级的体育课也只能男女生同上,体育课程的上课内容会受到授课教师的专业限制,这样会大大减少很多原本喜爱健美操课程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健美操课程的机会。

表3 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模式调查表N=10

2.2 高校健美操教师师资现状分析

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离不开健美操教师队伍的建设,健美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水平。表4和表5是对以上10所高校内抽取的20名健美操教师的学历及职称现状的调查统计,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健美操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在不断提升,专科教师现在几乎没有,健美操专业教师主要以本科和硕士为主,职称主要集中在讲师。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健美操教师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大部分主要是女性教师,这一点将会影响男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教师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健美操教师是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当今健美操运动发展速度较快,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及健美操这项运动的提升,离不开这些健美操专业教师,所以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只有不断壮大健美操教师队伍,并通过不断引导和提升健美操教师往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方向发展,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

表4 高校健美操教师学历统计表N=20

表5 高校健美操教师职称统计表N=20

2.3 高校健美操课程内容及开课时间现状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校也都相继开设了健美操课程,并根据体育课的总教学计划要求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调查问卷及前期的访谈显示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基本上以大众健美操二级、三级或者授课教师简单的自编短套路为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只是传授式教学为主,缺少理论课教学,也没有实践课相对应的授课教材。

通过和部分学校的教师、学生的谈话了解到,由于受教师教学水平、授课课时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健美操教学中缺少对健美操套路创编能力这一块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性人才的日益突出,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126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初期主要是简单的模仿,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进行健美操动作的创编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把自己对音乐、动作的理解及对美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兴趣。

“系统地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高校要增加开设健美操课程的学期数或增加每学期健美操课程时数,满足学生系统掌握健美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要。”〔4〕91健美操课程可以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这样可以让健美操运动在学校的影响力更大,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可以更系统的进行健美操课程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4 高校健美操课程学生考核评价研究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考核内容基本上是教师上课所教授的健美操套路,针对上课所学习的1-2个健美操套路采用评分制进行考核,完全只是检查学生对这套操的完成能力,操作简单,学生为了应付考核,上课时间只有重复练习同样的套路动作,并且在校园内受健美操锻炼场地的限制,学生课后在专业的健美操锻炼场馆并配合音乐进行锻炼的机会很少,这样会降低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益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学考核方式也很单一,基本上以教师考评学生为主,对于学生个人的音乐、编排、带操、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整个学习期间的学习过程缺少评价,无法评价学生整个学习期间的整体学习效果。体育教学考核既是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学习效果的整体反馈,也是检验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能够更加有效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锻炼中喜欢上体育运动,最终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5〕152

3 结论与建议

3.1 高校应根据高职教学特点开设俱乐部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学校内成立健美操队伍,对健美操队伍成员进行专业训练,以健美操教师和健美操队成员为核心力量分级别开设健美操课程供广大学生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及锻炼水平选择上课项目。

3.2 不断加强中青年健美操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使高校健美操课程改革取得长足发展。

3.3 教师要不断优化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不断转变学生的思想,增加学生的创编和领操能力,改变以往的单纯的模仿动作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对健美操创编和领操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现代化一些教学媒介及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加强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和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让学生从音乐、动作、艺术等多方位渲染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感受健美操的美。

3.4 高校的领导应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及课程的开发,让喜爱健美操课程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里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健美操并参与这项运动项目。

3.5 健美操课程的评价应改变以往单一的操化考核评价方式,需要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在健美操课程考核中可以增加整个学习过程中健美操的创编、乐感、领操、技术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元素,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

〔1〕徐艳玲,贾志娟.试论健身健美操与女生终身体育锻炼〔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24-125.

〔2〕祁国杰.合肥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建设想〔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91-93.

〔3〕陆邦慧.对芜湖市高校健美操教学开展现状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11(06):126-128.

〔4〕刘丽.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6):90-91.

〔5〕屈睿.新课改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J〕.教育与职业,2013(15):151-152.

1008-3723(2017)04-034-03

10.3969/j.issn.1008-3723.2017.04.034

2017-06-21

2016年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健美操课程俱乐部模式下教学可行性研究——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Y2016D001).

何宗红(1980-),女,安徽繁昌人,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与体育教育训练学

G807.4

:A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问卷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问卷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问卷大调查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