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2017-09-20 12:35洪艳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儿科输液门诊

洪艳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疼痛科 551400

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洪艳

贵州省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疼痛科 551400

目的:研究并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输液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扎针成功率(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8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对改善医患关系及医院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护理;儿科;门诊;输液

儿科门诊在对小儿进行治疗时通常采取输液,但是患儿没有很好的依从性且家长很容易紧张,就对护理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次研究通过对儿科门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明显,现归纳总结出了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输液患儿9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0例。其中男542例,女43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2±1.5)岁。观察组男286例,女20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3±1.6)岁。对照组男256例,女234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2±1.4)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门诊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①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在输液室内配置空调、电视、饮水机、纸杯、卫生纸等,保证室内温度、适度适宜。还可以放置一些卡通书籍、玩具,以缓解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②制定输液室制度并严格遵守。门诊输液室患儿、陪护家长数量大,而且流动性强。为了避免出现遗漏和差错,应当制定输液室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核查患儿及家属信息,合理管理输液药物;加强巡查力度,监督护理人员的操作,及时指出并纠正不合理的情况。巡视中主动询问患儿情况,注意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皮疹,注射速度是否过慢过快,针头是否移位、脱落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设置投诉箱,更好地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避免护患矛盾的发生。③积极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在输液过程中,患儿也容易因惧怕、不耐烦出现哭闹,护理人员多与患儿进行互动交流,消除其恐惧感并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长照顾安慰患儿,尽可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④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护理人员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讲解输液前后的具体注意事项,避免家长的不正当的操作。同时给予家长安慰和开导,缓解其紧张的情绪。⑤提升静脉穿刺水平。静脉穿刺是儿科门诊输液室最重要的技术要点,其中难度最大的护理操作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患儿对穿刺的害怕和抗拒导致穿刺难以顺利进行。因此要求护士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尽可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的疼痛和恐惧,从根本上提高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1)准确选取穿刺部位和血管:若患儿不超过2岁,要选取头部静脉进行穿刺,若患儿超过2岁,为了便于固定,可选取手、足背部的静脉,也可以选择踝部、月国及大隐部位的静脉,但非常容易造成跑针。(2)穿刺部位固定:穿刺完成后,需要将穿刺部位固定,可使用绷带、夹板。固定时为防止干扰肢体血液循环,保持合适的松紧。(3)加强巡视:由于患儿好动且血管非常细,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密切留意药液量及病患穿刺部位,以避免出现静脉渗漏、针头回血、针头滑脱等现象,若穿刺部位出现隆起,则应立即拔出针头并改变穿刺部位再次注射。(4)观察输液反应:密切留意患儿的输液反应,若患儿产生疼痛,则应马上停止输液并告知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5)密切留意液体的滴速是否适宜,避免输液管受压而发生扭曲,同时也要注意针头是否固定牢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扎针成功 483例,成功率为 98.57%;对照组一次性扎针成功 404例,成功率为 82.45%。观察组一次扎针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出现液体外渗6例,发生率为1.22%;对照组中出现液体外渗41例,发生率为8.37%。观察组液体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每天接诊病人较多,病情较为复杂,且患儿年龄较小、多动,可能增加护理和输液风险。因此,如何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护理配合度、降低输液风险是儿科门诊输液室的重要管理内容。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特点,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好服务,满足其需求,提高其心理和心理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近年来,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年龄较小,处于陌生环境下,易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因此,护士可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布置病房,放置图书、画册、玩具等,吸引其注意力,改善其消极情绪。因担心患儿病情,大部分家长入院后会伴随焦虑情绪,护士应现安抚患儿家长,主动与其交流,告知其输液注意事项,能够提高其预防意识,若出现不良反应,可及时告知护士行针对性处理;面带微笑与患儿交流,采用“勇敢”“真厉害”等激励性语言鼓励患儿,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沟通技巧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有效措施。基于患儿多动的特点,可尽量选择易于固定、粗大血管进行穿刺,不仅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还能够降低管道脱落的几率。加强巡护,适当调整输液速度,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水肿等症状,便于及时行针对性处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一次扎针成功率(98.57%)显著高于对照组(8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实施优质护理,能促进护士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减少患儿痛苦,有助于提升服务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病患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1]李玉梅.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54-355.

[2]谢春雷,董薪.婴幼儿围术期静脉输液护理管理措施[J].护士进修杂2014,24(21):1992-1993.

[3]徐淑娟.音乐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5,32(24):3295-3296.

R473.5

A

1672-5018(2017)05-159-01

猜你喜欢
儿科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圆梦儿科大联合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