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2017-09-20 12:35王栋刘盈海李军白玉玲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肺癌营养化疗

王栋 刘盈海 李军 白玉玲

武威市凉州医院肿瘤科 甘肃武威 733000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王栋 刘盈海 李军 白玉玲

武威市凉州医院肿瘤科 甘肃武威 73300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常规饮食;观察组采用常规化疗+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3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肠内营养支持;肺癌化疗;效果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长期化疗通常会引起各种消化道不良反应,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由于忍受不了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而放弃治疗。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安全价廉的支持治疗法,能有效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保护肠道黏膜,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我院将肠道营养支持应用到肺癌化疗患者中,效果显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7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①排除具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的并发症的患者;②排除具有严重应激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的患者;③排除应用血制品的患者;④排除具有代谢性疾病及炎性肠道疾病史的患者等[1]。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2.61±3.12)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6.33±2.90)个月;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1.81±3.21)岁;病程 3~10个月,平均病程(6.43±2.81)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并给予常规饮食。具体静脉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50mg/m2+奈达铂90mg/m2;多西他赛75mg/m2+ 卡铂AUC 6;吉西他滨1250mg/m2+卡铂AUC 6;培美曲塞500mg/m2+顺铂 75mg/m2,连续进行四个周期,每个周期 21天。观察组给予常规化疗+肠内营养支持,化疗方案同对照组一样。在此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具体为:首先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方案。其次,对普通患者口服立适康整蛋白型营养液,每天4次,每次200ml;对无法用口腔进食的患者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方式,逐步将剂量添加至20~25kcal/kg;对于患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给予适量的乳清蛋白粉的肠内补充,30g/d。化疗结束后,给予患者流质饮食,逐渐改为正常经口饮食。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及免疫学指标(IgA、IgG、IgM),比较分析两组的并发症(骨髓抑制、感染、发热等)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的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IgA、IgG、IgM 分别为(9.47±2.78)g/L、(54.63±1.05)g/L、(31.76±2.19)g/L、(2.09±0.31)g/L、(9.57±1.01)g/L、(1.09±0.43)g/L;对照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IgA、IgG、IgM分别为(8.37±2.30)g/L、(45.53±2.12)g/L、(28.39±2.27)g/L、(1.79±0.51)g/L、(7.28±1.30)g/L、(0.83±0.54)g/L。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发生骨髓抑制2例,感染1例,发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中,发生骨髓抑制5例,感染4例,发热 4例,并发症发生率 37.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临床认为该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肿瘤的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但是非小细胞肺癌五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对于早期非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但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尤其是无法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来说,只能进行化疗为主的抗肿瘤综合治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但化疗后患者通常伴有营养不良的症状,多是由于化疗后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患者的血浆蛋白不断减少,从而降低了机体耐受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临床资料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少患者的能量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且较安全[2]。本文为了证明该结论,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及免疫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孙士玲,王涛,张振强,杨丽萍,周发祥.肠内营养支持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2):300-302.

[2]林秀欣,邓文静,余更生,周颖.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19-121.

R473.5

A

1672-5018(2017)05-063-01

猜你喜欢
肺癌营养化疗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跟踪导练(二)(3)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