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2017-09-20 12:35杨海英1蒋智勇2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哌替啶芬酯比洛

杨海英1 蒋智勇2

1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谢三医院 安徽淮南 232046;2安徽康宝药业 安徽淮南 232001

浅谈氟比洛芬酯在妇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杨海英1 蒋智勇2

1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谢三医院 安徽淮南 232046;2安徽康宝药业 安徽淮南 232001

目的:探讨通过预注射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ASA-11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缝皮前不用任何镇痛药,治疗组缝皮前10-15min 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分别于术后 1h (T1)、4h(T2)、8h(T3)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标准,分为5分,当患者评分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肉内注射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和次数,咽喉疼痛发生率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术后1、4、8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咽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5%和6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妇科腹腔镜手术

根据本院在2009年6月 ---2015年12月通过预注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超前镇痛 60例,观察其术后切口痛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Ⅰ-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5-54岁,体重45-68kg,其中卵巢囊肿剥离术12例,陈旧性宫外孕(病灶清除术)1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8例,子宫全切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同时排出支气管哮喘史,消化道溃疡史,严重的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均静脉注射阿托品 013-015mg,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与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诱导前输注8-10ml/kg复方乳酸钠林格液,常规监测生命体征。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伦 0102-0103mg/kg,芬太尼 20-30ug/kg,丙泊酚115-2mg/kg,阿曲库铵013-014mg/kg,诱导快速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以1%--115%异氟醚吸入,瑞芬太尼,丙泊酚持续微量泵泵入,必要时追加阿曲库铵5—10mg.术毕前30min停用异氟醚、缝皮前10-15min时停用瑞芬尼,丙泊酚,停药后随即予以治疗组静脉缓注注射氟比洛芬酯 50mg,而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手术结束5-10min后患者呼吸恢复,清醒后拔管。

1.3 观察指标

术中观察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术后拔管送回病房观察。分别观察术后一小时,四小时,八小时对切口疼痛采用BCS评分,评分标准分为五分,当患者评分为0分时给予哌替啶100mg肌注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及次数,咽喉痛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术后1、4、8小时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初次使用哌替啶的时间,例数,以及次数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咽喉疼痛:治疗组 4例(15%),对照组 11例(60%)(p<0.05).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治疗组 2例(6%),对照组 15例(50%)(p<0.05),头昏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对照组虽然增加趋势,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第2天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值内与术前相比无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药等都是超前镇痛的常用药,但所有阿片类镇痛药存在呼吸抑制作用,还可能导致过度镇静,恶心呕吐,肠蠕动减少,增加胆道内压等不良反应而限制其应用,与之相比,经过脂微球这一新型药物载体系统包裹的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液有以下4个方面的优势①靶向性:酯微球可在体内特异性发布,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提高了药物局部有效浓度,,直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产生强力速效的镇痛作用;②抢先性:通过升高痛阀,降低神经末梢痛觉传导,减轻中枢敏化,延长和扩散术后疼痛达到超前镇痛的目的;③缓释性:氟比洛芬酯通过脂微球的包裹和保护作用,避免了在体内迅速代谢而达到长效,减少用药次数,改变药物峰谷现象;④舒适性:不会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依赖性等不良反应,较传统胃肠道的安全性提高,对血小板影响轻微,不影响出凝血时间。妇科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二氧化碳气腹导致患者术后出现的肩部酸痛和膈下,腹部胀痛以及腹腔创伤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痛等全身性疼痛(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症),虽属中等度疼痛,但仍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及手术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疼痛治疗中提出“超前镇痛”这一概念,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之前采取一定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本研究结果提示,缝皮前 10—15min静脉注入氟比洛芬酯 50mg能明显减轻腹腔镜术后的切口性疼痛,术后使用哌替啶的例数,次数明显减少,(p<0.01),患者能更早下床活动,增加了对手术的满意度。未见胃肠道紊乱及出血现象,提高术后镇痛质量,降低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的50%,并降低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说明预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延长和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避免了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R473.5

A

1672-5018(2017)05-073-01

猜你喜欢
哌替啶芬酯比洛
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比较芬太尼与哌替啶预处理防治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效果
中毒家兔体内盐酸哌替啶的分布研究*
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影响
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胃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效果的Meta分析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