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财务会计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7-09-20 10:43苗婷
职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职业院校

苗婷

高职会计教育作为会计教育的一种新的层次类型,其发展历程不长。随着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型”转变为“内涵发展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也随之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使其培养的人才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等职业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问题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某些课程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性,导致重复学习。某些课程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实用性不强,就业后很难用得上,而需要用的知识却并没有包括于课程中,教学效果不理想。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弱,过于专业理论化的教学,使得很多学生不愿听、不想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新需求。会计是个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职业,同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很高。现在培养的学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素质水平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2.“双师素质”问题

教师学历层次不高,缺乏稳定性,高职教育的发展过于迅猛,也形成了师资力量的不均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水平仍不理想。高职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是应用型人才、兼职型讲师,应当有相当比例的既具理论知识更具实践技能的优秀专业性人才,成为实训实践课程的指导者、示范者,而目前兼职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

1.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国家会计专业初级资格鉴定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财务会计课程标准,使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初级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把会计初级职业资格标准细化,融入到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当中。

2.教材的对接

打破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为重点,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情境中,认知会计情境,接受会计核算任务,与他人分工与协作,完成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核算。

3.教学方法的对接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基于工作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导向开展项目化教学。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操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能够将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目标设定和任务分解,按流程组织开展实施。通过项目教学,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职业定位明确、动手能力较强、综合素质全面、岗位技能过硬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4.课程设置改革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会计专业的教育模式可以采用学分制,将所有课程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最终以学分制的形式来反映一个学生是否完成本专业的学习。每门课程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者相结合的模式来考核学习效果。有些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打破以往一个学期从头开到尾的模式。应当有选择性地开设文化基础课。因为这些课程担负着塑造与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任务,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通用能力。但可按必要性进一步地分成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在课程内容上做必要增减,使其更贴近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更适合将来职业的发展和应用。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供需矛盾的凸显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的现状都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会计专业应按照符合市场经济用人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资质的衔接性,对财务会计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教学改革后,学生们的职业道德感增强,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學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的比例大大提升,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也是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

(作者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