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接轨

2017-09-20 11:38马玉青
职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机械专业基础课

马玉青

摘 要:机械专业通用知识是职业技能鉴定应知部分(理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教学中,机械专业通用知识主要通过开设机械专业基础课获得,机械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则是机械专业通用知识的基本载体。本文通过分析现行技工院校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现状,剖析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存在的问题,并就二者如何接轨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械专业 基础课 职业技能鉴定 教材

在技工院校教学中,开设机械专业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机械类专业通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正因如此,机械专业通用知识是职业技能鉴定应知部分(理论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基础课教材和技能鉴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的载体,两者在内容衔接上要相辅相成,不能教考分离。

一、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的地位

机械类通用课程体系是根据机械类专业教学特点设计建立的,适合于机械类所有专业方向教学的共有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年修订)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为依据,为学生构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学等基本知识应用的系统体系。作为机械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机械专业基础课充分发挥通用专业课在支撑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全面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原则。

二、技工院校现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现状

在技工院校教学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能力为依据制定的,因此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应以部颁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和教材知识覆盖应具有全面性。

1.现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的特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2015年4月发布的《关于印发21种技工院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51号)中明确要求,技工院校要依据人社部技工教育教材目录选用教材。本技师学院所有机械类专业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技工教材和高级技工教材,其中《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为技工教材。《金属材料热处理》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为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为高级技工教材。以上教材配套习题册主要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和简答,部分课程有计算题,习题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利于学生课堂和课后相关知识的巩固。

在教材内容上,这些教材在改版过程中均全面更新了国家标准,对知识深度和难度进行了合理调整,充实了四新的内容及其运用,注重加强实践性环节,突出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特点。在教材呈现形式上,《机械制图》配图采用了彩版,增强了可读性,其他教材较以前版本增加了大量照片图和立体图,灵活运用了表格,抽象知识形象化、生动化,体现了好学易教、好学易懂的原则。《金属材料热处理》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两本高级技工院校教材,涵盖了车、铣、钳、焊等专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配套习题册增加了相关鉴定考题,增强了教与考的相关性。

2.现行机械专业基础课教材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内外现代先进制造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开始转型升级。在职业教育领域,现代职业教育技术不断创新,职业(技工)教育理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变革,《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3版)和《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2015版)分别进行了再修订。在这样的背景下, 2011年出版的现行技工教材在四新内容上、在呈现形式上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尽管现行教材在人社教材网站上配挂了相应的数字教学资源,但是相对当代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普及,慕课微课的广泛应用,现行教材在内容和呈现形式上依然显得单薄和匮乏。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工学》等四门教材依然未脱离普通教育的章节编排模式,规范系统性有余,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足。其部分教学内容依然较深较难,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运用。如《机械制图》机械图样基本表示法和零件图例图,有必要与相关专业实训课题衔接,增加实践运用内容,使其更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更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同一体系教材教学内容相互交叉现象较多,依然存在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课程重复现象。如《机械制图》与《机械基础》的螺纹知识,两门教材都介绍了螺纹的分类和代号标注,已经在《机械基础》中介绍的螺纹基本知识,又编入了制图教材。

三、机械类工种技能鉴定题库(理论知识部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的依据。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量性考核方式,在鉴定考核内容上必须具有内容呈现的规范性,内容考核的全面性,必须体现出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要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能力需求,要与职业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吻合。

1.机械类工种技能鉴定题库(理论知识部分)总体情况

以2012版现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车、钳、焊、钣金等四个工种为例,每个工种题库总量2000至4000题不等。因为题库不对院校公开,所以现只对已收集到的部分题库内容展开分析。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基本能够反映技能鉴定题库现状。

总体来说,现行技能鉴定题库所包括的考核点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相关知识点及比重基本吻合,与部颁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也基本吻合,基本符合相应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中级和高级)要求。

2.机械类通用专业课内容在技能鉴定题库的情况分析

首先是《國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机械通用知识的要求。机械专业通用课知识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中,因各工种职业能力要求不同,机械通用知识各项内容及所占比例不同。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等级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下面以车工、焊工职业技能等级高级理论知识为例说明。endprint

在车工专业中,基础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占比15%。其中,机械制图识图知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常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电工知识、钳工相关基础知识、液(气)压知识等分别与《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热处理》《电工学》《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对应,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安全文明生产等其他知识。在职业功能的相关知识中,轴、套、锥面等曲面、孔加工等显然直接涉及《机械制图》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组合件加工、设备维护与调整等与《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和《机械基础》课程直接相关。

在焊工专业中,基础知识在理论知识中占比20%。其中识图知识、常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知识、电工基本知识、冷加工基础知识等分别与《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热处理》《电工学》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等课程对应,除此之外还包括焊接基础知识、焊接材料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其他知识。

焊工几乎没有直接涉及有关《机械基础》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而车工除较多地涉及这两门课程内容外,对《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涉及也很多。可以看出,不同工种对通用机械知识的要求是有区别的。

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内容(机械通用知识)在各工种鉴定题库的情况。上表为近期收集到的几个工种鉴定题库的分析,“题库总量”为相应工种已知鉴定题总量,占有量及占比为机械通用知识各门课程所占题目数量和在相应题库中的占比。题型全部为客观题,以单选和判断为主要题型,极少量多选题。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机械通用知识各门相关课程内容在鉴定题库的占有量与《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基本吻合,但也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是应知通用知识覆盖不全。如《焊工》和《冷作钣金工》鉴定教材几乎没有涉及机械基础的知识点。焊工专业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虽然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未直接体现,但显然在焊件尺寸和装配、检测中是有极限尺寸和表面结构要求的。

二是部分通用知识所占比重偏大或偏小。如金属材料热处理在焊工中所占比例接近1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在钳工中所占比例近18%。机械制图在冷作钣金工中所占比例仅为4%,显然偏小。

四、机械类通用专业课教材与机械类专业技能鉴定题库接轨建议

1.合理更新教材内容,有机对接技能鉴定

一是合理更新教材内容。根据专业岗位(车、钳、钣金、焊)和教学实践的需求变化,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知识结构,调整部分教材内容,使知识技能点的深度、难度、广度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和最新的部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先进性。作为机械通用知识的专业基础教材,在考虑专业知识的普适性的同时,也要适当增加专业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二是衔接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教材中应增加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可以将鉴定题库按章节分解到每一章的课后习题,一方面便于学生及时掌握,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考的统一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

三是教材和各专业相关课程进行有机衔接,避免教材内容出现重复和交叉。可以根据专业知识逻辑要求和知识点在课题体系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出现的位置,并在相关课程中注明知识点出处。如在《机械基础》与《车工工艺》中关于螺纹、齿轮传动相关知识,可以安排在《机械基础》课程中。在《车工工艺》中涉及该知识点时,只需注明其在《机械基础》中的相关章节和位置。《机械制图》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关于配合的相关知识,在《机械制图》中涉及该知识点时,注明其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的相关章节和位置。

2.丰富教学资源呈现形式,促进教学理念更新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材设计,通过教材的变革推进教学改革,丰富教材的呈现形式,增加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增强教材使用的便携性。

技工教育要想切实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实现知行合一,首先要实现教學资源的改革与丰富。如果实现翻转课堂的实施,教材与学材就要并重,甚至要侧重以学材为主,以教材为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在线课堂、在线习题等数字教学资源,增加案例、实训、讲座等拓展教学资源及网挂慕课、微课等课程。

教育部门在数字教学资源的开发上已日臻成熟,许多优秀的课堂网站已经免费对社会开放。可以借鉴高等教育的成熟做法,尽快完善并推广运用技工教育教学数字资源。

3.尽快更新鉴定题库,适应人才培养目标

技能鉴定题库在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技工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考核内容和教学内容一致。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课时的分配来设置考核内容,有主有次,突出重点。在具体考试内容上要适当加强能力的考核,弱化简单的机械记忆考察。

公开发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消除教考脱节现象。国家技能鉴定题库作为鉴定理论考试题目的唯一来源,应该公开于各级培训和院校教学,以供任教教师参照和补充教材上缺少的知识点,针对性地扩展教学内容,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弥补教材知识阐述多重性的不足。 (作者单位:河北机车技师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鉴定机械专业基础课
论职业技能鉴定在高职教育中的意义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专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职业技能鉴定的发展与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