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

2017-09-21 01:07熊丽张化凤通讯作者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外伤颅脑重度

熊丽 张化凤(*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神经康复科 广西桂林 541002

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

熊丽 张化凤(*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神经康复科 广西桂林 541002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的影响。方法:抽选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6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选自于2014年至2016年期间;经过简单随机分组,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开展早期护理干预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其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早期护理干预;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

重度颅脑外伤具有高致残及高死亡概率的主要原因即为神经功能损伤,脑水肿、脑组织缺氧以及颅内高血压等均可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1]。重度颅脑外伤的病情较为危重且具有发病急、致死率及致残率均高等特征。临床中对疾病开展的早期治疗措施仅注重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极易将患者功能的康复忽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2]。本文主要分析将早期护理干预用于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其详细干预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观察对象为2014年至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经简单随机分组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均为30例。

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6、14例;平均年龄为(43.92±0.87)岁;根据患者的受伤位置可将其分为13例脑干血肿患者,9例硬膜外血肿患者,6例脑干损伤患者,2例脑挫裂伤患者。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17;平均年龄为(43.81±0.92)岁;根据患者的受伤位置可将其分为12例脑干血肿患者,8例硬膜外血肿患者,7例脑干损伤患者,3例脑挫裂伤患者。

上述两组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资料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遵照医嘱完成对患者的相关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干预的同时给予其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体位护理、意识清醒后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上述两组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表示缺损情况越严重。

日常生活能力用 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估,得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强;用Fugl-Meyer评定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得分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 SPSS20.0版进行处理,两组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各项指标均用(±s)表示,组间对比用 t检验。若比较过程中存在 P<0.05,则表示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其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分)

3 讨论

近几年来,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发生概率伴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等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3]。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极易于受伤后出现后遗症以及自理能力欠佳的情况,对其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将患者家庭的负担以及社会的压力增加[4]。给予患者早期治疗的同时,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将病程缩短的同时减少其住院时间,减轻疾病治疗对患者家庭经济所产生的负担,进而将高效治疗疾病及促进机体功能康复的目的达到[5]。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所实施的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其具体干预内容见下文所示。

(1)定期指导与协助患者移动身体或翻身,在此过程中应当保持动作的缓慢,将关节脱位发生概率降低,针对存在肢体肿胀的患者,应当为其开展推拿与按摩护理;针对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将体位调节为抗痉挛位,侧卧的过程中应当将前臂向前与向上伸展,将体位调节为外旋与外展状态,自然伸直患者的下肢,取仰卧位时,应当将患者的前臂向外旋转,在其肩下垫至软枕,将髋关节微曲并使足部保持垂直位;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维持时间在2天后应当为患者开展被动运动[6];在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维持时间在2周以上时,护理人员可指导并协助其开展主动运动,同时针对简单的日常生活能力开展训练。

(2)护理人员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避免患者受病情影响出现负性情绪而延缓病情康复的速度;护理人员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力度加强,自觉主动的为患者排忧解难。将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向患者介绍,帮助患者将疾病治疗的信心提升,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进而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升。

(3)针对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可通过为患者开展雾化吸入的方式进行预防,且每间隔2小时为其进行一次翻身及叩背,对呼吸道内痰液的排出具有促进作用;为意识清醒的患者开展运动训练及语言训练之前,应当将心理疏导措施完善,同时患者的各项训练均应由护理人员在场协助完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较优异,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将早期护理干预用于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患者中,可以明显将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提升其生活能力,同时可以将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对其康复均有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早期护理干预在促进重度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康复中的作用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应用。

[1]王晓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29(1):65-66.

[2]解飞, 董玉贵, 杨春丽,等.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4,12(10):131-131.

[3]谯建, 尹兴莉.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35(18):2497-2501.

[4]汤新颜, 王平荣.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世界临床医学, 2016,10(14):198+201.

[5]夏静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神经、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9):1424-1425.

[6]华丽.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1):1901-1901.

R473.5

A

1672-5018(2017)05-140-01

熊丽(1983-),女,汉族,湖南人,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神经康复科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外伤颅脑重度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宫斗剧重度中毒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