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的初步观察

2017-09-21 00:37林刚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林刚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凯里 556000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的初步观察

林刚

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眼科 贵州凯里 556000

目的:对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32例,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翼状胬肉切除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96.97%(64/66)高于对照组83.33%(55/6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仅出现1例角膜水肿情况,发生率1.52%(1/66),对照组2例角膜水肿,发生率3.03%(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提高治疗效果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疗效

作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翼状胬肉主要以新生血管出现、结膜样组织增生等症状为主,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将对患者视力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临床治疗中采用的方式以手术切除方法为主,但单一的切除术很可能有残留组织清除不彻底等情况,治疗效果难以保证。对此,可考虑引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其配合翼状胬肉切除,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本次研究将就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32例,男75例,女57例,年龄48~65岁,平均(56.5±5.5)岁,病程1~9年,平均(4.5±1.5)年,入院诊断,其中复发性、静止期、活动期翼状胬肉分别为47例、45例、40例。将132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6例,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单一翼状胬肉切除术,操作流程:①取 0.4%奥布卡因、2%利多卡因做表面、浸润麻醉;②做切口与剥离处理,于胬肉头部边缘起,向角膜弹力层做切口,水平剥离胬肉,钝性分离巩膜与胬肉,在此基础上做切除胬肉处理,并切除变形结膜。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应用的同时,引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具体操作:①做眼球筋膜组织、球结膜等组织分离;②将切下的球结膜植片于鼻侧巩膜上放置,干细胞与角膜缘朝向一致;③采用间断缝合方法,并固定植片、浅层巩膜,术后擦涂滴眼液,对患眼利用绷带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1],术后无新生血管、无结膜样组织增生,且角膜光膜透明恢复,视为有效;若出现新生血管、结膜样增生情况,角膜内有胬肉重新长入,视为无效。另外,术后1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如继发感染、角膜水肿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实现,计数资料通过数(n)或率(%)进行描述,由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97%(64/66)高于对照组83.33%(55/66),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个月随访,观察组仅出现1例角膜水肿情况,发生率1.52%(1/66),对照组2例角膜水肿,发生率3.03%(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眼科多发疾病之一,主要因外界刺激而在眼部出现慢性炎症性病变,于角膜、结膜处出现赘生组织。从疾病临床表现看,发病初期患者眼部不适感较轻,但岁角膜表面胬肉逐渐侵入,使视力逐渐模糊,眼球运动受到影响。一般单侧胬肉在鼻侧较为常见,而双侧则为角膜颜、鼻两侧,球结膜有肥厚、充血症状,且角膜缘呈灰色浑浊状态[2]。若未及时控制治疗,在角膜不断被侵犯下,因瞳孔区被覆盖,将导致视力受到影响。

临床治疗翼状胬肉中,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如本次研究提出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术后复发率较低,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体应用过程中强调重建与修复角膜缘上皮组织,可起到干细胞数量增加的效果,快速恢复结膜、角膜间屏障作用,避免有新血管、结膜上皮侵袭角膜。同时,该治疗方法应用下,有效阻止角膜增生问题,使角膜光膜透明得以恢复。临床手术中,传统单一手术方法下复发率极高,一般需给予其他抗代谢药物以降低复发可能性,但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而角膜缘肝细胞的移植,不仅在眼表完整性修复上效果明显,且可对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起到组织作用,以此使复发率得以控制。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该治疗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显著,同时在并发症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也反映出该治疗方法应用下安全性较高。需注意的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应用中,有较多相关注意事项问题,包括:①以角膜上方部位作为取材部位;②切除翼状胬肉两侧结膜的同时,需将缺损部位同时切除;③切除病变组织后,做好清洁处理工作;④角膜缘植片应用下,需保证光面、毛面位置合理。除此之外,为降低术后复发、并发症发生率,还需在术后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如术后如何合理用眼、定期复诊检查等。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治疗中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应用下,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谭瑾.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3):496-498.

[2]魏英丽,朱洪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06):562-563.

R473.5

A

1672-5018(2017)05-052-01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