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2017-09-21 00:44张文静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股骨头积液概率

张文静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重庆市 401420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张文静

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重庆市 401420

目的:对比研究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观察主体为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0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接受CT检查为A组,给予核磁共振检查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对比。结果:B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概率以及关节积液检出概率同A组对比,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今后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CT;股骨头坏死

在骨关节病当中股骨头坏死属于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坏死疾病,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致使其残疾[1]。髋关节及周围组织存在剧烈疼痛感为该疾病常见的症状表现,此外患者患病后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的概率较高。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尽早对疾病开展有效治疗的基础,X线、CT以及核磁共振等均为临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的常用措施。但是X线存在成像不足的缺陷,无法准确的识别早期疾病,进而极易延误患者的病情[2]。CT与核磁共振是临床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检查敏感度较高的诊断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比分析CT与核磁共振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 80例本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2015.2-2016.2)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别为A组与B组,40例患者为一组。

A组:男、女性患者各占23、17例;平均年龄为(58.93±3.76)岁;平均病程为(27.16±1.96)个月。

B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5:15;平均年龄为(58.72±3.81)岁;平均病程为(27.35±1.78)个月。

以上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性别对比、年龄对比以及病程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A组患者接受CT检查,使用飞利浦CT扫描仪为患者开展检查,患者的检查体位为仰卧位,将层厚调节为 10毫米,层间距调整为10-13毫米。针对局部病灶开展夹层扫描或者开展5毫米薄层扫描。

B组给予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取T1WI与T2WI横断面两个,通过脂肪抑制技术,开展常规矢状位自动旋转回波与加权成像,将回波与T2脂肪快速自动旋转,对成像进行抑制,部分患者开展加扫冠状面成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以上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坏死与关节积液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处理,若存在P<0.05,则表示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检出概率明显高于A组,其关节积液检出概率同 A组对比,亦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 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疾病检出情况[n(%)]

A 组 40 21(52.50) 12(30.00)B 组 40 35(87.50) 24(60.00)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该疾病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疾病早期不具有显著的症状表现存在,伴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疾病若发展至中期或晚期,患者可出现以疼痛为主的症状,但是一旦有自主症状出现即表示患者已错失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使得疾病治愈的概率下降[3]。为此临床针对该疾病应尽早给予准确的诊断,以将治愈概率提升,减小疾病对患者生活产生的影响。

近几年来,影像学技术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与发展逐渐进步,核磁共振及CT均为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措施,其中CT诊断可以为患者开展分层次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疾病进行检查时连续性良好,此外可以将股骨头内部的结构以及骨小梁的具体情况清晰的显示,有利于明确股骨头是否有增粗情况存在[4]。但是CT检查的时间较长,在对疾病病灶范围检查以及病灶面积检查方面有局限性存在,使得其临床应用受限。

核磁共振是一种接近无辐射的检查方法,主要以电磁波为主,可以将检查对人体所产生的损伤减小;该项检查措施受扫描限制较小,可以针对患者病变位置的组织将详细的解剖信息提供;可同多种技术联合使用,进而将检查的参数信息增加,对定性病变位置的显现具有积极作用;核磁共振可以将相关的生化信息以及病理信息提供给医务人员,可清楚显示是否有关节积液合并存在的情况。核磁共振与CT相比较,不仅具有较快的检查速度,而且可同患者的实际特征相结合,对病灶位置诊断的范围可灵活的缩放,有利于为临床输送科学依据更高的参考数据。

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股骨头坏死及关节积液检出概率均明显高于 A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可以明显将疾病的检出率提升,同时可以明确患者关节的情况,对疾病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1]孙健.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2):47-48.

[2]王文广, 胡颖杰, 张长庚,等.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对比[J].中国处方药, 2015, 13(8):110-111.

[3]尹振琪.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7):1-2.

[4]涂咏涛, 陈海东.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 2016,13(12):77-80.

R473.5

A

1672-5018(2017)05-013-01

猜你喜欢
股骨头积液概率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