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干预对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

2017-09-21 01:04何娅娟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产科

何娅娟

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压力管理干预对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

何娅娟

南充市中心医院产科/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干预对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 2016年 6月-2016年12月产科护士6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护士给予压力管理干预,主要措施包括压力认知培训及讲座、心得交流及放松训练等,对照组护士由本科护士长通过沟通、谈心及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3月后观察两组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职业倦怠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士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加强压力管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情况,对保障产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护士; 压力管理; 职业倦怠; 压力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由陈旧的“以疾病为中心”向新型的“以病人为中心”模式的转变,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医疗观念及相关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对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产科护士的每项工作都牵动着母婴两条生命,责任重、风险大。同时,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正式实施,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是指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有研究表明,护士长期生活在一个得不到支持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容易出现情感衰竭,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护士离职,严重影响了整个护理队伍的稳定性]。科学压力管理干预,对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改善职业倦怠感意义重大[1]。为此,本文就新环境下产科护士的压力问题,探讨压力管理干预在改善产科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 -2016年12月产科护士60名,均为女性,年龄18~ 53岁,本科12名,大专 31名,中专17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8名,护士31名。护士均工作一年以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名,两组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方法调控压力,如自我调节和适应。观察组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举办减压讲座。邀请高职称护理管理人员或心理专家开展减压知识讲座,如对压力的来源分析,介绍压力缓解的方法,指导减压训练,并适度讲解职业道德、幸福观及人生哲理等,以提高护士职业归属感。(2)加强护士长管理知识培训。护士长应能正确识别护士压力的来源,如护理人员不足、环境因素等引发的压力,需申请人力补充和改变工作环境,以使压力得以化解。(3)心得交流。每月科内会议时抽出10-15min分享护士间沟通及减压经验,并提出问题,在下次讲座时进行咨询与讨论。(4)放松训练。每日抽出一定时间播放舒缓的音乐或钢琴曲,指导护士做眼保健操、手指操或冥想等,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士3个月后的职业倦怠感和压力水平。( 1) 职业倦怠感:采用李小妹和刘彦君[2]翻译并修订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BI),该量表共包括 22个条目,分为 3个量表: 情感耗竭 9个项目( 0~54 分,临界值25分)、去人格化5个项目( 0~30分,临界值11分) 、个人成就感8个项目( 0~48分,临界值16分) 。情感耗竭、去人格化评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 个人成就感评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高。具体评判标准为: 3个因子中都不符合临界值标准为无倦怠,任何1个因子符合临界值标准为轻度倦怠,2个因子符合临界值标准为中度倦怠,3个因子均符合临界值标准为重度倦怠。( 2) 压力评估。依据Lazarus 压力评估模式,轻度压 1.00~2.00分,中度压力 2.01~3.00分,重度压力3.01~4.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 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3个月后工作倦怠感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护士均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情况,但经过管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护士的职业倦怠感人数减少,且重度职业倦怠感人数较对照组也有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士3个月后工作倦怠感比较(名)

2.2 两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士工作压力水平无明显差异,经过压力管理干预后,观察组压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组别 人数 压力水平

表2 两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比较(分,±s)

对照组 30 2.87±012观察组 30 1.65±0.74 t值 7.878 P值 0.000

3 讨论

产科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不但要接待孕产妇的妊娠检查、治疗和分娩还需要对新生儿进行及时的照顾和护理。产科护士工作风险高,工作量大,承受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持续高强的压力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护龄较长的工作人员,倦怠感更为明显,导致护理质量明显降低。医院是各类患者接受治疗的特定场所,各种病原体聚集,妇产科护士经常要接触到患者的乳汁、体液、分泌物、血液等,非常容易感染各类疾病特别是流感、艾滋病、乙肝等病毒,这严重威胁到了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加上日益严峻的护患、医患关系,更是增加了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压力[3]。而产科大多数的护士都未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持续高强的压力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护龄较长的工作人员,倦怠感更为明显,导致护理质量明显降低,如果不调节好,在护理时就极容易犯错误,甚至导致抑郁症的发生[4]。虽然近年来临床对护士职业倦怠及压力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但仍未提出比较系统、规范的干预管理方法。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措施减轻产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本研究从护士自身及外部环境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管理,结果显示经过管理干预的观察组产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及压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证实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的压力管理干预,可以降低职业倦怠感,缓解压力,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行压力调节培训,就减压操加以训练,让护士以健康的状态和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日常工作中出现压力时,可对压力来源识别,对有效的减压方法选择,对压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将负面情绪及时释放,使抗压力能力和工作的专注度提高,进而保障护理护理,防范纠纷、缺陷、风险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干预 3 个月后工作倦怠感轻于对照组(P<0.05),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产科人员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可降低职业倦怠感,缓解压力,对保障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1]刘娟.基层医院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人性化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2):363-364.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3]唐中兰,蒋本利,赵丹丹.浅谈优质护理特色服务在产科中的实施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255-256.

[4]唐晓健,丁延荟,刘瑞英.浅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07.

R473.5

A

1672-5018(2017)05-235-01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产科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