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哈尔滨首要污染物变化特征

2017-09-22 07:47王婷婷邵滢宇
黑龙江气象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指数标准差平均值

王婷婷,邵滢宇

(1.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2013-2015年哈尔滨首要污染物变化特征

王婷婷1,邵滢宇2

(1.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1 引言

大气污染因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及健康等方面的严重威胁,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究空气质量变化也成为了众多学者们研究的方向。对2014年3月-2015年2月锦州市空气质量研究发现,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其次是PM10、SO2、O3。夏季O3浓度高于其它季节,春季受风沙天气影响,首要污染物为PM10和PM2.5[1]。此外,同为东北城市的哈尔滨,PM2.5在2014年供暖期占PM10的平均比重为71%,非供暖期最低为53%,各时期PM2.5的比重均较大,污染较严重[2]。本文利用2013-2015年空气质量数据,研究新标准实施以来哈尔滨首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

22013 -2015年首要污染物出现次数年变化

AQI大于50时空气质量分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即为首要污染物。2013-2014年AQI>50的天数即空气质量良以上的天数分别为299、305、281 d,由于存在同一天有两种及以上污染物分指数并列最大的情况,故一天可能有两种或以上的首要污染物存在。将污染物出现的次数记为总样本容量,故3 a的样本容量分别为347、316和290次。为方便比较,求得各首要污染物的出现率(图1)。

图12013 -2015年各首要污染物的出现率

3 a首要污染物均以PM2.5为主,且逐年递增,出现率占比43-58%;其次是PM10,2013年PM10出现率较高为31%,之后逐年下降,2014、2015年相差不大,分别为20%、19%;首要污染物为SO2的出现率最少,仅为0.3-1%,尤其是2014年仅出现1次;NO2出现率(12-23%)仅次于PM10,且在2014年与PM10相当,也呈逐年递减趋势;2013年以O3为首要污染物出现8次,2014、2015年出现次数增幅较大,分别为27、29次,占比9-10%。

32013 -2015年首要污染物出现次数季节变化

2013年以SO2为首要污染物较少,全年仅在秋季出现1次,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也仅在夏、秋季分别出现4次,全年首要污染物主要以PM2.5、PM10、NO2为主,春季,以NO2为首要污染物出现59次,远高于颗粒物(PM2.5、PM10共33次),夏季PM10出现次数增多,超过NO2成为当季主要的首要污染物,秋冬季以颗粒物为主,主要为PM2.5,尤其是冬季,PM2.5出现71次,PM10出现1次。2014年以SO2、O3为首要污染物次数增加,SO2在春、秋、冬季均有出现,冬季最多为7次,秋季最少为1次,O3夏季出现增至22次,并成为夏季主要的首要污染物,NO2仍是春季首要污染物,PM10仅次之,且由春—冬递减,PM2.5秋冬季爆增,并成为主要的首要污染物。2015年SO2为首要污染物仅在冬季出现4次,O3为首要污染物出现在夏秋季,夏季最多为27次,并成为该季主要的首要污染物,NO2为首要污染物较前两年出现次数下降,PM10、PM2.5为首要污染物在春季出现次数增加,PM10为春季主要首要污染物,PM2.5仍为秋、冬季主要的首要污染物(图2)。

图2 (a)2013年(b)2014年(c)2015年各年首要污染物出现次数季节变化

2013-2015年3 a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出现率占比近50%,其次是PM10、NO2,O3、SO2出现较少,合计不足10%。春季首要污染物以NO2为主,夏季以PM10为主,秋、冬季则以PM2.5为主。PM2.5在夏季出现率最低,其次是春季,均在7%以下,秋季出现率暴增近3倍,冬季达到最大,是夏季的近5倍;PM10春季出现率最高,由春—冬逐季递减,递减率约为1.8%/季;SO2夏季没有出现,春、秋季出现较少,冬季最多也仅为1%左右。NO2春季最高,春—冬呈线性逐季递减(R2=0.9),递减率约为2.8%/季;O3春—冬呈单峰分布,夏季出现率最高,冬季没有出现(表1)。鉴于3 a首要污染物主要以PM2.5、PM10以及NO2为主,故下文主要研究这3种污染物的浓度变化。

表12013 -2015年3 a各首要污染物出现率(%)

4 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

4.1 PM2.5质量浓度变化

4.1.1 PM2.5质量浓度年变化

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2014年最高,其次是2013年,均高于70 ug/m3,2015年降至68.47 ug/m3,按规定,PM2.5浓度35—75 ug/m3以及75—115 ug/ m3分别对应空气质量分指数为50-100(良)及100-150(轻度污染),故单由PM2.5引起的污染而言,2014年全年平均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2013、2015年平均空气质量为良。3 a的PM2.5质量浓度波动幅度逐年下降,幅度都很大,是平均值的1.05-1.13倍。3 a PM2.5质量浓度最大值都发生在10-11月(取暖期),尤其是2013、2014年,最大值出现在取暖期的开始(哈尔滨取暖开始日期10月20日),最大值逐年下降,降速约为79 ug/m3/a(表2)。

表22013 -2015年PM2.5质量浓度平均值及标准差(ug/m3)

4.1.2 PM2.5质量浓度月变化

对2013-2015年3 a的PM2.5的质量浓度做月平均统计(图3),从图可知,全年PM2.5质量浓度1-4月呈下降趋势,5-9月相对平缓,10月开始急剧升高。5-9月PM2.5质量浓度处于低值期,平均质量浓度均<35 ug/m3(空气质量分指数优),其中以9月浓度值最低,为25.14 ug/m3;其次是3、4月质量浓度为35-75 ug/m3(空气质量分指数良),2月平均浓度对应空气质量分指数为轻度污染,10、11、12、1月PM2.5质量浓度较高,全月平均空气质量分指数为中度污染,空气质量较差。哈尔滨供暖期为10月-次年4月,期间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103.18 ug/m3)是非供暖期的(33.89 ug/m3)3倍,由此引起的平均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此外,供暖期PM2.5质量浓度波动较大,以10月居首,标准差超过了平均值。PM2.5质量浓度与排放源及消散速度(气象条件等)有关,供暖期排放量增大,基础浓度增大,当有大风及降水等气象条件时,能有效清除PM2.5,致使浓度迅速减小,故其对气象条件较敏感,浓度波动较大。

图32013 -2015年PM2.5浓度月变化(平均值和标准差)

4.2 PM 10质量浓度变化

4.2.1 PM10质量浓度年变化

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仍以2014年最高,2013、2015年分别较2014年降低3.2、7.9%。

3 a PM10平均空气质量分指数对应的空气质量均为良。PM10质量浓度波动幅度都比同年PM2.5的波动幅度大,但标准差与平均浓度的比值都小于PM2.5,说明PM10质量浓度的离散度较大,但其平均值的代表性优于PM2.5。由于PM10质量浓度主要是由PM2.5贡献,故3 a里每年的最大值与PM2.5的最大值都出现在同一天。虽然最大质量浓度2013-2015年间降幅较大,但浓度值仍然破表,污染严重(表3)。

表32013 -2015年PM10质量浓度平均值及标准差(ug/m3)

4.2.2 PM10质量浓度月变化

PM10年变化趋势与PM2.5相似,1-12月也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形势。与PM2.5平均浓度最低值在9月不同,PM10平均质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8月,但最高值与PM2.5一致,均在1月。PM10月平均浓度及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8月最低(49.73 ug/m3、优);2-7、9月<150 ug/m3,分指数对应天气为良,但2-4月浓度较高,>90 ug/m3,其中2月高达146.24 ug/ m3,接近轻度污染;10-12、1月PM10质量浓度>150 ug/m3,尤其是11、12、1月浓度>170 ug/m3处于轻度污染。PM10质量浓度波动幅度也在取暖期增大(10月最大),离散程度高,非取暖期波动较小,平均值的代表性较好(图4)。

图42013 -2015年PM10浓度月变化(平均值和标准差)

4.3 NO2质量浓度变化

4.3.1 NO2质量浓度年变化

与颗粒物(PM2.5、PM10)不同,NO2的质量浓度随时间呈递减趋势,递减速度约为2.16 ug/m3/a。3 a NO2平均空气质量分指数对应的空气质量均为良,且其质量浓度波动明显小于颗粒物,离散度比较小。每年NO2质量浓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都<180,而颗粒物的值都在600以上,也可大致看出NO2的质量浓度相比颗粒物更集中于平均值处。随着取暖期煤燃烧排放的增加,排放的NO2质量浓度也上升,故3 a的质量浓度最大值也发生在取暖期,与颗粒物一致(表4)。

表42013 -2015年NO2质量浓度平均值及标准差(ug/m3)

4.3.2 NO2质量浓度月变化

NO2质量浓度的月变化虽与颗粒物相似,但其中间波谷的宽度明显小于颗粒物。1-7月质量浓度一直下降,7-8月基本持平,浓度分别为33.78、33.19 ug/m3(最低),10月迅速上升,与颗粒物一直上升不同,在10-11月浓度出现一段时间持平,在12月浓度又开始增加。全年浓度最高的月份是1、12月(74.22、70.65 ug/m3)。NO2月平均浓度及对应的空气质量分指数:6-9月为优,10-12、1-5月为良,可见,由NO2引起的空气污染相比颗粒物要轻很多。NO2质量浓度波动虽然也是取暖期较大,但每月的标准差差异较颗粒物小很多(图5)。

图52013 -2015年NO2浓度月变化(平均值和标准差)

5 结论

(1)3 a首要污染物均以PM2.5为主,且逐年递增;其次是PM10,2013年PM10出现率较高为31%,之后逐年下降;首要污染物为SO2的出现率最少,仅为0.3-1%;NO2出现率(12-23%)仅次于PM10,且在2014年与PM10相当,也呈逐年递减趋势;2013年以O3为首要污染物出现8次,2014、2015年出现次数增幅较大,分别为27、29次。

(2)2013-2015年3 a的PM2.5的质量浓度1-4月呈下降趋势,5-9月相对平缓,10月开始急剧升高;PM10年变化趋势月也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形势,但PM10平均质量浓度最低值出现在8月,最高值在1月;NO2质量浓度的月变化,1-7月质量浓度一直下降,7-8月基本持平,10月迅速上升,与颗粒物一直上升不同,在10-11月浓度出现一段时间持平,在12月浓度又开始增加,其中间波谷的宽度明显小于颗粒物。

(3)2013-2015年3 a春季首要污染物以NO2为主,夏季以PM10为主,秋、冬季则以PM2.5为主。PM2.5在夏季出现率最低,其次是春季,秋季出现率暴增近3倍,冬季达到最大,是夏季的近5倍;PM10春季出现率最高,由春—冬逐季递减;SO2夏季没有出现,春、秋季出现较少,冬季最多也仅为1%左右。NO2春季最高,春—冬呈线性逐季递减;O3春—冬呈单峰分布,夏季出现率最高,冬季没有出现。

[1]白雪,张翠艳,纪源,等.锦州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32(2):52-58.

[2]汪永英,张雪梅,韩冬荟,等.哈尔滨供暖期间PM2.5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9):185-189.

1002-252X(2017)02-0020-04

2017-3-1

王婷婷(1985-),女,黑龙江省海林市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硕士生,工程师.

猜你喜欢
分指数标准差平均值
10 中电联:电煤供需两弱 库存缓慢提升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浅析标准差及其在工程统计中的运用
更 正
竞争力飙升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
谈数据的变化对方差、标准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