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文阅读,整合写作资源

2017-09-23 13:28王柳明
关键词:哥儿人物描写外貌

王柳明

【摘 要】

教材中有大量资源值得挖掘,写作教学完全可以和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师不应只是“教教材”,而应学会“用教材教”,立足课本,整合资源。本文以苏教版七上课文为例,谈一谈人物描写的写作指导。

【关键词】

课文阅读 写作教学 人物描写

写作训练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为了提高作文水平,许多师生都在课外写作书籍中苦寻秘诀与技巧,却常常忽视语文课本的范例作用。洪宗礼在《读写结合,相辅而行》中发表观点:“阅读和写作始终是相辅而行、紧密结合的,他们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有大量经专家筛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对它们进行文本细读,其中心立意、思路结构,包括细节性的写作技法等,都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性,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又何须舍近求远呢?

本文以苏教版七上中的课文为例,试谈整合不同单元的不同篇目,结合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好用好人物描写。

一、外貌描写,以形传神

老舍曾说:“人物的外表要处,足以烘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是写到人就必写人的外貌,也不能写到外貌就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能够反应出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征,绘形传神。

以课文《安恩和奶牛》为例,“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手染的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头巾”“木屐”等外貌描写,符合安恩普通乡下妇人的身份;衣服旧,“可是很干净”,木屐磨平了后跟,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又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她虽拮据却淳朴整洁的特点,为买与不卖奶牛的情节做了铺垫。

二、神态描写,集中突显

神态描写专指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如“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一句中,“爱怜”的目光表现了安恩对奶牛的疼爱,而“不屑”的神情和“往远处张望”的目光转移,又表现了她对问价者坚定地拒绝。

三、语言描写,言必由衷

语言描写包括独白和对话。鲁迅曾说:“只摘取各人有特色的话来”“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物来”。言为心声,语言描写要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所处状态等。

课文《卖白菜》中母亲说:“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是个农村妇人,说不了文绉绉的大道理,她对儿子满含的期望,即使身处贫穷也恪守做人本分的淳朴善良,通过这样一句短小却分量十足的言语,一下就真真实实地鲜明了起来。

四、动作描写,形神兼备

茅盾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比如课文《本命年的回想》中:“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一连串简洁明了的动作描写,再现了运河百姓期盼来年一切顺利的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动作描写还要避免同一动词重复使用 ,比如“看”,根据不同场合,可以和“瞅”“瞧”“望”“盯”等同義词或近义词变换使用,像“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和《春》中“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都是极好的范例。

五、心理描写,倾诉心声

雨果曾说:“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可以直接描写,也可以借助其他因素来表现,以课文《社戏》为例,具体谈谈。

(一)通过神态、动作反映人物心理

人物的心理活动往往会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呈现,例如“急得要哭”“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都明确地反映出迅哥儿看社戏遇到波折时的沮丧心理。

(二)通过想像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想像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让读者深刻准确地把握人物当下的内心世界,例如:“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小伙伴都去看社戏了,唯独迅哥儿被留下,他这种只好独自想像看戏画面的内心独白,生动体现了无奈的沮丧之情。

(三)通过他人表现,衬托人物心理

一个人心情如何,从周边人的表现也能略知一二。例如:“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过来,高高兴兴地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小伙伴们的情绪变化,一下就突显出了迅哥儿当时的郁闷。

(四)直接刻画,交待人物心理

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想”“他觉得”等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来表达,或者直接描述出人物内心活动,例如“我高兴了”“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一下就交待了波折解决后迅哥儿内心的喜悦之情。

(五)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景物的描写,能很好地烘托出人物心理,例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明确写出了船行之快,可迅哥儿还觉得慢,足可见他的看戏之心是何等急切。

六、细节描写,精微刻画

细节描写是指文章中对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以课文《往事依依》为例:“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两位国文老师是作者文学之路的重要启蒙,给予的熏陶定是不胜枚举,但她只选择了两人各自令其印象深刻的细节来写,虽是寥寥几笔,却刻画出了两位老师讲课入情的形象,亦可见往事依依,对作者影响之深。

课文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时候,一般都不止采用一种描写方法,所以,在突出赏析某种人物描写方法并分别进行训练之后,还要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去描写人物,表达中心。教材中还有很多作品是适宜的,甚至一些古诗文,如《幼时记趣》《十五夜望月》等,都可以让学生来学习人物描写,这就需要老师们去发现,去引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教师如果能够立足课本整合资源,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驾齐驱,相信定能教学相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哥儿人物描写外貌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李哥儿
女生“盼哥儿”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奇特的蛇鹫
狐女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