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这样体现自己的风格

2017-09-25 17:44付问君
高中生·高考指导 2017年7期
关键词:蝉蜕陌生化面条

付问君

考生如何才能使作文语言体现自己的风格,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下面结合高考实际,探讨几种常见的技法。

由于考生平时的课业负担以及考试压力过大,再加上部分师生急功近利,高考考场或平时的演练中出现了新的“八股文”——堆砌华丽词藻。滥用对偶、排比的矫情作文。这类作文不仅毫无生气,缺少内在的神韵,而且会让人觉得面目可憎。

有人说:“世间如果有所谓的作文方法.也不过顺着说话想心思的自然规律加以说明而已。”因此,考生要想写出质朴而又有内涵的文章,可以选用能够体现自己个性的语言。大胆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做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下面是摘自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庄子的智慧》的文字。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头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这段文字(有删减)尽管是作者的想象之笔,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就好像是寻找庄子而不得的作者一个人在自言自语。自己怎么做,怎么想,甚至与鱼的对话,都显得那么自然。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选用恰当、准确、生动的词语。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要做到用词贴切,考生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巧妙运用动词、形容词等,注意遣词造句的生动、活泼。二是关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与反义词之间的鲜明对比。三是讲究自然优美,不造作,不矫情,要富有机智,充满感情。

下面是摘自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小巷面条香》的文字。

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着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清香。这时,我才顿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端着老人的面时,竞闻不到香气,唯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进溅出来。面条筋道爽滑……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人的智慧,也许便是将灵魂留在面中了。

这节选的文字,单从用词的生动准确来看,已经能看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底深厚:用一个“涌”字表现面香之浓,用一个“漫”字表现面香之广,用一个“进溅”表现面香的穿透力之强。除此之外,“端坐”一词,可以看出人们对面条的期待:“清香”一词更是使用借代修辞——人们已经不记得面条了,唯记得面条的清香。

优美的文学作品,少不了句式的变换与节奏的调整。因此,考生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不要单纯地使用肯定句,不妨穿插一两个否定句;不要只使用主动句,不妨穿插一些被动句;不要总是使用常式句,不妨穿插一些變式句:不要全盘使用短句,不妨穿插几个长句……这样一来,作文便会具有节奏美与韵律美。

下面是摘自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写给妈妈的一封信》的文字。

是的.我从小就会读书.就会考试.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资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绩的意义,它会让我更受宠爱和欣赏,它会让你更有成就感和尊严,它会改变我们家的处境和命运,它会让我更便捷地获得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你呢?你有没有发现我越来越长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你有没有发现我越走越快的脚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会夜半,无言独上西楼,看月色如钩?你可知道,我会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叹“无人会.登临意”?你可知道,我有时候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你可知道,我甚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段文字(有删减)有长句,有短句;有散句,有整句。四个“它会”给人一种气势,强化了父母只看成绩而留下的无奈。问句之中亦有层次:前三个问句有一种步步紧逼的气势;后四个反问,除了步步紧逼,又有引用,增强了文化底蕴。整个语段的句式错落,节奏鲜明,体现了一种参差之美、韵律之美。

要使作文语句富有表现力,考生可以在两个方面努力: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引用、化用诗词名言,增加文化内涵。

下面是摘自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秋日胜春朝》的文字。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和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还有“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

这段文字,理性分析了对秋的认识,但是用了形象而感性的语言委婉地表达。“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给了读者多少想象的空间!“一声啼鸣”,又有多么强大的号召力!诗句的引用更是增强了表达的张力,使文化底蕴显得更加厚重。

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文论派曾提出“陌生化”的概念,即通过运用艺术的技巧,使作品的语言体现“陌生化”的特点,使得作品的语言避开俗套或熟套,增强一种新奇感。像当代作品中字词的重组或常规句式的突破、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名词意象组合(“枯藤老树昏鸦”“人迹板桥霜”)、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何陋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等,均有“陌生化”的效果。

下面是摘自2015年高考优秀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的文字。

夏雨初霁,于校内一棵不知名的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很好的中药。

一颗露水滚落。就着千千万万露水的光芒,我看清了这只晶莹剔透的蝉蜕,这是一间寂寞的空屋,惹人怀想蝉那令人敬佩的生命的智慧。

这段文字的表述,略有文言句式的特点,给人一种跳脱的感觉,亦给人一种新奇感和陌生感。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正常的表达应该为“我在老树上拾得一只蝉蜕”,但如此表达的话,则显得索然无味。“很好的中药”的主语又偷偷地换成了“蝉蜕”,这就让读者有了一种思维的跳跃感。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这种求新、求异的语言运用最好偶尔为之,不要通篇使用,以防词不达意,文句不通。endprint

猜你喜欢
蝉蜕陌生化面条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晒面条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瀑布和面条
教学新思维
蝉蜕糯米酒治荨麻疹
擀面条
从陌生化角度浅析《藻海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