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风花雪月

2017-09-27 06:32李丽华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丽江雪山古城

李丽华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玉龙雪山,丽江古城,茶马古道,纳西风情。文字就是一种魅惑,寥寥数字,不必多加渲染,就已经牢牢把我勾引住。

心动身动,悦美云南,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风花雪月,一个人信马由缰,让灵魂自由飞翔。

阳春三月,北方乍暖还寒,春城昆明暖意融融。一下飞机,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送给我的浓浓爱意。旅途的疲劳在盛开的玫瑰花瓣里瞬时间消弭。爱上一座城,有时候理由很简单。走在陌生的街头,阳光温暖而不炽热,满眼深绿浅绿、花团锦簇,淡淡花香不时尾随而至,心中的喜悦无限膨胀起来。可以淋漓尽致地舒展自己的感怀而不会担心被相识的人笑话,这种感觉真好!一个人的旅行,最大的意义不在景致如何,而是能够卸下心头的赘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不羁地赏景,抒怀。一处境地,有的人只是想说我来过这里了,贴图为念,有的人则是要把灵魂交付,与景戚戚。

昆明春意盎然,景色不俗,不过是餐前小点,美景前缀。第二天赶往丽江的路上,我一直这样想,有一场风花雪月就在不远处等着我,那才是心灵的桃花源。风花雪月,单开不过四个名词,组合在一起,便给人无尽美妙遐想。这,也是我给此行打上的灵魂标签。

车行大理,路途虽远,并不乏味。有两旁绿树、鲜花为伴,有车上彝族小伙阿桂声情并茂解说,想不被打动都难。这是一个学了四年化工的帅小伙,在外打拼数年,最终选择了与化工无关的旅游事业。他爱自己的家乡,他说这是一块没有被污染的土地,他要守护它的健康美丽,致力于它的发展繁荣。其实从我一下飞机,看到湛蓝的天,呼吸到越来越清新的空气,我就感受到了他所说的无污染。我所在的城市经常雾霾深重,我常把那里的天空比作是块沾满灰尘的旧抹布。越爱它,越心疼。化工产品的快速发展造就了它GDP不断攀升的欣欣向荣局面,也让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福耶?祸耶?当我们不得不含笑饮啜自己酿下的毒酒时,工业文明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工业史上的撒旦诗篇?

车子不紧不慢地行驶,导游滔滔不绝,听者兴致正浓。猛然间,导游卖了个关子:“请各位游客顺着我的右手边看外面,猜猜是哪道风景到了?”在我看来,山石耸立,玉树临风而已。不过,聪明的我一想到临风就猜出了导游要的答案:下关风。看那些一面逍遥一面内敛的山石、玉树两面派架势,禁不住莞尔。什么时候,无形无踪的风也成了善解人意的绅士,只把曼妙吹?风从车前过,不能抓住风,密封严实的车窗,听听风声都是奢侈。

下关风擦肩而过,上关花也只能隔着玻璃听导游走马观花。我在导游的肆意渲染中极力展开想像,想像一片鲜花铺地,姹紫嫣红的花海。堂吉诃德式的空想,未免有些遗憾。

车过苍山边,遥望山上雪。点点梨花白,一去上百里。苍山十九峰,峰峰有奇观。连绵起伏,宛若游龙。人从山边过,不能入山游,依旧是遗憾。

一场风花雪月,前三个如浮云掠过,第四个单从名字上就知道注定要错过,月亮升起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已经入住丽江了。尽管导游阿桂很夸张煽情地把它描绘到无可比拟的美景,我都难再把自己切入进去。生活中总是充满着遗憾的。遗憾未必是坏事,也许,会因此促成下一次的约会。

说遗憾,遗憾很快又到了。月是洱海月,挂在古城外。游过大理古城,车子傍水续行。洱海以一脸阳光迎接了我。我不记地名,只记得那些水,澄澈,淡蓝,湛蓝,幽蓝。像一条扯不断的锦缎,又如点缀苍山的无瑕美玉。柔滑、细腻,还在车上就想恨不能跳下車去去摸一把。导游还算善解人意,不仅摸了,还允许在它的碧波上荡舟游弋。这是行程表里第二道美景:洱海东岸的罗荃半岛。在一处简朴渡口,坐上木船,仿着船工的姿势,假模假式地挥动木楫。唉乃一声山水绿。霎时间,天地间所有的烦恼不复存在。荡舟的乐趣,在于可以最近距离地与水亲昵,悉心感受它的灵动、妩媚、秀丽。生活环境远离山水的我更是第一次看到了渔夫用鱼鹰捕鱼的场景。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条或小或大垂死挣扎着的鱼儿便成了鱼鹰尖嘴下的猎物。极富生活趣味的场景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恍然间,我成了熬鱼煮粥待夫归的渔妇,简单生活,不问世事闲杂。

如果说大理古城之美是因为承载了前朝几代浮世繁华,洱海之魅则氤氲了天地之菁华灵秀,澄澈的水可以涤净沉淀心底多年尘垢。有没有月亮,它都可以成为一个人心中的菩提。我把月亮挂在心上。

人是群居动物,灵魂却只能独自前行。喜欢一个人的旅行,但如若不是艺高人胆大的熟驴,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跟团游应该是较为妥善的选择。既能在人群中相安,又能享受一个人灵魂不被打扰的清修。我虽不吝惜生命,也知道生命对于我爱的和爱我的人都很重要,得尽可能地保障旅途平安,免除意外伤害的可能产生。以此相抵不能任意停驻的遗憾。因此,尽管我很向往独自背包走天涯的恣意潇洒,并不冒一个人赤条条来去无依靠的风险。

当我和来自祖国各地另45人坐上同一辆旅行车时,心是完全放松的。吃喝住游交与导游,我只须睁大眼睛,放飞思想,投入到沿途遇见的每一处景物中去,寻求与之契合。

从昆明到大理,从大理到丽江,然后折返。来回路迢迢,却丝毫没有舟车劳顿的抱怨。旅游的意义不止在目的地,当一个人启程在路上时,路遇的人文风景都会成为他的收获。

坐在旅行车上,眼睛几乎都朝向车窗外。山挨着山,水连着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无疑是美丽的,尤其是遇见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的山,清澈出尘、烟波浩渺的水,极大地填充了我对山水的渴望,那种欣喜若狂简直就不止不住地从骨头缝里往外冒。总还是有些不如意存在,也有个别山突兀单调,裸露着赭黄的岩土色,不多的绿色掩饰不了山的贫瘠、寂寞,间或有散漫野花闯进视野,尚能提示生命的顽强。其实,就是这瘠薄处盛开的不知名野花,都能带给我不小的感动。它们只是兀自开合,为自己开放,完成一轮再一轮的生命更迭,有没有人看到、赞扬都不会改变它们的生长状态。然而,它们的盛开犹如沙漠里的绿洲,犹如冬天里皑皑白雪下的红梅,越艰难,越执着,会让遇到它们的人们为之精神振奋,顿增生活的激情。endprint

一路看过来,山区的可耕种土地并不多。勤劳的山民们不放过山坡、沟底哪怕只巴掌大小的可耕用土地,精心翻耕、耙土。作物还没种上,就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逢到地势平坦处,豌豆、大麦、油菜……垅垅相连,边边角角充分利用。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求,土地是生命之本。每每看到一块块农田绿地被一幢幢高楼取而代之时,心会止不住隐隐作痛。

路过的村居,房屋无论新旧大小高低,都有着基本共性:几乎无一例外着白色,墙面雕着各种图案,飞檐翘角,斗拱重叠,木质门楼,精雕细作。处处彰显细节之美。这是个白族人聚集的地区,他们崇尚简约、明朗、纯净的白色,并用他们的智慧把一座座白房子雕琢成独具匠心的艺术品。镜头拉近,不由得赞叹其婉约、典雅、不失庄严。这种赞叹一直持续到而后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人的智慧,是绝对可以把空白不断完善到至臻至美的!

走进大理古城南门城门洞,感觉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一头连着现代都市的繁华,一头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古城棋盘式格局,几条小溪穿城而过,流水淙淙,花木扶疏。踏上纤尘不染的青石板路,眼睛就完全不够用了。古朴的建筑,疑是时光倒流,回到明清。路两边的店铺各具特色,有店家卖力吆喝,有的则顾自表演,吸引来客。酒吧、客栈、饭馆则在特色上做足了文章,里外妆点,卖的都是情调。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慢腾腾挪动脚步,嚼着烤乳扇,还不忘雕梅、生皮、鲜花饼。在陌生的街道,做个旁若无人的吃货。这样的惬意,恨不能让时间停止,忘了前程,找一处室外的轱辘木椅坐下来,一直坐到地老天荒。

听风,赏花,盼雪,望月。车至丽江,入驻别墅酒店。从大堂到房间,几百米的曲径通幽,我把一场未过瘾的风花雪月重新演绎。雪在玉龙雪山,人没到,心已经跑去了。

刚刚经历了一个缺雪的冬天,对于以此为憾的人,春暖花开时节去看雪,自然是一种很好的弥补。我的风花雪月,无雪怎可承欢?关于玉龙雪山,我不喜欢提前找度娘做功课,保持一无所知的神秘感、新鲜感,我要所有的描述都是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作为此行的终极目标,我希望它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冲击力。

黎明前天还黑魆魆时,我们开始离开酒店赶路。不过个把小时的车程,黑暗里摸索,车到雪山脚下,天刚麻麻亮。一下车,打了个寒颤,我就知道了同车人为何大都不再斗俏裹上臃肿的羽绒服的原因了。气温骤降,雪的威力,逆袭而下。防寒衣是必须要租的,氧气瓶则弃之不顾,又不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我才不相信我会是弱不经风的林黛玉。

经过漫长等待,坐过电瓶车,又坐上缆车,时间开始嗖忽急速起来。雪离我越来越近了,远远的白成了被长镜头拉近的影像,那么真实地出现在我的眼睛里。在4506雪山峰顶平台,仰望,俯视,远眺,触摸,亲吻。山是巍峨的,云是飘渺的,松是叠翠的,雪是圣洁的。深蓝的天空下,雪山是一个着素衣的浣纱女子,楚楚动人,不染纤尘。与雪山之外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相比,它其实没有多美,胜在超凡脱俗的气度。这阳春里的白雪,弥补了我一个冬天的缺憾。当我想把雪团成一个团,感受它的绵软时,发现雪是硬的,早已成冰。只有让心硬起来,才可以获得经年不化的垂青么?我的風花雪月,如何可以如雪山的雪经久不消?单只是为了赏美,没必要上雪山。我来了,在我心里,它美不美都是美好的。

纳西人眼里,雪山之美在云杉坪,是纳西人心中的圣洁之地。传说,在那里可以通往“玉龙第三国”,得到永生的幸福。只是一块草坪而已,但当它赋予了更深层含义,草坪便不再只是草坪。如果再有机会,我愿亲近它的芳泽,将一些故事在此安葬。

在我眼里,美在蓝月谷。那种蓝,见到第一眼就会怦然心动,夺魂摄魄,美到窒息。湛蓝湛蓝的水,近乎凝固,透澈得可以一览到底。湖是一弯月牙,更是嵌在雪山脚下的一枚稀世蓝宝石,熠熠生辉。玉龙峰巅上的冰雪溶化流淌而下,遇陡崖成瀑,过浅滩成溪,穿林过岩,清清爽爽出现在人眼前,然后流进甘海子边上的白水河。白云在头顶上徜徉,雪山、绿树倒映水中,水静静流淌。湛蓝的湖水把蓝月谷演绎成一个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美画卷尽展眼前。这样的美景,想不爱上,还真有点难。

蓝月谷,白水河是“玉龙第三国”的必经地。无论云杉坪还是蓝月谷,都是玉龙雪山的一部分,哪里的美都是雪山的荣耀。

雪山不浪漫,到雪山的人怀里都装着浪漫情怀。传说雪山是一座神山,人们把双手放在额前向神山许愿,美梦就会成真。面朝雪山,我悄悄地许了个愿,雪山神,可收到了否?

风花雪月在大理,能够担得起风花雪月这个词的,我以为更应该是丽江。白落梅说,风景只为懂得的人而生。丽江的美,在于它有情有意,懂得人生,懂得体恤生活。比如云杉坪,比如玉水溪,比如挂在长廊上的东巴许愿风铃,比如古城某一家客栈门口摇曳的风情……只有丽江,可以让故事在风景里落地开花,或喜或悲,或痴或癫,或绚丽或凄美。

在丽江,总有一处地方是可以契合心情的。站在雪山平台,我把自己溶进了雪山,是初相遇,又似旧重逢。在梦里,我不止一次听到过它的呼唤。莫非,只有纯净的雪的寒凉,方可以化解我积郁心底的沉疴?遥望云杉坪,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到纳西人的“第三王国”,这悲剧的美不胜唏嘘。怎么可以让爱情如此悲壮?世间但凡不能成全的爱情,实在无处盛放,就放在云杉坪吧,把它种成一棵树,树树相连,枝叶交错,铺满通往“第三王国”的路途,一路花香鸟语,去的人不寂寞。玉龙雪山麓,青山抱玉,溪水潺潺,我意不在景。很庆幸可以朝拜高高在上的东巴神。千年的尘烟没有湮没古老的东方文明,东巴文字作为一种文明传承下来,我虽解读不了它的内涵,但知道整个纳西族人的智慧、信仰都可以从中透视。哲学家说,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坐标,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悲哀的。信仰基督教的人说他们死后要去天堂和上帝喝咖啡,信仰佛教的人要跟着佛祖经历三世轮回,东巴教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敬天,敬地,敬自然,敬祖宗。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生的继续,魂归自然。世界上好的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抚触山墙殷红的东巴文字,不敢有一丝亵渎,这些看似简约寻常实则繁复含蓄的象形文字,怎么不让人对神秘的纳西文化滋生遐想?一个象形文字,或许就诠释了一个生命真谛。

丽江有情。外面来的人一踏进丽江,不由得就会被空气里弥漫的风情所感染,整个人都诗情画意起来。即便只是路过,身上都会不经意间沾染上些许缠绵情愫。有人说,丽江的山山水水都是诗,都可以入画;可以解毒,可以疗伤,可以让一段暗淡无趣的人生明媚靓丽。走一走青石板路,踩在脚下的都是曼妙风情。丽江,一个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会念念不忘的地方。说我去过丽江了,说的不是脚步,是心。

但凡有点浪漫情怀的人,都喜欢把丽江古城作为寄放闲情逸致的驿馆。丽江从来都不缺乏故事。来的人拖着一箱,走的人背上一筐。有的是为埋葬,有的只为寻欢。丽江不缺乏艳遇,不过,所有的艳遇只在丽江循环,离开了,心还在,人却未必能回得来。要么,就义无反顾地留下。外面的世界少有允许艳遇滋生繁衍的温床,醉死在丽江的柔情蜜意里。天使还是魔鬼?管不着了,人生难得几回醉!丽江就这样让人爱恨交织着,拒绝平庸。

我想写写丽江,写写丽江里的古城,可是我知道我写不好丽江,更写不好古城。与丽江,蜻蜓点水;大研或者是束河,只是匆匆而过的过客,很多的地方连走马观花都不及。我只能写我眼里的丽江古城。写写那些让我心悸动的一瞬间。

在古城只不过游荡了个把小时,没胆量去酒吧寻找艳遇,没太多的银子任意挥霍行程。一条街又一条街走过来,像只四处逡巡的猎狗,寻找可以拨动心弦的前朝遗韵,木刻、扎染、驼铃、银饰……一个喜欢的小物件在手,仿佛就是抓住了纳西风情。多到收不过来的喜欢,荷包装满了,还有眼睛;眼睛装满了,还有耳朵;耳朵装满了,还有心。贪婪的我,怎舍得丢下任一个喜欢?

丽江的山山水水、古城驿站都是画,都入诗。可是,我不敢沉溺,不敢放任自流。一个人在世,除了享乐,还有更多的责任需要肩负。亲爱的生活早已在家门口翘首遥盼。

当旅行结束返回东营的家时,我发现有一样东西丢在丽江古城里了——魂。宛转悠扬的葫芦丝、震颤心灵的非洲鼓、芳香四溢的鲜花饼一起掳走了我的魂。

待到何时,我可重返取回?抑或者就留在那里吧,给灵魂安个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丽江雪山古城
古城西南两座桥
兴城古城:明朝最后的关外孤城
“丽江之恋”诗二首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爱情有多美,请问丽江水
平遥古城旅游纪念品设计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
雪山历险记
雪山历险记
给乌丽娜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