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垣出土元代棺床保护修复

2017-10-09 07:36李正佳
文物季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彩绘颜料木材

□ 李正佳

山西襄垣出土元代棺床保护修复

□ 李正佳

棺床作为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我国传统工艺与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在对襄垣元代出土木质棺床的保护修复过程中,我们从文物的病变现象出发,用科学的手段分析病害与文物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依托传统工艺,借鉴现代文物保护理念及技术,对文物本体信息给予最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了棺床的病害。

元代 彩绘棺床 检测分析 保护修复

引言

受山西省襄垣县文物局的委托,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承担了襄垣县文物局库藏元代彩绘棺床的保护修复工作。本次保护修复的元代彩绘棺床属于出土文物,它在出土前后遭遇到的损坏、侵蚀和污染等病害较为严重,情况复杂,修复的目的是使这件残破的彩绘棺床能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还原其原有的历史、科技及艺术等诸多内涵并长久保存。

一、棺床的文物基本信息与现状

1.棺床的基本信息

图一 修复前的棺床

1988年8月23日从襄垣县王家村一座迄今六百余年的元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彩绘木制棺床(图一)。这是一座当地首次发现的仿古建筑结构的砖室墓,墓室为方形,顶部砌一藻井,呈仿古建筑内部结构状,整个墓室富丽堂皇,彰显了墓主人生前尊贵的身份。出土棺床为长方形状,分为“罩”和“床”上下两部分,床围三面护栏,护栏分两层,上层刻莲花四朵,在棺罩的前后栏各两朵。棺床之上有仿古代建筑外形的棺罩覆盖。罩为单檐悬山顶状,两侧有“博风板”,前后沿为猫头、滴水状饰条,棺顶画有圆形的花纹图案,正面中间有一个门。门额之上雕门簪四枚,门上有门环及门钉。门钉四行,每行五枚,门板两侧作对称的直棂窗。棺罩两侧和背面画有七幅二十四孝连环画,分别为:1.挨杖伤老;2.卖身葬父;3.戏彩娱亲;4.鹿乳奉亲;5.埋儿奉母;6.怀橘遗亲;7.卧冰求鲤。绘画精美,棺罩两侧并配以牡丹卷草槁枝花卉图案。绘画线条流畅,人物栩栩如生。床全长1.96米,宽1.05米,高0.86米;罩长1.83米,宽0.97米,高0.70米。此棺床设计合理,工艺精湛,雕刻细腻,其工艺熟练,反映了这一时期家具制作工艺及绘画的水平与风格。

2.棺床的现状

出土时因墓葬里埋藏环境不佳,该棺床各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朽现象,尤其是棺床四个床腿腐烂损毁严重,导致整个棺床出现塌落,棺床构件散落一地。为了保证重要出土文物的完整性,这件彩绘棺床在出土后不久,当地文物部门立即组织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进行了抢救性复原工作。在复原工作完成后棺床即被移入库房内保管,但由于当地库房保存条件有限,温湿度变化较大且密闭性较差,不能保证文物的保存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恒定标准范围之内。

由于保存环境不佳,又经过近30年的自然变化,致使文物表面布满灰土出现污损现象,木质部分局部褐腐变色、多处边缘糟朽劣化,棺木板材多产生变形弯曲,彩绘部分存在局部酥粉、起甲、残缺、开裂、微生物侵蚀甚至颜料层褪色等现象。

二、前期分析测试

1.棺床树种鉴定

结果讨论:棺床树种鉴定所需样品选自棺床外部木质结构完好的部分,鉴定结果表明(见表1),这件元代彩绘棺床所用木材为圆柏木,属当地常见树种。该棺床绝干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与新鲜圆柏木的绝干材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相比较,其各项测定数值变化不大,说明棺床在地下埋藏六百余年之久木材本体并未发生大的质变。该柏木因木纹细密、质感好、可长期不朽,常被古代当地人作为制作棺木的原材料。

表1 棺床木材样品(绝干材)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

2.木材与彩绘颜料层SEM-EDS分析(见图二至图五)

结果讨论:通过对样品的SEM观察,并结合棺床木材成分的SEM-EDS定性分析(见表2),从有关木材的物质组成与化学元素组成间的联系方面可以看出:

表2 棺床木材与彩绘颜料层SEM-EDS分析检测样品采集情况表

(1)分析编号A2、A3成分检测中出现的S应该主要是由木材本身所含的硫化物造成的;木材中的无机化学元素以Ca为主要成分,由于棺床表面涂有一薄薄的白色的白垩底色层,推测木材中的Ca的主要来源应与白垩底色层颜料有关。而木材中出现的 Si、Al、K、Mg等物质,应该是从棺床出土前埋藏土壤中混入的,也有可能是白垩底色层颜料中夹杂的其他化学元素。

(2)通过SEM-EDS分析,参考其元素成分的定性分析结果(见表3),结合光学显微镜和肉眼观察,初步判断分析编号B1的色泽主要由致色元素铁离子Fe离子引起,推测红色颜料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氧化铁铜矿Fe2O3(铁红);分析编号B2的白色颜料层的主要成分应该是CaCO3(方解石)。

表3 棺床彩绘颜料层样品定性分析结果

三、保护修复的措施

1.预加固

主要针对棺床彩绘颜料层的起甲部分和木制酥粉部分而做的具有可再修复性的临时处理。“起甲”与“酥粉”病害使得病害部位极为脆弱,只要轻轻一碰就会使其脱落,对后续的保护操作产生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根据病害部位的不同的状况,采取了不同办法对待。起甲部分,我们选用合适的粘接剂,逐一对其进行了软化后再回贴的办法;对于酥粉部分我们则配置合适比例的加固剂直接喷于其上,实际表明此步骤极为必要也非常有效。

2.清理

清洗是为了去除表面沉积物(灰尘及较为疏松的土垢)及各种盐类(成堆积状致密而坚硬的污垢)。原则是必须在保证棺床的彩绘及表层在不受到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清除污物。

分析编号:A2

图二-1 样品A2的SEM二次电子像

图二-2 样品A2的X射线荧光能谱图

分析编号:A3

图三-1 样品A3的SEM二次电子像

图三-2 样品A3的X射线荧光能谱图

分析编号:B1

图四-1 样品B1的SEM二次电子像

图四-2 样品B1的X射线荧光能谱图

分析编号:B2

图五-1 样品B2的SEM二次电子像

图五-2 样品B2的X射线荧光能谱图

采用蒸馏水、乙醇等溶液对彩绘表面的污垢进行软化,结合物理方法对彩绘表面的污垢进行清理。针对棺床彩绘表面土质结垢和沉积物我们采用了以下清理办法。

滚动吸尘式清理法:先用润湿剂对其进行软化,用医用棉签在清理面上反复滚动,或蘸2A(水、乙醇1∶1)在清理面上反复滚动,使尘土或污染物被吸附在棉签上。部分难溶的覆盖物,为了使覆盖于下方的花纹图案显现出来,需要对覆盖物进行清除。用机械法会伤及花纹和彩绘,采用化学试剂进行清理。可根据情况选择相应的浓度,清洗后要彻底清除残痕、不留痕迹。

3.补全糟朽、缺损的部位

补全糟朽和缺损部位时,我们参考了与之对称而又完好的部分,用铅笔在硬纸片上,将残缺需补全的模样严丝合缝地勾勒出来,再根据勾勒出的模样雕制出与之相吻合的形状,经打磨后使用竹钉及粘接剂对接到残缺的位置即可。

4.加固

采用渗透加固法,此法是从国内外经常使用的表面涂膜和渗涂法演变而来,选用德国产的一种丙烯酸树脂(B—72)作为棺床加固材料,对极性基材和多孔基材具有良好粘和性(图六)。该材料渗入木材组织中可使木质硬度和拉伸强度得到较大提高,并且能保持文物今后良好的透气性,具有优良的耐候性、耐热性、耐腐蚀性并且具有不会污染环境和不危害人体的特点,对表层已淡化的彩色颜料层还能起到一定颜色提升的功效。

图六 棺床表层颜料加固

图七 修复后的棺床

5.弯曲、变形部位的整形

从棺罩拆卸下来的弯曲变形的木材不能用力将其压平,否则会折断。处理方案是利用木材本身有一定弹性这一特殊条件,再以物理方法升高温度,增加其可塑性,然后稍使外力进行矫形加固。具体是将变形木材放在木板上,置于蒸汽中升高温度,待其软化至一定程度,离开蒸汽后即用木板逐渐慢慢压平,然后用绳子捆扎,待木板中的蒸气挥发后可使弯曲变形木材形状得以矫正。

6.整体结构加固

我们先对棺床所有的连接部分进行检查,将已生锈断裂的铁钉全部取出,然后选用上好的竹木做成与原铁钉长短、粗细一致的新竹钉,在原有孔洞里注入粘合剂,然后插入新竹钉。与原来的铁钉相比竹钉具有更好的韧性及耐老化性,也不用担心因日后生锈会对棺床产生新的危害。可以使得已经松动的整体结构更为坚固。

7.部件的正确归位

在保护过程中我们发现,棺床有许多部件装配是错误的,如应属棺罩两侧的“博风板”被装在了床架的四周,而三个缠枝花饰在具体位置还未能确定情况下也被误装在了棺床正面的束腰部位;应属棺罩前后两侧的猫头、滴水木饰条安装到了床架的正面和棺罩两侧。在掌握充分的依据后我们将其拆卸,给予正确归位(图七)。

8.杀虫、杀菌处理

木制文物是最容易被虫、菌所侵害的文物,襄垣棺床也不例外,我们在前期保护中就曾发现了在棺板中有正在蠕动的蛀虫;而棺床的“结膜”“酥粉”等病害又是由于菌类的寄生而造成的,所以进行杀虫、杀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配置2%的强化戊二醛,用雾状喷射器将整个棺床喷射一便,戊二醛可渗透到棺床的内部,将内部的各种寄生虫、孢菌进行彻底的杀灭,并能够达到日后防虫防菌的作用。

四、结 语

这次棺床的保护修复过程,依靠扎实的前期调研,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保护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开展了具有研究性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在修复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完整性,达到“脱胎换骨”、“修旧如旧”的理想要求。而棺床的修复完成对于研究元代及古代山西上党地区家具演进过程、丧葬形式、古代建筑形制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

1.谭玉峰《浅谈古代家具的管理和保护》,《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3年第2期。

2.韦荃、金普军、冈田文男、吉田秀男《四川省绵阳市永兴双包山西汉墓出土漆、木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第2期。

3.周松峦、卫杨波《细菌纤维素对木质文物修复的初步探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第3期。

4.曾中懋《飞天藏木雕人像的杀虫和加固》,《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8年第1期。

5.陈进良、崔战华《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研究报告》,《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4年第2期。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彩绘颜料木材
打翻了颜料瓶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加纳木材工业界呼吁政府减免木材进口税以挽救国内木材工业
彩绘“未来之星”
颜料抹在了脸上
彩绘玻璃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