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
——李蕾绘画艺术

2017-10-10 07:53银小宾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媒材绘画图像

银小宾

穿行
——李蕾绘画艺术

银小宾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裂变,既存绘画秩序被无情撕破,传统价值观顷刻间失去了尺度的有效性,中国绘画艺术也一度陷入了“失语”的窘境。然而,面对汹涌而入的各种当代艺术思潮,大批青年艺术家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放下固有的文化定式和文化包袱,以更自觉的方式开始反顾绘画艺术的本质。在本土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自我与他者复杂的二元格局中,各自以各自的立场和方法为谋求中国绘画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转换和重构,重又投入了真诚和热情。李蕾正是这一大潮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员。

李蕾近些年的绘画探索和创造,大抵呈现出三方面特质:

其一,于当代文化中寻求各种不同审美文化的契合点,并把体现当代人的生活经验与视觉经验注入其中。在李蕾的具象写实作品中,不仅含有表现主义的情感特征,同时嫁接了超现实主义的语言手法。传统具象绘画的图解性、说明性、介绍性以及那种令人感到乏味的逼真性,在她的具象写实性作品中得到了有效的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关照下,在剔除了时髦抽象的哲学思考后,心性与情感达成的视觉图景的率真呈显。这种呈显和表达不为固有的绘画形式风格所羁绊,也摒却了太过描摹和复制他人的审美样式。她基于自己的生活体悟和真情实感,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来追索她的具象绘画审美品质。在她颇具抽象意味的水墨作品中,形象符号的创造也是多态的。画面构造既不失古典水墨韵致,又具当代视觉图像力量,见出了她在审美文化选择上的多元性主张。

其二,致力于绘画艺术语义与语汇的拓展,破除媒材的壁垒,建构更具当代意义的绘画语言体系。一般而言,出生于科班的中国绘画艺术家,由于中国式的学院教育,总难摆脱媒材、语言的规约和限定而从事绘画创作。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国画、油画、版画、粉彩、写意、工笔什么的。要打破这种以材料和技巧框定的画种和语言藩篱,不仅需要较强的驾驭媒材和语言技艺的能力,更要求在当代绘画的观念转化上有一种松弛而开放的心态。李蕾在绘画创作中或油彩或水墨,或刻制或手绘,或工或写,灵动自如地将各种媒材与手法并置糅合为自己所用,其语言胆识和语言能力不言而喻。于旁人而言,这或许要靠理性的探研和长期的修习,在李蕾,则靠一种说不出的内控感觉,一切似乎自然而然。我认为,这是她觉悟着的语言智慧在一种“自在”状态下的天然呈显。她或多或少地找到了通向绘画精神境界的个性语汇,亦或多或少地达到了与当代情感沟通的审美意蕴。

恋人 纸本工笔 115cm×85cm 2017 李蕾

其三,将绘画纳入心里的仪轨,情感与思绪与她的绘画相映无间。李蕾的绘画艺术是纯粹的,宏大叙事与哲思观念表达于她而言是过分的图解和情感的冷漠。她在自己的绘画艺术中真诚、坦率的表现给我们提供了显现心境的可能,给自己提供了一次恢复人性的机会。她的绘画创作状态,可以说是在摆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琐碎与繁杂之后,暂时跳出常规,进入到一种属于本质意义上的生命状态,即灵性的生命状态——一种纯粹的精神生命状态。她在绘画中释放情感,捕捉心灵的律动,通过对周遭事物细微的体察,对内心深处生命意义与灵魂归宿的叩问,力图使不可见的东西成为可见。因此,她的绘画从某种意义来看,是由生命存在的欢乐和焦虑引出的情感与思绪的图像述说。作为女性画家,李蕾是敏感的,她的敏感着眼点体现了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一种超现实,或具象或抽象的图像构成手法,通过形式的强调,向我们袒露着自己的心路历程。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生命、对情感的注视方式。她所选择的图像化的注视和表达方式是单纯的、真切的,也是与其内在意蕴匹配的。

广览李蕾的绘画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在文化占位和语言配置上,她总是穿行于或古典或现代,或东方或西方的历史体感和现实情境中。她从当代社会的视角出发,根据自身在当代文化境遇中的状况与认知,以当代人的生存感受与心路情思来体悟中西古典文化精神,又以古典文化眼光和当代视觉经验来描述当代生活。李蕾正是在这当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视界交汇与融合中形成了她绘画艺术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语言形态体貌。

李蕾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所借用的图像符号,完全取材于自己周遭的生活。她将这些生活常态中的图像通过自己的精心营构,创造出了一种亦真亦幻,既具有具象写实的隐喻张力,又有表现主义的情感特征,同时又蕴含抽象主义审美意味的多态图像景观。在我看来,李蕾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的关注,对时代女性心理变格之感悟,使她作品中符号化的图形不但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印记,更凸显着文化象征意味。让读者领悟到她那份真切的生活情怀和达观豁朗的生命态度,同时又不自禁地感受到现代社会心理与存在的失衡,人与自然交流的缺失。在形式语言的选取和运用上,她也是自由游走于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传统法度与个人经验之间。她的形式创造有意解构着传统绘画的景观范式和审美陈规,但同时又不失绘画形式语言本质的内蕴与秩序,为拓展当代绘画的表现空间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价值。

视界的穿行与交融其实质是文脉与文质的交融,支撑它的当然是李蕾的文心与文思的交融。这既标示着一个青年艺术家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文化胸襟,也显露出一个艺术家的心性和才情。当然,李蕾致力于当代绘画艺术的研进,或许还要在多重文化维度和多重语言向度上穿行相当一段时间,正因为在途中,也就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银小宾 湖北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媒材绘画图像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
例谈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