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祥:聚焦古建筑,走在时间之前

2017-10-17 05:48解瑂
小演奏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永泰古村落老房子

解瑂

有这样一条规律——愈是现今偏僻遥远之地,愈是有好东西。坐马车、拖拉机,再不行靠双脚步行,当千辛万苦抵达后,看到的符合预想的或比预想的要好时,那些劳累与辛苦也就抛诸脑后了。当我面对那些历经沧桑凝聚先人智慧建造起来的家园时,眼睛时常是湿润的,祖先们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住房营造得那样讲究,如果我拍不好,就对不住这些先人。我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我正做着一件具有文化积累意义的工作。

2017年4月末,伴着南方淅淅沥沥的梅雨,我们一行人跟随我国著名古村落守望者、古建筑拍摄第一人李玉祥奔赴福建永泰,用镜头寻觅永泰古庄寨。

李玉祥是江苏南京人,今年五十五岁,他自幼爱好美术,1985年起业余从事摄影工作,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1999年12月毕业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研究生班……正统科班出身,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和北京三联书店特约编辑。从1991年至今,李玉祥走遍中国最荒僻之地,寻找各地被遗忘的古建筑群,拍摄了数十万张珍贵的老房子照片,促成了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其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各地及德国、美国、新加坡举办个展、联展,并多次在影赛、报刊上获奖、刊载。身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李玉祥是目前中国少有的几位真正意义上的地理摄影师之一,2006年5月荣获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

如今,面对大面积城镇化改造,对古建筑的关注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趁此时机,笔者采访了从福建归来的李玉祥。

记者:九十年代初期,全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搞经济建设,大面积拆迁和开发造成各地传统文化载体大量被破坏,但当时大家关注的都是改革开放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而您当时已经开始关注到热闹背后的遗失,忙于拍摄那些深藏于繁华背后的古城镇古建筑,出版编辑了很多画册,还获得过图书奖。能否介绍一下您这样做的初衷和您的主要著作?

李玉祥:当时我还没来北京,虽从事摄影多年,但更多关注的是摄影之外的人文现象,只是将摄影作为工具。我一直希望摄影能体现其严谨、理性、精密的学者式风格,与肤浅的民俗摄影形成本质区别。九十年代,我在南京为江苏美术出版社拍摄编辑了第一本《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当时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作为历史文物资料记录,没想到出版后能得到了建筑界、美术界、文学界、影视圈等的一致认可。在《老房子》系列图集拍摄过程中,我们最早注意到各地没受到了保护的古城镇、古村落、古民居,这些没受到保护的老建筑,也可以说是当时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老建筑所保留的古建原貌更完整,也更有价值。从此,我成了古建民居的保护者,做了一系列这类书籍画册,代表作有江苏美术出版社《老房子》系列和三联书店《乡土中国》系列。

记者:这些图片及书籍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玉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如《老房子·皖南徽派民居》出版后,揭开了皖南地区大量徽派民居村落的神秘面纱,对当地旅游开发起到了先导作用。西递村与宏村能够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与我们出版书籍中对当地的介绍有很大关系。同样,像广东开平碉楼、山西平遥古城、福建土楼、云南丽江古城等古建筑群都是因为《老房子》系列及《乡土中国》系列书籍向外界展示了它们的魅力,从而得到世人的重视,才有机会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

记者:三十年来,你独自奔波于各地一定很辛苦吧?

李玉祥:因为很多古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过去的资讯不像今天这么发达,的确非常辛苦,但是幸而当时年轻,吃得起苦,如果换成今天这把年纪肯定干不了。

记者:听说您提到永泰古庄寨时用了“震撼”二字形容其价值,请问您选择拍摄古建筑的标准是什么?

李玉祥:永泰一直不被人知晓,我也很奇怪当时做福建民居调查时竟然漏掉了永泰。我们选择拍摄记录的古建标准是1949年之前建造的尚不被公众关注但真正有价值的古城古建筑。在具体摄影过程中,将镜头聚焦在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方面,充分展示人类的智慧,表现其文化价值,并在艺术表现方面不露痕迹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面里,深入细致地用视觉记录,同时关注其审美等方面的人文属性。

记者:以您多年的经历和经验,这些年来在寻找及保护古代建筑群落方面最大的成绩和问题是什么?

李玉祥:取得成绩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得到政府有关方面的重视,许多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的古村落古民居都陆续得到了保护,同时,关心保护古建的民间力量从原先的孤军奋战到今天社会关注人群愈来愈多,队伍在不断壮大。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地方旅游开发过度,建设性破坏非常严重。

记者:据说当时在永泰县发现了一百多座相当规模的古庄寨,在修缮和保护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功不可没。

李玉祥:永泰古庄寨也是这两年才浮出水面的,这和当地县政协张培奋主席所做的努力分不开,同时,东南乡建张明珍的牵线也起了很大作用,正是他带着我到永泰古庄寨巡视后才发现其价值的。永泰在清代相继建有两千多座庄寨,至今尚存的有一百五十多座,但大部分庄寨族人早已搬离,寨子年久失修,结构破败。永泰县通过鼓励成立各个庄寨理事会,凝聚家族力量修缮庄寨,目前已经在修缮中的几个庄寨都是靠家族集资组织修复工程的。据悉,县里规定一旦古庄寨完成修缮并成功开发利用,县里将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庄寨新一轮蓄力在于庄寨的活化,而具有宗族内涵的庄寨文化也更能代表永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记者:冯骥才先生强调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应该保留它的整體生活文化,古庄寨承载了一种精神上的文化图腾作用。

李玉祥:是的,近些年宗族血缘得到了恢复,特别是在沿海一带。永泰将庄寨回归家族、重建家族概念的做法可以说就是一种实现活态文化传承的好模式,这种传承做法借助于血脉关系,重新赋予了物质化古老建筑以灵魂和温度。

将以往对旅游景点或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还原为世袭的家族管理,促使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对这份宝贵家产有一份期待和自觉的责任,因而无论复原维修还是开发利用庄寨各种功能,每一个家族成员都心系品质与质量的千年大计。我们现在看到的几座正在修复中的永泰古庄寨集堆石、夯土、木构、陶瓦为一体,全部沿用民间建筑土夯打垒、原木修复、免漆木雕等古时造房手段,复原风格古朴大气又不失灵秀,不但保留了古代建筑结构造型的外形,也保存了古代建筑工艺特点。

永泰的庄寨修复工作在当地村保办的支持下,将庄寨作为家族私有资产凝聚族群的力量进行重建或修复,也因此延续了一个家族的血脉亲情,以庄寨为乡恋情结,许多与家族失去联系的人因此重建起与故乡的联系,从此,无论寻根祭祖还是婚丧嫁娶,家族有了新的集合地。

我最早就参与了冯骥才先生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为该工程做过不少事。2006年5月,我荣获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

记者:全国古村落保护大会以“留住乡愁·让传统与现代互融”为主题,提出加强对古村落的有效保护,实现“年轻人回来”“鸟飞回来(还原自然生态)”村落建设的终极目的,您认为应该如何落实?

李玉祥:很长时间,由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及各项生活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村落已经很难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尤其不能满足年轻人的居住要求以及文化娱乐消费等物质精神需求。但现在不少地方的年轻人都陆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然这是有前提的,像皖南徽州不少古村落陆续成为旅游点后,古村落里出现了许多民宿与客栈,这对缓解游客住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另外,永泰古庄寨回归家族管理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您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李玉祥:中国很大,各地还有不少被忽略的古建筑,我还需要拿着手中的相机继续去完善这个庞大的《老房子》系列名录。

编后语

野外行走,李玉祥能一个人拿着相机安静地走上大半天,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沿路的老宅子上。回到北京,他经常采买一大堆食材,做一桌地道的淮扬菜,招呼一帮朋友喝着红酒听音乐、侃大山。他的客厅里,一面墙摆满了原版音乐CD,享用美食和音乐是他闲暇时最大的爱好,但是,这样的安逸时光毕竟很少,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从微信朋友圈得知,从福建回到北京后的李玉祥又在山里转了好几圈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永泰古村落老房子
一间老房子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福州永泰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促旅游发展
老房子
老房子饿了
老房子
小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