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2017-10-18 03:28苏秀芹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5期
关键词:危重分工急诊科

苏秀芹

吉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苏秀芹

吉林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目的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10月时间阶段,该院急诊科临床收治的危重疾病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严格遵照全部患者入院接受急诊科抢救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包含40例患者。针对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抢救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针对研究组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以及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急诊科接收的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危重疾病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相较运用常规抢救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急诊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护满意度以及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优化改善急诊危重疾病患者在接受抢救处置过程中的综合性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急诊急救;危重患者;应用价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我国基层普通民众对基础性临床医学治疗护理服务活动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现有的临床医学工作人员,不断采取措施改善优化自身基础性的工作本领。急诊医学是我国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历史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基础科室,切实做好急诊医学事业领域的基础性教学科研工作,对于不断改善提升我国急诊疾病患者的综合性临床治疗处置效果,保障和支持患者的基础生存质量不断改善提升,具备不容忽视的实践影响意义。2016年1—10月期间,该院以临床收治的部分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危重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背景之下,有效且充分地改善优化了患者的急诊抢救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现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急诊科临床收治的危重疾病患者80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实际参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之前,均严格征询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严格遵照全部患者入院接受急诊科抢救的时间先后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及参照组,每组包含40例患者。参照组中共计包含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介于13~86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值为(51.2±4.6)岁,研究组共计包含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分布介于4~84岁之间,平均年龄测算值为(51.4±4.4)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年龄以及性别等常规性基线资料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充分可比性。

1.2 临床抢救治疗处置方法

针对参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抢救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针对研究组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该次研究中具体引入运用3人分工定位的临床急诊危重疾病患者抢救处置工作方案,现将3名护士具体应当遵循的空间站位特点,以及实际承担的抢救护理处置工作职责,详细分析如下。

①1号位护士 (组长护士或年资较高的主管护师),其站立点位位于患者的头部位置,主要抢救护理工作职责,在于保障和支持患者的呼吸道生理系统持续处于通畅状态,其具体完成的护理操作项目,包括为患者开放气道、吸氧护理支持、吸痰护理支持、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借由运用简易形式呼吸气囊为患者提供辅助呼吸,协助临床处置医师完成针对患者的气管插管处理,针对临床处置医师发出的口头医嘱完成口头复述,且在持续动态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临床病情和生命体征表现状态基础上,切实保障和支持急诊危重疾病患者能够及时获得系统有效的治疗处置。

②2号位护士(中等年资的护师):其站立点位位于患者的右腰侧位置,主要工作职责在于针对患者的循环生理系统展开护理支持处置。其具体承担的护理工作处置任务,在于针对患者建立和开放静脉输液通道,执行临床抢救医师制定和发出的各项口头医嘱,为危重疾病患者快速及时准确使用适当种类的药物,在为患者完成心电监护仪设备的连接应用背景之下,为患者交替实施基础性的心肺复苏治疗处置,并且在必要的临床情境条件下,具体协助临床医师完成针对患者除颤治疗过程。在上述基础性工作环节基础上,2号位护士应当针对接受急诊抢救处置患者的临床病情、生命体征、抢救经过、用药记录,以及病情发展变化等信息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记录。

③3号位护士(低年资的护士),其空间性站立点位位于患者的脚部位置,主要工作职责,在于为患者完成必要性的压迫止血包扎护理处置,及时补充和配给患者在接受临床抢救处置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各种类型的药物和临床用品,同时借由完成必要性的物品传递操作过程,保障和支持1号位和2号位的护士,能够稳定且高效地完成针对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疾病患者,展开基础性的抢救护理处置过程。在上述基础性工作环节基础上,3号位护士还应当针对急诊危重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在患者接受抢救处置过程中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状态疏导,确保患者能够较为稳定且顺利地获取到良好的抢救处置效果。

1.3 临床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以及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

1.4 统计方法

择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比例

研究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急诊医学是现代临床医学事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支组成部门,切实针对临床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疾病患者展开及时系统有效的抢救治疗与护理处置,对于保障和支持急诊危重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临床抢救处置过程有效率的不断提升,具备不容忽视的现实性影响干预作用[1-3]。遵照目前已经获取的临床医学研究报告分析资料,在急诊科重症疾病患者的基础性治疗处置过程中,借由针对患者辅助性引入运用形式较为恰当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处置方式,能够有效改善优化急诊科重症疾病患者在接受临床抢救过程中的综合性生存质量[4-5]。

在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背景之下,充分明晰和优化了临床护士在针对患者展开抢救性护理处置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分工,确保患者实际需求各项临床护理服务需求均能够切实获取到稳定充分的满足,为患者整体性抢救治疗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充分优化,构筑支持条件[6-8]。从现代临床医学事业的整体性历史发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只有切实做好基础性抢救处置工作,才能切实支持急诊重症患者获取到最佳生存质量[9-10]。

2016年1—10月期间,该院以临床收治的部分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危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背景之下,有效且充分地改善优化的患者的急诊抢救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该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患者的救护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临床急诊科接收的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危重疾病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能够获取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4 结语

针对临床急诊科接收的接受急诊抢救处置的危重疾病患者运用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相较运用常规抢救模式组织开展急诊抢救处置,能够显著改善提升急诊危重疾病患者的救护满意度以及临床抢救处置成功率,优化改善急诊危重疾病患者在接受抢救处置过程中的综合性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普及运用。

[1]钟丽霞.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3):525-526.

[2]王萍.12例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手术的抢救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7):108-110.

[3]陈月媚,黄艺仪,毛艳君.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58-60.

[4]诸薇薇,何月利,蔡晓霞.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67-68.

[5]吴春香,林腾珠,王翠玉.定职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6,1(4下旬刊):84-85.

[6]霍晶晶.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在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4):526-527.

[7]刘娟,王宇.急救护理工作中定位分工抢救配合法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1):199,203.

[8]岳仙红,李福琴.定位分工在多发伤抢救配合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88-89.

[9]王俊莉.医护同组定位抢救模拟训练对提高ICU护士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24):5477-5478.

[10]赵小香,杨红霞,陈秀青,等.护士定位分工在煤矿工伤抢救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9):1787-1788.

R472

A

1672-5654(2017)09(a)-0077-03

2017-06-0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5.077

苏秀芹(1978-),女,吉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提高教学护士的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危重分工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