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的为民情怀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

2017-10-20 17:04孙宏波
共产党员(辽宁) 2017年20期
关键词:李丹鞍山市张某

◎文/本刊记者 孙宏波

“小巷总理”的为民情怀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娟

◎文/本刊记者 孙宏波

19年能够改变什么?能够让一个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变成荣誉加身的“小巷总理”;能够让只有3个人的小班子,变成拥有7名工作人员、400多名志愿者的大团队;能够让昔日“脏、乱、差”的落后社区,一跃成为“全国文明和谐社区”。

19年没有改变什么?最早上班,最晚下班,以社区为家的劲头没有改变;对群众的事比自己的事还上心,坚持“社区无小事,事事都为民”的理念没有改变;用心帮扶困难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亲人的信念没有改变。

这就是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刘娟这位“小巷总理”的19年。她用19年的坚守,在社区小舞台上演绎精彩大人生。

600张小字条敲开百姓“心门”

刘娟是个能人。17岁时,她竞标承包了辽阳一个农场,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1987年,刘娟的丈夫转业到鞍山,有着传统家庭观念的她,毅然放弃红红火火的事业,跟随丈夫来到鞍山。1992年,刘娟搬到灵西社区居住。1998年,经党组织批准,刘娟走上了社区党委书记的岗位。

灵西社区地处鞍山市最北端,素有“鞍山北大荒”之称,老年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外来人口多、刑释解教人员多、拾荒者更多,被居民戏称为“七多社区”。“管理这样一个社区,我能干好吗?”刚开始,刘娟对这份不熟悉的工作并没有信心。但是,生性好强的的刘娟有一股子韧劲:“既然管了,就非把这里管好不可!”

于是,刘娟不分白天晚上,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和居民谈心,详细记录每户家庭的信息,自制“联络图”。社区里共600多户居民,她在每家都留下一张写着自己电话号码的“小字条”,并承诺谁家有困难都可以给她打电话。也正是这600多张“小字条”,“敲”开了社区每个居民的“心门”。

第一个给刘娟打电话的张某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张某回来后,亲戚朋友都不理他,甚至不让他进家门,这让他几乎丧失活下去的勇气。绝望之余,他听说了刘娟的“小字条”,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刘娟打了个电话。刘娟了解到张某的情况后,帮他安排了住处,又给他送去衣服、米、面、油,还反复做工作,让他的亲人重新接纳了他。生活问题解决了,但找工作四处碰壁,又让张某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刘娟劝慰他:“别人瞧不起你不要紧,但你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经过多方协调,刘娟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如今,张某逢人便说:“没有刘书记,我可能早就死了,刘书记就是我亲姐!”

通过这件事,刘娟意识到:“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首先要解决就业问题。”刘娟做了一个统计:居民中,下岗者多达一半。如何让这么多下岗者再就业?思来想去,她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拿出10万元积蓄,建下岗再就业“一条街”。一年后,“一条街”竣工了,占地365平方米,内设理发店、粮店、小吃部等14家店面,14户下岗家庭被安置其中。多年来,刘娟养成了一个习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儿,一知道招工信息就马上记录下来,回社区后逐一推荐给大家。

当年下岗失业人员聚堆的社区,如今只要有就业愿望,全部都能实现再就业。

老旧社区变身美丽家园

现在走进灵西社区,可以看到绿树成荫,花草点缀,完全是一幅特别美好的生活图景。

然而,19年前,社区却是另外一番模样。“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矿渣垫起来的绿化带不长一棵草。”在社区居住了30年的李师傅,对过去的景象记忆犹新。

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给居民一片幸福安宁的家园?刘娟说:“再困难的事,只要党员干部干在头,群众才能跟在后。”为了给社区争取改造资金,刘娟多次与城建部门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灵西社区被列入鞍山市200万元小区改造项目。居民们沸腾了,上自白发老人,下至几岁顽童,纷纷走出家门,帮施工人员搬道板、画线,70天的工期40天就结束了。紧接着,刘娟提出在社区四周安装铁艺围栏,杜绝治安案件发生。筹集资金时,社区以楼院党支部为单位,在楼下通过小喇叭进行宣传。“以往连花一块钱都要算计的居民,听到宣传都争先恐后地前来捐款,多的500元,少的5元,不到1个小时,居民们就捐了2万元。”提起当时的场景,刘娟仍十分感慨。

伴随着环境的逐渐改善,居民们的幸福感不断增强,开始真正把社区当成自己的家。志愿者24小时轮流巡逻,院子里的健身器械每天被擦得锃亮,楼前的空地被居民种上花草……在刘娟的倡议下,社区还组建了邻里守望、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医疗卫生等10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400多人,居民的烦心事、难心事件件有人管,天天有人作奉献。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就没有不舒心的。”说起社区志愿者,刘娟满脸自豪。

群众冷暖的“贴心人”

在灵西社区,刘娟有很多“亲戚”,曾经的吸毒者叫她姐姐,智障孩子叫她妈妈,孤寡老人把她当女儿。社区里到底有多少个“爸妈”,有多少个“姐妹”,有多少个“孩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

李丹是灵西社区里一个智障女孩,出生不久,父亲便离家出走,母女一直靠低保和拾荒维持生活。2009年,母亲又突发脑溢血去世了。当大家都在为李丹犯愁的时候,刘娟只说了一句话:“这个孩子我要了,给我当女儿。”从此,李丹就每天跟在刘娟身边,刘娟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教她如何与人交往,让李丹过上了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2012年,李丹与心爱的人喜结连理。看到李丹披上婚纱的那一刻,刘娟哭了,“这么多年早就把她当亲女儿一样了,看着她出嫁,既高兴又有点舍不得”。

居民李月梅70多岁了,无儿无女,丈夫去世得早,因患类风湿病生活不能自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娟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重任。每逢周末,她都带着老人去洗澡,为老人搓背。每逢春节,刘娟还和家人一起与老人过年,给老人买新衣服,买吃的和用的。在老人病重期间,刘娟与丈夫住在老人家,轮班看护老人。刘娟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母亲,李月梅也把刘娟当成了亲闺女。就这样一直照顾了6年,直到老人去世。

一份份付出,收获的是百姓的信任和支持。社区换届选举时,刘娟以绝对的高票当选。很多人曾不解地问刘娟:“你在社区一干就是十几年,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你?”她回答:“是信念、是宗旨,更是居民的信任在推动着我。要让社区居民都过上好日子,我就得做好‘社区当家人’。”

【感言】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荣誉,更是责任,我要把这份责任化为动力,让社区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刘娟,女,满族,1962年7月出生,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中国好人”“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辽宁省人民好干部”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李丹鞍山市张某
《牡丹花开》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难忘的接力比赛
你非叫我跑
顽皮的小雨滴
酒后应赌跳江溺亡 虽非恶意仍需担责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A Brief Analysis of Embodiment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Brief Analysis of Embodiment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