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2017-10-20 18:47李钰胡兰赵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海

李钰?胡兰?赵钰

〔摘要〕通过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逐步强化,保障条件日益加强,教育实施逐步规范,工作实效较为明显。同时,调查也发现个别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教育科研有待强化的问题。为此,建议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性开展科研和校本研发,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现状;上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07-07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为科学地指导和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教职成〔2014〕14号)将“养成自尊、自信、自强、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人格健全,乐观向上”作为中职校德育目标六大具体要求和内容之一,并将心理辅导作为八大德育途径之一。

上海市在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的精神指导和要求下,积极开展了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十一五”期间,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依据,上海市中小学(含中职校)心理辅导协会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含中职校)心理健康示范校评估,促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装备和师资方面加强规范建设,提高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教委于2011年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沪教委德〔2011〕57号),要求三年内中小学和中职校要完成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并做好相关配套工作,促进了本市中小学和中职校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年,上海市启动了中职校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内容之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的软硬件条件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进行评价,以评估工作为导向,大幅度提升了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进入“十三五”之后,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号),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上海市教委先后颁布了《上海市学校德育“十三五”规划》(沪教委德〔2016〕36号)和《“十三五”期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17〕12号)。为了全面把握上海市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便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对上海市中职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为谋求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提供思路,为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上海市2016年9月招生的72所全日制中职校(以下简称学校)学生。发放问卷72份,回收68份,回收率94.44%。68所学校中,涉及学生總数105313人,班级总数3196个,教师总数9244人;学生中男生61925人,女生4338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8.80%和41.20%;学生中住宿生29140人,住宿生和非住宿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7.67%和72.33%。问卷调查涉及相关数据统计包含普通中职班和中高职贯通班、中本贯通班中职阶段相关情况,数据统计截至2016年8月31日。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自编《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含选择题和开放题两部分,内容涉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和保障条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以及取得成效等方面。问卷回收之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逐步强化

1.目标规划

调查显示,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53所学校有专门章节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占比77.94%;15所学校稍有体现,占比22.06%。56所学校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占比82.35%;12所学校没有制定,占比17.65%。由此可见,大多数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规划有目标。

2.组织机构

调查显示,有63所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占比92.65%,有5所学校没有建立领导小组,占比7.35%。68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中,有7所学校由书记、校长负责,有58所学校由副书记、副校长负责,2所学校由校长助理负责,1所学校由学生处主任负责(见表1)。可见,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已经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相关人员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在定期召开专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方面,11所学校每月召开一次,占比16.18%;6所学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占比8.82%;9所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占比13.24%;25所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占比36.76%;4所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占比5.88%;13所学校没有定期召开,占比19.12%。其中定期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的学校超过80%,其中每学期召开一次及以上专题工作会议的学校占到75%,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机制已形成。endprint

3.制度建设规范

在学校是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方面,21所学校专门制定且数量较多,占比30.88%;37所学校专门制定但数量不多,占比54.41%;9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零星见于德育工作制度中,占比13.24%;1所学校没有制定,占比1.47%。

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内容方面,58所学校制定了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占85.3%;51所学校制定了心理辅导规范(个案咨询、团队辅导、档案制定等),占75%;37所学校制定了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制度,占54.4%;33所学校制定了心理咨询转介制度,占48.5%;20所学校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制度,占41.2%。另有个别学校还就心理咨询室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学生危机干预、为学校所在企业员工提供EAP服务等制定了专门的制度。由此可见,大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制度建设逐步规范,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保障条件日益加强

1.心理辅导室装备和管理

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在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面,5所学校心理辅导室达到市教委相关标准,占比7.35%;22所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占比32.35%;37所学校基本达到标准,占比54.41%;4所学校尚未达到,占比5.88%。其中基本达到及以上的学校占64所,占比94.12%。可见在心理辅导室装备方面,绝大多数学校都按照文件要求达到相关标准。

从心理辅导室的管理来看,学校心理辅导室主要由学生部门负责管理,有47所学校由学生部门负责,占比69.12%;12所学校由德育教研部门负责,占比17.65%;6所学校由校长室负责,占比8.82%;3所学校由教务/教学部门负责,占比5.88%。

2.活动经费

在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预算方面,47所学校按计划预算,占比69.12%;15所学校临时安排预算,占比22.06%。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经费是否充足方面,32所学校认为经费充足且能支持开展各种活动,占比47.06%;33所学校认为经费比较充足,可以保障基本活动所需,占比48.53%;3所学校认为经费不充足,难以维持基本活动正常开展,占比4.41%。其中,认为经费充足和比较充足的学校合计65所,占比95.59%。同时,问卷调查了近三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不含设施设备、软件等购置费),68所学校平均值为40.74元,最高生均经费为276元,最低为0元,90%以上的学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见表2)。其中60所学校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都有经费保障,占比88.24%。

由此可见,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需经费总体充足,可以保障基本活动需要。

3.师资配备

调查显示,68所学校共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89名,校均1.3名,生师比平均值为1147:1;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28名,校均1.88人。在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上,38所学校配备1人,占比55.88%;19所学校配备2人,占比27.94%;4所学校配备3~4人,占比5.88%;另有7所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上,33所学校配备1~2人,占比48.53%;14所学校配备3~4人,占比20.59%;5所学校配备5~8人,占比7.35%。班主任总数2957名,学生与班主任之比平均值为36:1(见表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校都已按照相关文件要求,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结构来看,调查发现,68所学校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均1.11人。有41所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参加了校级及以上的培训,人均培训课时27.15课时/人/年。其中,班主任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均1.04人;62所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班主任培训内容;近三年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含区级培训和校本培訓)达到人均10课时/人/年。29所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达到每学期一次及以上,占42.65%;13所学校每学年一次,占19.12%;23所学校没有定期培训,占比33.82%。(见表4)

(三)教育实施逐步规范

1.课程教学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情况,从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教研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2所学校将心理健康设为必修课,占比91.18%,校均周课时1.81节;其中56所学校周课时数1~2节,占比82.35%;另有6所学校周课时数3~5节,占比8.82%。将心理健康列为必修课的学校中,大多集中在一年级开设,使用教材大多为国家规划教材。

49所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占比72.06%。53所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占比77.94%,其中47所学校每学期开设1次公开课或观摩课,占比69.12%,6所学校开设6次,占比8.82%。64所学校每学期组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占比94.12%。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将心理健康课程设为必修课,定期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开设1~2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每学期组织1~2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项工作逐步规范。(见表5)endprint

2.实践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情况,从主题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危机干预以及职业心理咨询与指导活动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9所学校每年5月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占比86.76%。63所学校建有学生心理社团,占比92.65%;其中一所学校的“心理之友协会”心理社团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学生社团,鼓励“同辈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效明显。54所学校建有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占比79.41%;多数学校已经形成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危机干预制度,有应对心理危机的培训;也有部分学校结合了电话热线、团体辅导、演练方案等方法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54所学校定期开展学生职业心理咨询与指导,占比79.41%。在学校开展学生职业心理咨询与指导内容方面,依次为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就业心理指导、职业主题讲座、职业心理调适、职业心理测试等。可见,上海市中职校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开展情况,从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情况和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方案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开放时间,占比44.12%,时间大多集中在12:00~13:00或者下午15:40~16:20;20所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全天开放,占比29.41%;18所学校根据需要预约时间开放,占比26.47%。65所学校有团体辅导方案,占比95.59%;每学年校均4.2份方案;其中,40所学校每学年有1~2份团体辅导方案,占比58.82%。可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正在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教育成效日益凸显

1.课题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43所学校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类课题,占比63.24%。近三年发表论文129篇,校均1.90篇;近三年论文或课题获奖60项,校均0.88项。可见,近年来,大部分学校重视心理健康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宣传教育

调查显示,34所学校(占比50%)每年针对家长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14所学校(占比20.59%)开展2次,20所学校(占比29.41%)未开展。25所学校(占比36.76%)每年针对家长开展1次个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18所学校(占比26.47%)开展2次,25所学校(占比36.76%)未开展。关于学校校园网是否有心理辅导专栏,51所学校有,占比75%;17所学校没有,占比25%。可见,多数学校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学生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满意度方面,52.94%的学生满意,27.94%的学生较满意,13.24%的学生一般,5.88%的学生不满意。可见,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整体较滿意。

4.品牌打造

调查显示,经过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和实践,部分学校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做法,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案例。

部分学校探索心理辅导手段创新,运用沙盘对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和团体辅导,运用多种媒材作为心理咨询的辅助手段,有效地提升了心理辅导的效果。个别学校建立了校园心理广播,围绕特定主题,结合校园生活案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由一开始的老师主导,逐步转变为“学生参与、心理教师指导”的工作模式,深受师生好评。部分学校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涉及团体辅导、青春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个别学校围绕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困扰和问题跟家长进行互动交流,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教育技巧和方法。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社团形成规模,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鼓励“同辈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形成了团体辅导的成功案例。心理教师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与需求,开展了绘画、音乐、舞蹈、游戏和戏剧等各类团辅活动,学生在艺术体验和表达中,探索自身内部的情绪和想法,丰富了心理教学的途径。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进入“十三五”,国家和上海市教委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对新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职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认识上、组织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如5所学校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占7.3%;12所学校未制定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占17.6%;6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未到位;还有6所学校未按照上海市教委规定将心理健康课程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等。这些问题说明,个别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

因此,建议各中职校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管理架构、制度制定和经费保障等方面,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落实将心理健康课程列为必修课的要求,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全体教师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心灵成长的良好氛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培养培训,强化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研究者。调查发现,仍有13所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仍有27所学校没有组织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培训(含区级培训),目前的人均培训课时27.15课时/人/年,尚未达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十三五”期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意见》规定的“年均培训不低于30学时的要求”[2]。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情况显示,仍有6所学校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列入班主任培训内容,占比8.82%;同时在对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方面,有23所学校没有做到定期培训,占比33.82%;3所学校从未开展专项培训,占比4.41%。endprint

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人员配备,即根据学校校区设置、学生数量配齐配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提高和保证人员待遇,即落实相关文件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的要求,并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工作条件等。同时,要优化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组织校本培训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项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次数,使全体教师有意识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上述途径,推动学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稳定、遵循科学规律、遵守专业伦理、专业能力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三)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育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工作。只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才能真正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才能促进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4]。调查发现,68所学校中仍有25所学校未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课题,占比36.76%;仍有27所学校近三年没有公开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占比39.71%;仍有38所学校近三年没有在市级以上获得课题或论文奖项,占比55.88%。从开放问题中了解到,28所学校提及因队伍素质能力有限,科研能力较弱,急需市级层面给予科研专项指导。可以说,由于重视不够、人员配备不足、缺乏相关指导、科研专项培训不足等原因,造成目前本市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相对薄弱,本市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科研能够有效地指导實践工作的展开,有利于总结实践工作成果和经验。建议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活动,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研究,积极争取区级或市级相关课题项目,参与相关实验,如根据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等。一方面,学校要进一步通过制度措施激励,加强专题指导,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等有效措施,促使教师将已有的工作经验转化为科研成果,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总结学校在机制创新、课程优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品牌项目,整体提升中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决策咨文课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研究”(课题编号:2017-C-019),课题组组长:李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36号)[Z]. 2015-07-29.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十三五”期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17〕12号)[Z]. 2017-04-20.

[3]俞国良,李天然,王勍.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 中国特殊教育,2015(4):70-75.

[4]关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调查-以大连市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 职教论坛,2014(17):25-29.

(作者单位:1.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职业与成人教育评估所,上海,200031;2. 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上海,200137)

编辑/刘 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海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欢乐上海迪士尼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