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上好小学的班会课

2017-10-20 01:12陈萌凌马珍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28期
关键词:班会课积极心理学小学

陈萌凌?马珍珍

〔摘要〕借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以班级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切入口,换个角度将培养有助于问題解决的人格特质和建构巩固道德行为的班级环境作为目标,在重构班级秩序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心理发展和道德成长,提升小学班会课的实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班会课;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8-0068-03

主题班会是小学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德育的主要载体。充分利用班会课的舞台,在真实的班级情境中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成长,学习共同讨论决定班级事务是班会活动一贯追求的目标。作为德育的一种途径,班会课无疑也需要承担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和义务。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有限,相关选题的小学班会课往往会偏离他们的生活实际,沦为口号、誓言大讲堂,陷入“假”“大”“空”的诟病。

近年来,借用心理辅导的理念,以体验、反思、感悟为核心要素的班会课,在提升班会德育实效上迈出了一大步。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谈责任,就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不负责任的危害,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不负责任的表现。谈感恩,就让学生算算亲情账,反思自己欠父母多少恩情。这些体验性的活动虽然能给学生一时的触动,但由于缺乏后续的指导与巩固,道德行为的改变仍然不能持久。更何况,这种“检讨式”的构课思路,其基本假设是学生内心是不愿意负责任的,只有体验到危害了才会想着要负责任;学生内心都是不愿孝顺父母的,只有觉得亏欠了才会想到报答。这样的“性恶论”假设显然既不符合儿童道德发展的实际,也不能为儿童后续发展提供裨益。

因此,我们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来设计小学的主题班会课。以班级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切入口,以相关积极人格的培养为抓手,以有利于积极人格发展和道德行为巩固的环境建构为目标,通过游戏、讨论、规则生成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班级实务的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在重构班级秩序的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的道德成长。

以下通过一节小学四年级以“自觉”品质培养为核心目标的班会课设计,具体说明如何换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升小学班会课的实效性。

一、课题: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设计意图:积极、正向地引导学生,并让班会课的培养目标、主题内容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背景

在学校班级“微文化”特色创建系列活动中,该班以“微日记”为抓手,意图通过轮流担任执勤班长,共同记录班级成长故事来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开展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发现该班“微日记”中经常出现班主任不在时班内学生违反各种纪律,与执勤班长发生争执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温馨的氛围和愉悦的体验才能调动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内驱力,有激励的环境更有利于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1]。因此,可以从“微日记”写作方法转换为切入口,以“自觉”品质的培养为暗线,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发扬自身的优势”的能力培养为明线,通过班级人际氛围的调整和激励机制的设立,促进积极人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和巩固。

三、目标

1.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赞美在激励、巩固自觉行为方面的作用。乐于激励自己和同学成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发展自觉品质。

2.掌握基本的赞美技巧,生成在“自觉章”“微日记”等班级事务中运用激励机制解决问题、自主管理的具体方法。

3.通过转变班级事务管理的视角,建构有利于自觉品质发展的班级人文氛围。

四、过程

(一)暖身活动:指纹画

1.出示用不同的手指创作的指纹画。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十个手指的纹路特点。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个创作成一幅画。

3.班级交流:

你画的是什么?

用了哪个手指?

你为什么挑选这个手指,它的纹路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个手指听了你对它的赞扬,你觉得它的心情会怎样?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手各有各的特点,每个手指的指纹又与众不同。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生活中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和美好。正如大屏幕上的这段话所言(播放音乐、图片出示:蜜蜂、大树、云朵):

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欣赏自己,它欣赏自己能为人类奉上甘甜;大树,在夏日炎热里欣赏自己,它欣赏自己能为人们撑起一片绿荫;雨滴,从云朵中坠落时欣赏自己,它欣赏自己能灌溉一片土地……

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闭上眼睛冥想,在美妙的音乐中,用心回忆,仔细发现生活中本就存在的各种不同的美好。(音乐伴奏)

活动说明: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启发学生乐于观察、发现、赞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美。运用拟人的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被赞扬的驱动力,为后续活动埋下伏笔。

(二)转换环节:微言大义

1.在和学生互动、音乐冥想中,自然引出班主任自己想到的事:

最近,陈老师收到音乐耿老师的一条微信(出示媒体):陈老师,最近中午我忙着带合唱团排练,经常匆匆吃完饭,饭盒都没及时清理就走了。这两天当我再回办公室时,意外地发现不仅饭盒被清理了,连办公室的垃圾桶也被倒干净了。我一开始不知道是哪个热心人做的好事。后来,我偶然撞见是你们班级的小孙午餐结束后到我办公室悄悄来清理的。你知道,人忙的时候能得到帮助那感觉真是太好了! 您可要在班级里好好表扬他哦!我真的很感谢他!

2.采访小孙

介绍一下这件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想法。

有没有想过你帮助了耿老师以后她会这么开心,还让陈老师在全班面前好好表扬你?

被人表扬的心情是怎样的?endprint

被表扬之后你还会继续帮助耿老师或者其他人吗?

期待小孙能带着这份被表扬后激动的心,帮助更多人,收获更多幸福!

3.教师小结

小孙平时在大家眼里是一位有点调皮好动的孩子,其实他更有热心助人的一面。耿老师发现了他的这个优点,并大大赞扬了他的这个优点。大家看,小孙这会儿帮助别人的劲是不是更足了。这就是赞美的力量!内心有动力,行动更有劲,形象就更阳光!

活动说明:以音乐冥想为过渡,通过班内典型事件介绍和典型人物的互动,让全班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赞美在激励、巩固良好行为方面的作用。

(三)练习环节:心心相印

同学们,你们也想体验一下赞美激励自己变得更好,成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1.游戏方法

每一个学生写下自己最显著的优点。

随机抽选同学,全班竞猜他/她的显著优点,并予以赞美和表扬。

猜对时询问被赞美表扬后的心情,以及今后继续保持、发扬这个优点的意愿。

未猜对时询问猜测者说的那点是否也是自己的一个优点,以及听到别人表扬自己这个优点时的心情以及今后继续保持、发扬这个优点的意愿。

未猜对三次则请当事人自己说出那个优点,并提请全班同学更多留意、激励该生保持和发扬这个优点。

2.赞美要求:回忆同窗四年的经历,透过某个具体的事件说出该同学的一个优点。赞美时眼睛要注视着对方,态度诚恳,有真情实感。

3.教师小结:真诚且有事实依据的赞美不仅可以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暖洋洋的,而且还能激励我们不断进步,成长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

活动说明:通过游戏让更多学生体验赞美在激励、巩固良好行为方面的作用。

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练习发现别人优点的技能。掌握基本的赞美技巧。

潜移默化地转变班级人际氛围,从爱挑别人毛病到喜欢发现别人的优点。

(四)落实环节:“微日记”里的风云变幻

赞美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当面赞美,也可以通过写信、电话等各种方式。这学期我们班级“微文化”特色增添了一项“微日记”活动。陈老师从中了解了班级里很多有趣的故事,却也意外地发现了小干部们的一些烦恼。大家能不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本领给他们支支招,让班里每个同学更多地表现出阳光男孩、阳光女孩的一面,让执勤班长不再烦恼?

1.选读日记(出示媒体)

今天是周四,同学们和往常一样,都佩戴着红领巾,向执勤老师敬礼,进了校门。

今天下午班主任陈老师要外出开会。午间自习,小孙和小梅在教室里追逐打闹,影响其他同学写作业。我叫他们停下来,他们不听。后来小梅碰到小董,让她的右臂被桌椅夹伤了。小梅居然不肯认错,还躺在地上哭,班级里顿时乱成一锅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还好杨老师走过,班里终于恢复了平静。我好希望我们班能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啊!(值日班长:小陆)

2.小组讨论

如何运用赞扬的方式激励同学的自觉行为?

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拟定“自觉章”的具体标准与奖罚方式。

商定“微日记”的撰写格式:将日记本分成两栏,左边记开心的事、值得赞扬的事,右边记烦恼的事、需要改进的事。

3.教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感受到赞美的神奇作用。大家也商定了在“自覺章”和“微日记”中使用这股神奇力量的具体方法。那我们约定今后这样做了哦!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赞美的激励下有更自觉的行为表现,化身阳光男孩、阳光女孩,拥有幸福、快乐的每一天。(音乐响起)

活动说明:通过对赞美方式的列举,自然引出“微日记”“自觉章”等学生们熟悉的班级事务,将抽象的德育引导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行为改进和品质培养找到落脚点。

在体验过赞美的激励作用后,通过为小干部支招的讨论活动,将所学的赞美技能与班级事务管理联系起来,让更多学生乐意在有激励的氛围中表现自觉。

以“自觉章”细则和“微日记”格式重新商定的这两项具有操作性的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在难度适宜的活动中自主生成“自觉”品质的具体表现和激励机制,并自然地建构起适宜“自觉”品质持续发展的班级人文环境。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会先通过体验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相关能力;再通过适合该项能力发挥、发展的支持性班级环境建构,将一节班会课的教育成效延续下去,从而在行为巩固的过程中切实地孕育品质。引入心理学的教学策略,换一个启发、协助、激励的视角[2],用心灵的成长推动道德的成熟,小学心理班会课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翻译. 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阳志平等编著.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上海,200032;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200032)

编辑/杜文姬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班会课积极心理学小学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