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

2017-10-20 03:33刘大会龚文玲詹志来彭华胜王晓陈科力黄必胜郭兰萍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天麻

刘大会 龚文玲 詹志来++彭华胜++王晓 陈科力++黄必胜++郭兰萍

[摘要]天麻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名贵中药材。天麻产地最早的记载为魏晋时期《吴普本草》所述的山东泰山和河南嵩山,并一直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但从民国开始天麻产地发生了较大变化,道地产区向西迁移到西南地区。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考证和实地走访调查,探讨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过程与产地变迁情况,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历史和当前主流产地,并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分析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产地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麻; 本草考证; 道地产区; 栽培产区; 产地变迁

Study on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Daodi herbs production

origin of Gastrodia elata

LIU Dahui1, GONG Wenling1, ZHAN Zhilai2, PENG Huasheng3, WANG Xiao4,

CHEN Keli1, HUANG Bisheng1*, GUO Lanping 2*

(1Pharmacy Faculty,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65,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l

Science, Beijing 100700, China;

3 Pharmacy Faculty,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4 Key Labora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Shandong Analysis and Test Center,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Gastrodia elata has been used in China for more than 2 000 years and it is a kind of valuab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originrecords of G elata were Mount Tai of Shandong and and Mount Song of Henan, which began in Wupu Bencao of Wei Jin Dynasties, and Tai′an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had been the Dodi herbs production areas But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G elata origin has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Dodi herbs production areas moved westward to the southwestIn this paper,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visits, we studied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Dodi herbs production areas of G elata The cultivation history and current main producing area of G elata was also introduced On this basis, we profoundly summarized the reasons of Dodi herbs production areas formation and changes from the nature, society, transportation, humanities and germplasm resourcesCombining the ancient herbal medicin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producing areas, the planting strength of G elata c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G elata.

[Key words]Gastrodia elata; herbalogical study; Dodi herbs production origin; cultivated area; changes of producing areas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為兰科天麻属植物,以赤箭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并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应用历史,为我国名贵中药材。长期以来,天麻一直以野生药材入药,并从魏晋时期就以山东泰安及其周边地区为道地产区并延续至明清。近现代,因药材需求量大幅上升,导致野生天麻资源大量采挖而逐步衰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天麻逐步转为人工栽培,其道地产区由于朝代更替和人文与自然环境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现以云南昭通、陕西汉中、湖北宜昌、安徽六安和贵州大方为天麻主流产区。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证,结合现在野生和栽培产区的实地走访,对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变迁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天麻人工栽培历史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方面探讨了天麻道地产区形成与发生变迁的原因,从而为天麻质量评价和栽培生产研究提供借鉴。endprint

1野生天麻道地产区形成与变迁

11秦汉至唐代,产区在黄河流域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没有记载天麻的产地,仅描述天麻“生山谷”的生境特点。魏晋时期《吴普本草》[2]开始记载天麻“或生太山,或少室”。太山即今山东省泰山一带,少室则为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一带(少室山)。《名医别录》[3]进一步补充“生陈仓、雍州,及太山、少室”。陈仓为今秦岭以北的陕西宝鸡市,秦、汉时期的雍州为今陕西省西部、甘肃部分以及宁夏大部份地区。南朝《本草经集注》和唐代《新修本草》均是沿用了《名医别录》记载,未新增天麻产地。

从秦汉至唐代,天麻记载有四大产区,分别为我国东部山东省泰安县的泰山,中部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西部陕西省宝鸡市及其相邻的陕西、甘肃、宁夏交界的地区,四大产区均是紧邻黄河,位于黄河以南的黄河流域。此后,“太山”、“少室”在后世本草中常被沿用。

12宋元时期,产区集中在黄河下游,并扩增到汉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宋代《开宝本草》[4]记载:“天麻,生郓州、利州、太山、崂山诸处,今多用郓州者佳”。郓州即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部的东平县和郓城,利州即今四川省的广元市,崂山即今河南省登封县的嵩山一带(崂山)。《开宝本草》首次描述古郓州产天麻质量最好。《本草图经》[5]将天麻分为赤箭和天麻2味药,赤箭在《名医别录》基础上,新增“今江湖间亦有之,然不中药用”;天麻则在《开宝本草》基础上,新增“今京东、京西、湖南、淮南州郡亦有之。嵩山、衡山人,或取生者蜜煎作果食之”。“江湖间”应为今安徽南部、江西北部一带和浙江省湖州一带。《本草图经》认为这些地方虽产天麻,但药效不好。京东、京西应是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东边和西边,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的东部和西部地区,湖南应是现今湖南省全部和湖北荆山、大洪山以南,鄂城、崇阳以西,巴东、五峰以东地区,淮南应是现今安徽、江苏的南部和江西、浙江的北部地区;嵩山应是现今河南登封县的嵩山,衡山应是现今湖南衡阳市的衡山。《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6]记载“注云出郓州。考今之所出,赤箭根苗,乃自齐郓而来着为上”;《证类本草》[7]记载:“今多用郓州着佳”,两者均进一步强调了郓州(今山东东平县和郓城县)为天麻道地产区,药材质量优良。

宋元时期除沿用魏晋时期山东泰山、河南嵩山2个传统产区外,天麻产区明显向南部扩展到四川广元、湖南衡山、湖北荆山和江淮一带等新产区,这些新增产区已远离黄河,紧邻汉水、长江,位于汉水、长江以南的区域。同时,明确了山东泰安市的东平县和郓城县(古郓州)为天麻主产地和道地产区。而陕西宝鸡(古陈仓)和陕、甘、宁的相邻地区(古雍州)两大产区逐步消亡,后续本草不再沿用。

13明清时期,产地集中在黄河下游,并扩增到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明代《本草品汇精要》[9]记载“赤箭,道地为兖州”和“天麻,邵州、郓州着佳”。兖州为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一带,邵州为今湖南邵阳市和新化县一带,进一步明确山东泰安的东平、郓城及其相邻的济宁市兖州区、湖南的邵阳和新化为天麻道地产区。明代《药性粗评》[9]则记载:“生山东州郡平泽,今湖南、淮南(安徽)州郡亦有之。”山东州郡平泽可能指山东菏泽一带。清代《医经允中》[10]记载“出山东郓利二州山谷”。其进一步强调了山东省泰安市东平、郓城为天麻主产地。

明清时期天麻产地进一步向南扩展,在前朝山东郓州天麻道地产地的基础上,新增了山东济宁市(古兖州)和湖南邵阳、新化为天麻新产地和道地产区。另外,清代一些地方志也记载了天麻新产地,如光绪《叙州府志》记载:“贡天麻为叙府之要务,每年派员从乌蒙之小草坝购得,马帮入川,载以官船,直送京都,皇上分赠诸臣,文武要员以获此赏为荣。”乌蒙小草坝为现今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乡,此地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为现代天麻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14民国,产地迁移到汉江上游和金沙江流域民国《药物出产辨》[11]记载:“四川、云南、陕西、汉中所产着均佳。贵州亦有产,但全无气味,不适用。”该书新增加了云南、贵州2个新产地,并认为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12]则记载“真正之天麻,多半出于四川,但西藏方面亦有之;四川之雷波、马边、峨边、屏山诸县均产之;而大宗货物,仍多来自夷地(苗人住处),如小凉山中之中山坪、大谷堆、滥坝子,大凉山中之锣鼓拉达等处”。则是明确了四川天麻主产在凉山州和宜宾市。

民国时期天麻主产地则进一步西迁,迁移到金沙江边上的四川(主要为凉山州和宜賓市)、云南(主要是昭通)、贵州(主要是织金、纳雍、贵定)以及陕西汉中产区等新产地。这一时期,天麻道地产区和主产地西迁到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而宋元时期本草记载的山东泰安、济宁和湖南邵阳和新化等地不再有记载。

15当代1959年《中药志》[13]记载“主产于云南昭通、镇雄及四川峨眉、乐山、宜宾,贵州织金、纳雍、贵定等地;此外陕西、湖北及东北各省亦产。以云南昭通产着最佳,销全国并有出口。”1959年《药材资料汇编》[14]记载“云南昭通所属鲁甸和海螺坝,永善、镇雄、彝良的小草坝,绥江、盐津(老雅滩)为主产地区。四川宜宾、马边、叙永、雷波、雅安、荥经、洪雅、乐山、峨眉高庙一带。又川北之巴中、万县临近地区,亦多见产,以上统称川天麻。贵州之兴仁、毕节、织金、瓮安、贵定、都匀所产称贵天麻(亦称川天麻)。此外,如湖北咸丰、鹤峰、巴东所产称什路天麻。河南南阳专区、陕西汉中地区西乡、宁强、大安、镇巴、佛坪、石泉、甘肃文县等地,都有野生,称西天麻(亦称汉中天麻)。以云南昭通海螺坝、彝良小草坝及四川荥经所产为上品,尚有云南永善、绥江、镇雄、盐津及四川雷波、马边、叙永等地所产,其品质佳者居多,统称川天麻”。1975年《全国中草药汇编》[15]记载“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此外陕西、河北、安徽、江西、湖北及东北各地也有产”。1977年《中药大辞典》[16]记载“主产贵州、陕西、四川、云南、湖北等地”。1989年《中国道地药材》[17]记载“天麻主产我国西南诸省,东北、华北亦有分布,云南昭通产者最为驰名。近代野生天麻的道地产区在西南,尤以“贵天麻”最为驰名”。1995年《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18]记载“野生天麻,为四川、云南两省有名的地道药材。主产于云南昭通、彝良、镇雄、永善……鲁甸,四川荥经、古蘭、叙永、宜宾……等地。贵州毕节、大方……遵义产量也多,但质量不及四川、云南好。此外,陕西汉中、安康、商丘,甘肃甘南、文县、陇南,河南西陕、卢氏,湖北孝感、大悟,吉林浑江市、通化等地亦有产。以云南昭通彝良,四川荥经所产最有名。” 1999年《中华本草》[19]记载天麻:“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国,并出口”。2010年《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20]记载:“野生天麻主产于云南的昭通、镇雄、彝良、永善、巧家、鲁甸,贵州的毕节、赫章、纳雍、织金、黔西,四川的宜宾、叙永、雷波、泸州、乐山、凉山等地。上述品种,新中国成立前多集中在重庆输出,统称‘川天麻,产量大,质量好,尤以云南彝良小草坝的产品最佳,称‘地道药材,此外,湖北、陕西等省亦有部分出产,品质较逊,统称‘什路天麻”。endprint

当代以来,由于交通和信息的发达,社会稳定和经济稳步提升,野生天麻产地在全国逐步扩展。其中建国初期是以云南昭通和四川为道地产地,20世纪80年代则是以贵州、云南、四川为道地产地,品质最佳。而古代记载天麻道地产地山东泰安、济宁,河南嵩山,陕西宝鸡,湖南邵阳和怀化不再有天麻药材记载。至此,天麻道地产地由我国东部的山东泰安、济宁和南部湖南邵阳、新化变迁到西南部云南、贵州、四川交界的云南昭通、贵州毕节、四川宜宾、泸州和凉山地区。

综上所述,野生天麻在2 000多年的发展中存在由黄河流域中上游逐步向下游集中,并由黄河流域下游逐步南扩和西迁移到汉水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后从长江中下游西迁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的过程。最早由山东泰山、河南嵩山、陕西宝鸡和陕、甘、宁夏交界地区逐步向东部黄河下游集中,宋代逐步集中到山东泰安东平、郓城,同时向南扩展至四川广元、湖南衡山、安徽等地,并强调了山东东平和郓城为道地产区;明代强调了山东东平和郓城道地产区基础上,增加了山东济宁市和湖南邵阳、新化新道地产区;清代开始出现昭通彝良产地;民国认为四川、云南和陕西汉中为道地产区;建国后发展为云南昭通、镇雄,四川峨眉、乐山、宜宾及贵州赫章、织金、贵定等地为道地产区,并认为云南昭通产最佳。现代则多认为贵州大方、云南昭通和陕西汉中为天麻道地产区。新中国成立后野生天麻的新产地不断被发现和增加,但由于天麻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及野生天麻自然更新缓慢,人为大量采挖,迅速导致了天麻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野生天麻资源逐步衰竭濒危,已分别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中国植物红皮书》列为国家保护Ⅱ级品种。目前我国野生天麻已经形成不了商品,商品药材基本靠栽培药材供应。

我国野生天麻各个历史时期产地分布见图1。

2天麻栽培历史及主要栽培区

21天麻栽培历史天麻在我国虽然有2 000多年的应用历史,但因对天麻植物学特征和生长发育习性不清楚,古代和近代一直未实现天麻人工栽培,仅靠采挖野生资源供药用。1911年,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发现了天麻和蜜环菌的相互共生关系。1958年,我国学者开始报道天麻栽培方法[21]。此后,四川、北京、云南等地学者先后开展天麻人工栽培技术攻关,其中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和云南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周铉是攻克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的关键学者,并在全国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分别被称为“北天麻”和“南天麻”。

徐锦堂于1959年在湖北利川开始开展天麻人工栽培研究工作。1963—1965年先后在湖北利川和恩施,四川古蔺和峨眉山,重庆石柱县等天麻产区,对野生天麻生长的生态条件、繁殖方法、生长规律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分离得到蜜环菌菌种。1965年利用野生蜜环菌菌材伴栽天麻获得成功,首创了利用蜜环菌侵染过的野生树根做菌种培养菌材的方法,结束了我国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1972年,同他人协作发明了“天麻无性繁殖——固定菌床栽培法”,取得了高产稳产的效果,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推广。1980年,发明的“天麻有性繁殖方法——树叶菌床法”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80—1981年,进一步从天麻种子发芽的原球茎中分离、筛选出12种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菌,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天麻种子发芽与真菌的营养关系,同时应用于生产,使天麻种子发芽率提高到30%左右。1993年,同冉砚珠编著出版了《中国天麻栽培学》,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天麻人工栽培相关理论和技术。

周铉于1966年至1979年在云南昭通彝良县小草坝下放驻点,从此在小草坝朝天马林场开始了长达13年的天麻无性、有性繁殖方法研究与实践。其发明了“带菌须根苗床法”,首次实现了天麻种子有性播种繁殖。1974年和1981年,分別发表了“天麻有性繁殖[22]”和“天麻生活史[23]”论文,介绍了其成功利用天麻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和生产商品麻的方法。1987年,合作出版了专著《天麻形态学》,详细介绍了天麻形态解剖学工作和天麻栽培研究情况。1988年,主持完成的“中国天麻属植物的综合研究”,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另外,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南川药物种植研究所刘玉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方媛,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沈栋侠,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杨涤清,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黄正福,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庄毅、王永珍,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园林科学研究所)牟必善、袁崇文等学者在20世纪60—80年代初也先后从事天麻栽培研究,均为解决我国天麻资源短缺、探索天麻栽培技术做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国科研人员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天麻两菌优良菌株筛选和生产技术、杂交育种技术、有性高效繁育技术、规范化栽培(GAP)技术、产地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并在陕西、湖北、云南、贵州、安徽、四川等省份进行推广,涌现出一大批“天麻之乡”,缓解了天麻药材原料需求,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有效途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天麻主要栽培产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先后在云南昭通、湖北利川、陕西汉中等地开展天麻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发展形成我国天麻新的产区。《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18]记载“以陕西汉中地区的城固、宁强,湖南怀化地区的通道,湖北的利川等地栽培较多,湖南怀化所产质量较好”。近年来,笔者对全国天麻主要栽培产区进行了调研,当前主产区主要为云南昭通市的彝良、镇雄、大关、永善和丽江市的永胜、古城、宁蒗,贵州大方、德江、施秉,湖北宜昌、恩施、房县、罗田、英山,安徽岳西、金寨、霍山,陕西汉中宁强、略阳、勉县,四川广元、南充、荥经,重庆万州、云阳,河南商城、西峡。另外,在浙江丽水、甘肃文县、天水、西藏灵芝、湖南怀化、吉林抚松和长白山、北京怀柔等地区也有少量引种栽培。当前天麻栽培产地与历史上提及产地基本一致,见图2。endprint

3天麻道地产区形成与变迁的原因探析

31自然环境与气候天麻是与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具有避光性、向气性和向湿性,喜凉爽、潮湿的环境,为异养型的兰科植物。天麻生境范围较窄,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2425],一般生长在海拔800 ~2 800 m山区,产区适宜温度为-5~30 ℃,年降水量在900~1 200 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40%~60%。而且,由于同天麻共生的萌发菌和蜜环菌均以落叶阔叶林的落叶和树根、树段做养料生长,野生天麻多生活于植被丰富森林的林下阴湿地带。

生态环境是影响天麻自然分布和道地产区形成的首要因子,野生天麻一般生长在气候适宜、植被丰富的森林或竹林下。天麻喜阴湿环境,野生天麻产区均在黄河、汉水、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等雨水较充足、空气和土壤湿度大的区域。而南部和北部的低海拔平原或丘陵地区,由于温度过高或过低,气候干旱或湿度过大,没有落叶阔叶树林等自然生态环境限制,没有野生天麻的自然分布。也正是天麻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生在山区林中,发现和采挖困难,也促使天麻药材稀缺和名贵,多作单方入药。另一方面,天麻没有根和叶,对生态因子敏感,气候和植被环境的变化对天麻的生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彭华胜等[26]认为历史上山东泰安天麻道地产区的形成与消亡同古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古代山东一带气候比现今湿润,植被丰富,适宜天麻生长;近现代,山东绝大部分地区较干旱,加之人为破坏植被,导致原始森林的消亡,已经不再适宜野生天麻生长。古陈仓、雍州天麻产区消亡可能同气候变化和植被破坏也有关,现在该区域土地退化现象日益严重[27],加之后期气候干旱,不再适宜天麻生长,见表1。

32疆域变迁和地缘政治格局古代、近代中原王朝疆域和地缘政治格局对天麻产地变迁影响较大。如历史记载秦国“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雍州、陈仓属于秦国领地;秦汉到唐代,多选择陕西西安(古称长安)为都城,雍州、陈仓和嵩山则刚好紧邻西安(分别位于西北部和东部)。宋朝开始,不再定都长安,雍州、陈仓两地长期处于西夏、辽(契丹)、金(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统治,故唐朝以后雍州、陈仓两大天麻产区逐步消亡,而西安西南部的利州(四川广元)成为天麻新产地;北宋定都开封,南宋定都杭州,故宋朝时天麻产地保留了山东泰安、河南嵩山,并增加了开封东部和西部及南部的湖南、淮南等新产地;宋、元、明、清时期,济南、泰安一直是中央政权设置的重要州府地,故山东东平县(郓州)、济宁市(兖州)天麻道地产区一直被流传下来;元、明、清时期中央政权疆域扩展,加强了对西南的统治,在四川宜宾设置叙州府、云南昭通设置乌蒙府(后为昭通府),四川宜宾周边和云南昭通小草坝天麻产地逐步被发现;清末和民国时期,外强入侵加上战乱导致生态植被破坏,至此山东东平县、济宁市天麻道地产地也逐步消亡,而受外强入侵影响较小的四川、云南、贵州逐步发展成为天麻主产地、集散地和道地产地。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全国中草药运动,则促进全国各地天麻新产地的发现。

33交通因素受自然生态环境所限,野生天麻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交通运输不便就限制了天麻的发现和运输出去。秦汉时期,雍州、陈仓两大天麻产地正位于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上,促进了天麻药材被发现和运送到京城。山东泰山、河南嵩山、湖南衡山则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地,寺庙修建和文人墨客的访游,促进了这些地方天麻药材产地的发现。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在汉中大战,促进了四川广元、陕西汉中天麻产地的发现。明、清在云南会泽设铸钱局(当时中国第二大铸钱局),昭通府的繁荣,促进了昭通、宜宾等地天麻产地的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交通条件改善,促进全国天麻适生区产地的发现。

34药材集散地明清在四川宜宾设置叙州府,民国时期因日本入侵迁往陪都重庆。《叙州府志》记载:“贡天麻……马帮入川,载以官船,直送京都……”。《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13]记载“在叙府售价,每百斤可值银145两;天麻亦川省大宗出口药材之一,自民国20~22年间……,占川省输出药材之第二位”。《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28]记载“产者过去多为川帮所经营,故均称为川天麻”。《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21]记载“上述品种,新中国成立前多集中在重庆输出,统称‘川天麻……”。从上可知,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四川宜宾和重庆是天麻药材集散地,收购天麻在宜宾或重庆装船走长江水路运到京城和全国各地,久而久之,就将集散地作为优质产地,称为“川天麻”。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四川宜宾、凉山、泸州等地现基本不出产天麻,仅有四川广元、南充、荥经、峨眉等地产天麻,产量均不大。重庆市的天麻产量也不大。故“川天麻”应多因集散地而来,统指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域的天麻。

35过度采挖导致野生资源耗竭天麻生长发育习性和生殖遗传特性独特,对野外生态环境要求苛刻。几千年来一直靠采挖野生资源,为名贵中药材,日益增大的用药需求导致野生药材的过渡采挖,资源衰竭。古代陈仓、雍州、嵩山、泰山产地,近、现代不再发现其野生资源,可能同人为过度采挖,导致资源衰竭有关。近年来,由于人为无序采挖和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导致我国各地天麻野生资源日渐枯竭,现野生天麻已成为濒危物种,已经形成不了商品产量。

36人工种植和引种栽培长期以来,由于对天麻植物学形态特征和繁育与生长特性没有弄清楚,天麻一直没有实现人工种植。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天麻人工种植的探索。其中徐锦堂分别在湖北利川、恩施和陕西汉中,周铉在云南昭通彝良开展天麻人工栽培,并先后获得成功,促使陕西汉中、湖北利川、云南昭通彝良和镇雄成为栽培天麻的主产地。随着天麻人工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全国其他地区分别到上述产地进行天麻引种栽培,其中安徽岳西、金寨、霍山,湖北宜昌、英山、罗田,贵州大方、德江,湖南怀化,甘肃文县,云南丽江,河南商城和新县、四川广元等地引种栽培获得成功,逐步发展成为天麻的新产地和主流产地,现在以安徽岳西和金寨,湖北宜昌夷陵區和黄冈罗田县等产区的产量最大。endprint

37种质资源古代根据天麻箭杆为赤红色的形态特征,将天麻称为赤箭。周铉等[29]对天麻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箭杆颜色、块茎形状和含水量将天麻分为红天麻(天麻原变型)、乌天麻、绿天麻、黄天麻和疣天麻5种变型,以红天麻、乌天麻2种变型资源最丰富。红天麻含水率高,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力强,主产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诸省,遍及西南至东北全国大部分地区。乌天麻含水率低,耐旱力低,喜冷凉气候,仅分布于云南东北部及西北部、四川与贵州西部,海拔1 400~3 200 m山地。古代因疆域和交通所限,仅发现全国分布广泛的红天麻变型,并将山东东平、济宁和湖南邵阳、怀化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后来随着疆域扩展和交通便利,逐步发现西南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天麻变型,并发现其含水率低、质量佳,逐步将这些产地定为主产地和道地产区。

4结论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天麻为我国名贵中药材,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其道地产区形成和变迁受到自然、社会、交通、人文和种质资源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我国天麻产地出现了由东部向西南,由黄河流域向金沙江、汉江和长江流域的远距离迁移;药材来源由完全野生向全部家种的转变,药材种类由红天麻向红天麻、乌天麻等多种类的变化。加强天麻道地产区形成和变迁的研究,明确不同时期、不同产地、不同来源、不同种类和不同生产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可为全面深入评价天麻质量与临床疗效和推动天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神农本草经[M] 尚志钧校注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31.

[2]吴普吴氏本草经[M] 尚志钧辑校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5.

[3]陶弘景名醫别录卷一[M] 尚志钧辑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

[4]卢多逊,李昉 开宝本草 [M] 辑复本尚志钧校注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

[5]苏颂 本草图经下卷[M] 尚志钧辑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

[6]郑金生 中华大典 医药卫生典药学分典四[M]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出版社,2012:561.

[7]唐慎微证类本草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166.

[8]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 陆拯校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56.

[9]许希周 药性粗评中药本草全书五六卷[M]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00.

[10]李熙和医经允中[M] 朱辉等校注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7.

[11]陈仁山药物出产辨[M]台北:新医药出版社,1930:60.

[12]赵橘黄 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M] 樊菊芬点校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1.

[1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88.

[14]药材资料汇编编审委员会 药材资料汇编[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20.

[1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9.

[16]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 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429.

[17]胡世林 中国道地药材[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60.

[18]冯耀南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29.

[19]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 第24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716.

[20]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5.

[21]胡胜傅,白风 四川古苓的天麻栽培方法[J]. 中国中药杂志,1958,4(1):22.

[22]周铉天麻的有性繁殖 [J]. 植物学报, 1974, 16(3):288.

[23]周铉 天麻生活史 [J]. 云南植物研究,1981, 3(2):197.

[24]石子为,马聪吉,康传志,等 基于空间分析的昭通天麻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8):3155.

[25]李隆云,肖小河,秦松云,等道地药材的形成与分化探讨[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2):104.

[26]彭华胜,王德群 生态因子与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2(2):6.

[27]张全明,王玉德 中华五千年生态文化下册[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975.

[28]张贵君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731.

[29]周铉天麻形态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7

[责任编辑吕冬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麻
The life of Xuan Zhou, founding father of the Gastrodia elata cultivation and industry in China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鬼督邮”考辨——天麻为什么有鬼督邮之名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RP-HPLC法同时测定7个产地天麻中5种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