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风险探究

2017-10-20 15:41孙强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7年20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

孙强

摘 要: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为背景,对固定资产审计风险进行了阐述,并就规范固定资产审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风險

一、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简介

固定资产审计风险是指固定资产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虚报或隐瞒不报等情况,由于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致使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报告信息失真。要识别固定资产审计风险就必须了解固定资产的错弊表现和风险迹象。

固定资产审计具有以下特点: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多,专业技术性强,审计方式复杂,涉及范围较广,知识层次要求较高,相对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难度更大,这就导致固定资产审计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关注,对审计风险进行分类汇总,有利于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正确认知审计风险。运用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把风险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并最终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常见形式

1.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中主体,其风险意识、技术能力和道德素质都对审计工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对风险进行把控,制定明确的审计计划,并有针对性的关注容易发生风险的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只有素质过硬的审计人员,才能忠于行政事业单位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时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效益性负责,审计结论才能作为重大决策的依据。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提高政治素养、严守职业操守,掌握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审计技能。如果审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对繁杂的审计程序进行缩减,就会造成审计结论的失真,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2.审计技术与方法运用的局限性

审计技术和方法存在的局限性也是现代审计自身的缺点。例如,审计抽样方法的应用,审计人员抽取总体样本的一定比例进行审计,这样所得出的审计结论本身就会存在误差,导致审计结论不够准确,这也给审计带来了风险。例如,审计分析复合法的应用,使审计程序更加烦琐,审计工作效率下降,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3.被审计单位不配合审计

被审计单位不积极配合进行审计,提供的会计资料不真实或者不完整,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也使得审计人员不能了解被审计单位真实的财务收支情况,也就不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致使审计人员做出了错误的审计结论,这也就造成了审计风险。

4.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量日渐加大,相应的审计时间却越来越紧,这种现象造成了审计工作不够细致,取证极少,审计程序不合规定等问题。审计任务重、时间要求紧,审计工作不细致,导致审计质量日渐下降,这些都将引发审计风险。

5.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审计工作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综合性特征。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不仅要对财务专业知识进行熟悉运用,还要掌握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与此同时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组建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审计团队,是保证固定资产审计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

三、固定资产审计存在风险问题

1.管理机构不明确

单位未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造成了某些部门同时负责资产管理的情况,固定资产管理责任未予明确,而这些部门的本职事务也很繁忙,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无人管理,最终致使固定资产流失。在对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部门之间权利、责任划分不清,未将权利、责任明确到人。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如果没有一个独立的部门来管理资产,久而久之资产将会被单位人员忽视,一些不法人员将会对资产进行私用甚至变卖,导致资产的严重流失。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并没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的局面。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是:管理存在重大缺陷,采购制度和管理约束制度急需完善,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现象。在当前的管理体制中,新型技术使用较少,从本质上发挥不出管理制度的真正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并没有在单位内部普及,会计水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记账阶段,这也就造成了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四、规范固定资产审计的对策

1.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首先要做到登记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时间、使用年限、品牌型号、规格数量等进行记录。要提升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培训,把保管好固定资产提升到防止资产流失的层面上,充分提高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的保护心理。同时单位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避免资产流失。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要由原先的收付实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凡应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资产价值,所以需要参考企业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计算,同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在购置时一次性列支,并且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以此来当作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当今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部分来源于国家拨款,一部分来源于自筹资金或经营收入。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资金的来源,分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只有这样,才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真实且准确的反映,进而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使用、调拨、处置等项工作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进行购置之后,要对固定资产建立入库制度,并对固定资产进行记录后办理入库手续,手续可以依据原本的物品发票内容进行填写,最后需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仓库的相关负责人进行签字,当使用部门领取固定资产时,再由领用人员进行出库签字,并办理出库手续。另外,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必须达到一卡一物的要求。卡片上需要记载的内容有: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时间、使用时间、单价、数量、金额等相关内容。而单位建造的固定资产需要在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之后,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后进行登记入账。使用部门应该向物品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告,得到上级领导的批准以后,在进行采购。而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调拨时,同样也需要向上级领导提交调拨报告,得到批准之后,方可调出。固定资产卡片账需要记录好调入、调出部门,便于日后固定资产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江培泉.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分析與防范.中国总会计师,2013(08).

2.李平.加强行政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农场经济管理,2005(06).

(责任编辑:何卉)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审计行政事业单位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基于云会计的A集团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实施探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