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公共空间的组织策略初探

2017-10-20 21:42严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流动性

严锐

【摘要】本文通过对宜家家居(上海宝山商场)的实地调研,以现代主义建筑最基本的空间组织原理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该建筑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其逻辑,并尝试探求适应当下国情的公共空间设计思路。

【关键词】空间组织;多米诺体系;商业公共空间;流动性;折叠

1、关于基本空间组织手法

现代主义建筑最著名的基本空间组织手法莫过于勒·柯布西耶在1915年提出的“多米诺体系”,多米诺体系是为了适应当时大规模的重建与翻新,显现出工业社会的典型特征,在多米诺体系中,勒·柯布西耶把建筑简化为楼板、柱、楼梯三个基本元素,其中楼板与柱限定空间,楼梯(或坡道)从垂直方向上联系空间,通过该体系在三维空间中的组合、变化与叠加,构成建筑[1]。我们可以从勒· 柯布西耶所提出的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自由立面)得以看出,多米诺体系实际上是能够完美契合这五点的空间组织体系。

勒·柯布西耶在采用多米诺体系组织空间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经典作品,它们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使用规则柱网,通过多层吹拔空间来强调垂直方向联系,使空间具有流动性,并在这些吹拔空间中引入坡道或楼梯来建立空间的连续感,从萨伏伊别墅到马赛公寓等一系列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的空间组织手法都是来自于多米诺体系。

2、关于空间组织逻辑

逻辑,包括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及其规律性,也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对于建筑空间的组织逻辑,笔者认为并不是一个能够从单一角度量化的概念,它关系到许多方面:如建筑材料与其适宜构筑的空间属性之间的逻辑、建筑功能与立面形式之间的逻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建筑建造使用方式之间的逻辑等等,我们可以将之提炼为以下三点:

1.空间组织逻辑的必要性来源于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2.空间组织逻辑的必要性是将设计由图纸付诸建造的必要条件。

3.空间组织逻辑的必要性是建筑物高效、实用与美观的客观要求。[2]

3、研究对象:宜家家居(上海宝山商场)

与西方不同,中国人对私密性的重视超过一切,再加之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行为观念(也包括因帝王的统治需要,从城市设计和律法上也对公共空间中发生活动的可能性予以限制),使得中国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没有广场文化传统,故中国人所定义的“公共空间”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多是过渡私人空间(如住宅)与城市外部空间的载体,通常由街区空间及室外广场活动空间来充当;而中国人所定义的“公共空间”则包括自己家门之外的一切[3];虽然近年来城市设计者们已经意识到公共空间丧失的后果而开始重新转向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塑造,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商业建筑作为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公共建筑形式,仍然會是中国人进行公共活动的主要载体,我们暂时把它称作“商业公共空间”。

而笔者认为宜家宝山商场的商业业态组织模式,是在上海这个贫富差距最为悬殊的中国第一大城市中,最能体现对普通人关怀的商业公共空间,首先得益于宜家自身的商品特性与展销结合的销售理念创造出独特的购物与活动体验,此外免费的公共停车场、平价美味的餐厅、健全的无障碍设施、儿童活动的集中场地、对任何人都不拒绝的开放姿态——如同其销售的1元钱圆筒冰淇淋一样。因此笔者相信对这个建筑的研究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4、项目概况

建筑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与汶水路交叉口,西边是大华路,建筑用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05500平方米,建筑为正南北布局,由一棟四层的商场楼及一栋六层的地上停车楼共同组成,建筑高度约31.5米,结构形式为钢结构;另外在商场楼的部分利用与停车楼之间的层高差设有两个夹层,并有少量的地下室用于布置机电设备用房。

5、外部空间流线组织

基地主入口位于东侧沪太路,入场车辆根据自驾车/出租车的不同分别被导向南侧的地上停车楼与北侧的出租车卸客点,另外自驾车也可以通过基地西侧大华路的次入口进入停车楼,货运车辆通过基地东北角的专用出入口到达建筑北端的卸货场地;非机动车辆集中停放点位于停车楼的两个车行坡道底部,行人除了通过主入口的人行道进入基地外,还可以通过基地周边绿化隔离带中的步道从各个方向进入。商场主入口位于东面停车楼与商场楼的交界处,几乎正对基地朝向沪太路的开口,并且入口上方的墙面上有醒目的标志。

建筑外立面设计上,北侧商场楼延续宜家的标志性特征——分别用彩钢板及铝扣板表现瑞典国旗的蓝、黄二色主基调,开窗很少,仅在建筑上部的餐厅、咖啡厅以及办公区域有横向的长条窗及落地窗;

南侧停车楼的部分则是裸露在外粗犷的混凝土构件、深灰色的工字钢梁及抹灰,给人一种工业厂房的印象,也符合宜家一贯坚持的低碳、节能、环保、经济的建造模式,停车楼完全暴露在外,是无围护结构的半室外空间,车库内供车辆通行的两个坡道均靠外侧设置,分别为螺旋形及直线型,坡道勾勒出的倾斜线条在三维空间中的穿插交错,以近乎结构主义的方式丰富了建筑外立面,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6、内部空间组织逻辑

通过前文的概述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建筑的设计实际上还是遵循了以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经典现代主义原则,这点从外立面上就可见一斑;从室内空间的构筑方式上可以看见明显的多米诺体系特点——不过是钢结构取代了钢筋混凝土体系,使得结构构件的尺度变小,柱网跨度更大,从而为设备的布置与空间的灵活使用创造了条件——因为本建筑无论是北侧的商场楼还是南侧的停车楼,实际上都不需要什么内墙来围合空间,空间组织更多的是呈现一种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停车楼自不必言,商场楼内的空间根据所展销商品尺度的不同,只需要调整室内轻质隔墙的位置就可以灵活划分。

建筑北侧的商场楼共4层(出于方便,我们将之简称为北楼,并用L1、L2、L3、L4来表示其楼层),L1是出入口层与家具自提区,L2是家具自提区,L3是家居用品卖场,L4是家具展间,L1与L2的家具自提区出于充分(下转70页)(上接68页)提高空间利用率的需要,将仓储与销售结合起来,采用了仓储式货架,故层高被拔高至10米,L3与L4则回复到5米左右,顾客通过主入口进入北楼后,首先会看到一个紧邻门厅的,四层通高的中庭,中庭内由自动扶梯以及两组共计八台的宽轿厢电梯作为竖向交通的联系手段,顾客先经由自动扶梯通过这个中庭上到L4,再从L4经过精心组织的流线逐层向下行走到达L1的收银台与顾客服务区,最后从主出入口离开,完成一个购物流程。从这个由上至下的购物/观展流线中,我们还能感受到F· L· 赖特的名作——古根海姆美术馆中空间组织的方式,不过在大师的作品中,那种空间被打造得更为纯粹,从建筑立面就能感受到空间的流动性。

南侧的停车楼共6层(同样我们将之简称为南楼,为了清晰表示与北楼的楼层关系,我们用P1、P1.5、P2、P2.5、P3、P4来表示),每层层高为5米左右,包括屋顶也能成为开放式的室外停车场,南楼总停车数量达到1270辆,并且停车是免费的,自驾车辆驶入南楼后,根据停车位剩余的状况有可能在南楼的任一层停车,并从这一层直接前往北楼,但这栋建筑又存在着特殊的层高关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正如同你能想象的那样,前文提到的那个中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这个中庭为核心的交通空间起到了统一南北楼竖向交通关系的作用,真正作为这栋建筑空间组织的核心而存在,它模糊了南北楼的楼层关系,使人不可思议的感受不到南北楼实际存在的楼层差及层高差,因为无论顾客是驾车还是步行,无论顾客身处哪个楼层,要通往位于北楼L4的展销空间序列入口,或是从这个建筑离开到达室外或南楼的停车位置,都必须经过这个中庭,在这个中庭中,空间也是流动的,人流也随同空间一起流动,并且因为扶梯方向被设定成只能向上,八台宽轿厢电梯被分成两组,一组为展销厅外的顾客服务,另一组为厅内的顾客服务,所以流线并不会产生冲突。顾客在到达4L后能够通过落地窗感知到餐厅的存在,这个有着813个座位的餐厅有着相当高的人气,并且有许多熟客会选择通过捷径直达餐厅,而其余的顾客则沿着被预设好的流线在建筑中行走,这里的空间组织方式有着如下的特点:从人的动线看,空间单元是线性排列的,被销售的产品与用于整体展示的样板间被沿主动线两侧布置成一个个的“島”,这些“岛”与主动线之间是并联的关系,位于主动线上的顾客被产品所吸引时会离开主动线进入这一个个“岛”,这样在给予顾客充分的购物自由的同时可以有效分离主动线上的人流,使得空間具有海绵一样的特性,“岛”在这里充当了海绵上的小孔,展销空间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弹性,而人在这些空间里又是自由的,并未被墙体所限定在空间中,因此又具有匀质空间的特点;笔者认为,这里的空间组织方式是把呈线性排列的空间单元折叠在开放的匀质空间中,好比把一卷皮尺放进一个鞋盒子里。

当顾客沿着被预设好的流线行进到餐厅时,他们可以选择在这里停歇,同时餐厅又作为一个明显的节点向顾客展示着位于它正面的宽楼梯,沿着楼梯可以向下到达3L,并且这个楼梯的背面就是那个作为竖向交通核心的中庭空间,从空间属性上,这个楼梯也是组成这个竖向交通核心的元素之一;3L的空间组织延续了4L的模式,不过由于需要布置的商品更多,流线被拉得更长,即空间单元被折叠了更多次,当顾客沿被预设好的流线行进到这个流线的尽头时,会发现两组超长的自动坡梯迎接着他们进入L2,而这个坡梯与他们从L4下到L3的那个宽楼梯仅一墙之隔,在这里,坡梯又完成了一次垂直交通空间的形态置换——正如L1~L4的自动扶梯,以及L4~L3的那个宽楼梯所起到的作用一样;诚然,坡梯的设置是出于功能的需要,为方便顾客通过购物推车来运送物品,而与此同时,这个坡梯带来了更强的空间连续感,垂直方向上的联系被加强,在三维方向上塑造了流动的空间——正如勒·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中设计的那个经典的坡道一般。

从L2到L1的交通方式仍然是这组坡梯,一方面这是出于建筑功能及层高关系的延续,另一方面坡梯强调着这两层空间的同质性。

小结:

宜家家居(上海宝山商场)通过以中庭和多种垂直空间联系方式相交织的手段所建立的交通核心组织了建筑空间,将线性排列的空间单元进行了有效引导,在这个建筑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适应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特点及构筑当下中国特色商业公共空间的一系列对策,正如宜家所代表的北欧设计风格一样,其建筑也能感受到先进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人文关怀,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全集》,博奥席耶[瑞士],斯通诺霍[瑞士]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2]《建筑空间组合论(第二版)》,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

[3]《城市广场》,蔡永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流动性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
企业财务流动性的权衡
餐饮企业员工流动原因分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