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阅读能力

2017-10-21 00:29蒋闽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文阅读教学

蒋闽生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 福建 南平 353100)

优化教学方式 培养阅读能力

蒋闽生

(福建省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 福建 南平 353100)

阅读能力是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优化教学方式,强化阅读训练,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优化教学 培养提高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随着“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其整体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兴趣的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人而异的提问设置等。

1.课前准备,调动兴趣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好奇心使学生对课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可塑性强,所以,阅读前的导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阅读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够增加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期待,在怀着兴趣的情况下,阅读的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相反,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自然阅读水平不会有所提升。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即为设置疑问。合理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设置疑问,有效提出问题,创新问题的角度,以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效果。

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可以质问:“为什么弟弟要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为什么弟弟每天要由特务押着去上课?”“在监牢里,弟弟为什么能把各门功课学得很好?”……这样,巧设疑问,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媒体运用,增强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也愈加普遍。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工作更加省时省力并具有效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通过投影、视频播放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兴趣。

语文新教材在设置上添加了许多图片,这实际上也是启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多利用现代化设备,收集、制作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听资料,图文并茂,声色具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4.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使人感同身受并记忆深刻,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情境表演,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培养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另外,注重课件制作的趣味性也是使学生深入情境,引起思想共鸣的好方式。通过有吸引力的课件播放,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在潜移默化中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宝库的‘文化钥匙’交给学生”。阅读不仅让学生学会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成为有独立阅读能力的人。

1.借助工具,读通文

阅读文章时,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是基础。教学时,可以根据低、中、高年段文章的长短,要求学生:①把课文读3~5遍;②能给生字注音、组词,在课文中认读几遍,并识记音、形、义,能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大致猜测、理解词义。

2.把握脉络,读懂意

文章中的具体事实、重要细节是主题思想的扩展、补充说明。把握脉络,获取信息,是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关键,对理解全文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时,低年级可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中、高年级可要求:①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细感悟

一篇文章通常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文章的主体思想往往隐含在一些表达优美、精彩的语段里。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重点,画出这些表达优美、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引导理解句子的含义,尝试完成课后思考题。

如第五册《晨读》中有一句“现在,他们已经懂得珍惜时间,用功读书。”句子的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阅读时,可先要求理解重点词“珍惜”,然后比较“珍惜”和“爱惜”、“珍重”有什么异同,最后用“珍惜”一词口头造句。

4.统揽全文,思写法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领悟文章内涵。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

5.拓展文本,查资料

在阅读前、或教学后,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对课文背景或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讲解,进行课前、或课后拓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提示、查字典、问家长、查电脑等方法,把感兴趣的内容、资料摘抄下来。

6.读后反思,质疑难

在阅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把不明白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在小组合作或教师讲解、点拨中重点加以理解、释疑。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养成后,能使人终身受益。习惯不是天生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师应引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保证阅读时间

除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进行阅读训练外,还必须开展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课外阅读活动,力争每人每天课外阅读500个字左右的短文。

2.精选阅读材料

选择的阅读材料,要语言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

如教了《蜘蛛的网》后,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发动学生阅读《动脑筋爷爷》一书。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

3.拓宽阅读范围

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技能的发展。我们要尽可能多地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帮助巩固旧知,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开拓视野。

4.做好阅读笔记

要求学生以勾、画、圈、点、注等方式,对课文阅读做出必要的标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采蜜本”摘录课外阅读中喜欢的经典词、句,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积累和记忆。

总之,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研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优化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各种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未来插上腾飞的翅膀。

[1]易护平.《简论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马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3]蔡国华.《语文创造性阅读多元解读策略》.

[4]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基础教育课题《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课题立项批准号NPXY153102)的成果之一。

G623.3

A

2095-3089(2017)36-0049-02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