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2017-10-21 19:52程建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程建军

摘要:针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际,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际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方向转变的要求。这对一般的普通高校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各项工作的转型变革具有指导性。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应该肩负起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基础理论扎实、动手应用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应用型人才多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其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从事与具体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本科应用型人才不仅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有比较大的差别,而且也有别于其它层次应用人才的培养,比如职业院校的应用人才培养。普通本科高校培养应用人才的教育工作有其自身特质:重在理论的基础性及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注重人才的动手能力及基于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创新开发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是当今快速发展社会中从事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工具,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必要的在校学习与实践,最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是成为未来应用人才所必需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主要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鉴于培养应用人才的方向与层次要求,其课程具有知识理论比较基础,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实践,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的机软、硬件使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不近人意,学生在后期的计算机应用效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反馈情况均差强人意。因此,本文结合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探讨。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是把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的一种对接方法与手段,既能实现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动手的转变过程,又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水平。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教学现状不能令师生满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學方案设计上,大多数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均采用一种教学方案。事实上,对于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生源地来的学生、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其原有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和操作使用能力相差甚远。面对这种学生现状,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如果全部共用一个教学方案、一种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设置,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只采用一个模式,必然会存在层次不分明、无具体目标培养计划等问题,缺乏针对学生水平差异性的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实验内容单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作为实验教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环节尤其重要,他们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最终所获得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与课堂实验密切相关。好的实验内容与实验项目设置,会帮助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但是,目前为了方便教学管理,学校统一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整齐划一,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共用一种实验内容。而且实验内容所设计的实验项目多以验证性为主,少有设计性、应用性、综合性项目设置。学生实验基本上依照基本的实验项目指导书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验证。

3)教学手段落后。实验教学过程仍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做、教师指导这样的传统模式。由于现在教学班的学生数量较多,指导教师的人数较少,大多数教学班有七、八十个学生,而指导教师只有一个,这样的安排一是教师的指导量大,二是指导的覆盖度小。而且学生课前基本不预习,在教师只演示一次的情况下,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还不甚了解,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就会比较多,这也增加了教师实验指导的工作量。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大多是共性问题,教师指导的效率并不高。没有得到及时指导的学生没有继续实验,做些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导致实验的效果与实验的质量不高。

4)教师教学方法未做相应的改进与调整。计算机基础的专任教师数量很少,每位教师同时带的班级较多,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在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上发挥的作用没有进行认真地思考,对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投入的精力有限,仍然带着以前的“惯性”在进行教学。

5)学生水平参差不平。受地域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的限制,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操作计算机熟练程度有很大差别,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接受过信息课程的教育,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计算机的操作基本熟练,但是知识的系统性不足,掌握的知识在难度和深度上还不够,在计算机的应用上还有很多缺陷;仍然有基础基本为零的学生。学生基础的巨大差异造成了课程内容选择的困难,太基础了有基础的学生听起来淡然无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度大了零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6)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节奏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新生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学习习惯、学习节奏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学习缺乏主动性,单位课时能接受的内容较少。计算机基础课程单位学时的内容非常多,很多内容都是对于计算机某门课程的概述,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7)学生的学习还缺乏目的性,主动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学生对于专业还没有清晰的概念,对于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应用还很模糊,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盲目,缺乏目的性。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养成,实验课前基本不预习,实验是边看实验指导书边做,实验的效率低,实验项目很少能够完成。独立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养成,甚至有学生在实验时提出让老师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在中学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多学习任务都是在老师的布置和指导下完成的,刚进人大学,参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的意愿不够强烈,完成项目也是敷衍了事。endprint

8)其他问题

(1)考核方式不科学。实验项目与学生人数都比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或实验项目文档进行评分,没有用于实验评定的系统,实验结果的评定随意性较大,不能反映成绩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实验考核以最后的考核成绩为主,没有分阶段进行测试。

(2)教学队伍建设困难。大多数高校专职计算机基础教师很少,实验教师数量更是少得可怜,再加上评价体系、晋升机制的不合理,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很少,导致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人员,特别是实验教师队伍工作热情不高,没有追求目标,同时也难以吸收、留住优秀教师。教师现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也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的要求。

(3)实验平台不足。供学生实验的硬件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软件和课程平台建设,特别是实验平台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实验、实验测试的需要。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是根本,“教”与“学”是“培养人才”中心下的两个基本点。要想真正达到所设课程规定的培养要求和目标,应当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目的明确、方式灵活、层次清楚地权衡与分配课程体系中两者的作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学生进人大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非常重要。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应用,要把教学与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实验教学理当推陈出新,不能仅从“教”和“学”某一方面人手,需要综合考虑,并有所侧重。

1)采用教学方案分类,教学内容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彻底摈弃一个教学方案适用全部专业,一本试验指导书适用全部学生这种现状。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方案可分为理工类、文科类、艺术体育类等。实验教学内容中的每一个项目分为基础模块与应用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每个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应用能力,应用模块按不同的大类、不同的专业设置相应的应用,这样可以更加貼近学生的实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能更好地适应学生以后专业发展的需要。

2)采用“小组教学”的形式。“小组教学”即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应是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合理搭配,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分组前先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与学生意愿分成小组,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或小教师,配置不同水平的成员,实验项目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指导,减少教师重复性指导数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能简单地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分层次教学虽然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班教学,教学的目的性较强,但这样的做法存在一些问题无法解决,若按行政班级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学班数量必定过多。若打乱重新编排教学班,理论、实验教学教学的管理比较困难,学生干部无法发挥作用,学生比较散。从后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情况看,通过测试没有学习大学计算机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

3)实验项目采用分层次的设计。实验项目可分为基础型、设计型、创新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验侧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设计型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实验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基础较差的同学从基础型实验项目开始,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型实验项目;基础好的同学可以跳过基础型实验项目,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型与创新型实验项目。采用分层次的实验项目,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而且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网络资源辅助学生学习。建立和完善课程教学平台,课程平台不仅有丰富的教学、学习资源,更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会有所不同,但仍可采用多种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的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建设课程资源平台或者MOOcs平台,没有条件的可以把知识点录成小视频放在微课上,或者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播放或下载,方便学生的学习。

5)建立健全实验考核机制。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基础型实验项目与设计型实验项目在平时由平台考核,创新型实验项目可采用学生评比与教师评议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亦可做到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与公正性。

6)建立相对稳定的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与实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与实验教师队伍由于需要的学历层次不高,所以人数一直比较少,各学校也无法引进,只能在现有教师里,相对固定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对现有实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实验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同时可适当引进一些有经验的IT从业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里来。

3结束语

目前中国的部分高校,面临着转型的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找出一条适合各校实际的实验教学模式的路子,会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