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法的实践和思考

2017-10-21 06:12吴佩信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导学案教学实践

【摘要】近几年来,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始流行。“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是自主课堂建构的一种尝试。但是,导学案在研制、使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本人在“导学案教学法”中的一些时间与思考

【关键词】导学案 教学法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11-02

一、导学式教学法简介

导学式教学法宏观上包涵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两个层面,一般称谓“三导”和“三学”。三导即:课前引导,明确目标任务引领自己求知;课上指导,点拨疑点技巧评价课堂体系;课后辅导,反馈教学信息弥补知识漏洞。它通过教师三个层次(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备课后,完成导学案,并在上课前一天发放给学生。三学即:爱学,创设艺术情景激发兴趣爱好;会学,领悟教材要义构建学科体系;学会,掌握知识技能学会合作探究。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进行预习(自学和学习小组内的互学)一般能掌握部分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圈点出疑惑的地方,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分学习小组分别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小组间互评、提问、答疑,然后由教师归纳概括给出必要结论,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课后教师对个别学生辅导。

二、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过程

1.试行前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辅导

通过系列讲座,包括《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导学式教学法的思考》、《合作探究促实效,自由发展赢未来》、《如何编制使用导学案》等,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要义,进一步增强教法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紧迫感,初步理解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过程、目的和意义。

2.试行后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学校在经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讨论后,制发了《班级学习小组编排原则》、《实施导学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主要环节》、《导学式教学法教师集体备课要求》、《导学式教学法示范课参考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参考途经》。初步确立了与新教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解决了一些任课教师的疑虑。

3.试行中注重典型引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在高一年级任课教师中开展新教法示范课研讨活动,达成几项共识:①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教法的灵魂;②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评价是新教法的关键;③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展示、点评、是亮点应该坚持;④不同学科、不同班级、不同教学风格教师应差别对待。学校对积极主动实施新教法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肯定和表彰。

4.全校合力推动新教法、完善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措施

为适应新教法,学校总务处为每个班级增设了两块学生展示板;学校学生处修改了班级考核办法;学校教务处修改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制定了《优秀学习小组评比实施方案》、《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办法》;学校制定了《任课教师的与工作考核办法》,修改了《教职工业务工作考核方案》。这些管理措施的修改和完善使新教法的实施有了制度保证,有了物质条件的支持,更具有操作性,使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更加贴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触及到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具体内容。

5.新教法的阶段性验收,明确了方向,提升了持久动力

实施导学式教学法,教改方向对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了教学过程的师生交流和学生展示、探究、合作环节。根据市局领导的指示和市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指导,我们及时召开了新教法阶段总结会,确定了以教师“课前引导、课上指导、课后辅导”为主线,达到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为目标的新教法工作思路。全校统一思想,提升动力,坚持不懈实施导学式教学法,力争取得实效。

三、实施导学式教学法初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1.解决了教师集体备课的问题,使教研活动取得了实效。教师必须集体备课,才能制发学案。学生每天向教师追要学案,客观上督促了教师备课并制发学案。

2.解决了大部分学生课前预习的问题。只有课前进行自学、小组互学、找出疑惑,才有机会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与小组互评。

3.解决了部分学生课堂上无学习兴趣,或睡觉、或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小组之间的评比,师生互动交流,教师的及时点评,提升了学生兴趣,满足了学生展示交流的心理。学生自尊心,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求知欲,提升了组织性纪律性。

四、实施导学式教学法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导学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是教师耐心、爱心、恒心的集中表现。

2.导学式教学法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机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展示什么,教师评什么,学生问什么,教师解答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是教师准备的内容,甚至是教师“无法回答”的问题。

3.导学式教学法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教育的物资消耗增大。导学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课前要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才能做到课上胸有成竹,教师课后及时辅导,才能体现对少数学生差异性教学原则。

4.高中的教法改革需要初中教法改革的支撑。实行了新教法的市直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很快接受并适应了高中的新教法。

5.从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效果分析,高中文科好于高中理科,高中理科中的化学生物好于物理数学,高中文科中的語文外语政治历史好于地理。对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效果会更好。

6.实施导学法的基础是科学编排班级内学习小组,前提是针对学生学习实际,及时编排下发学案,关键是对学生的交流展示活动放的开、收的住,灵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亮点是教师的评价。

7.课前引导、课上指导、课后辅导是贯穿导学式教学法的一条主线,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是导学式教学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10.25.

作者简介:吴佩信(1963.8-),男,汉族,辽宁朝阳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朝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研究方向:高中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导学案教学实践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