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未来校园建设中的文化传承意义及发展趋势

2017-10-21 18:41陈晓宇陈佳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传承

陈晓宇 陈佳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大学校园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校园的规划建设备受人们关注。在高校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实践中,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高校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同时,“未来设计”“未来建筑”“未来城市”等等这些关于未来的诸多设计与理论是目前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未来的发展态势下,在绿色设计和现代设计思潮下,正确看待“未来校园”与“文化传承”这新与旧的关系,给予校园设计更环境艺术化的专业建议。

【关键词】:未来校园;校园建设;文化传承

一、校园建设的地域性

不得不说,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筛选,现代大学校园的众多建筑物堪称中国近代建筑的精华,因为他们承载着这所院校、以至于整个城市的历史。基于独特地域性与人文因素的建筑之大成者,往往是那个年代众多优秀建筑师的作品,是所在大学的闪光点与骄傲,他们会在校园里更久的保存下去,并且受到更多学子们的青睐。可以说,每个校园都是一个城市的缩影,都带有独特的文化印迹,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上更突出特色理念。特色化是校园规划与建筑的精髓和魂灵,它是校园地域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的综合表达。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与燕园、清华大学的早期建筑、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馆等,这些特色建筑让人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和浓郁的地域文化品位。

一般的校园建设都是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体量、不同材料和结构、不同的空间布局的建筑总量交错组合在一起,呈现为复合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校园建筑环境整体。在新的一轮校园规划与建没中,应该进一步突出特色化理念,让新时期校园文化在特色建筑的一墙一瓦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例如苏州大学的旧址参照了当时西方大学的校园模式,在建筑格局等方面继承了西式传统。由于坐落在古城苏州,苏州大学的校园文化很自然的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碧波婉转、园林的移石造景;厦门大学的校园在不断更新建设的过程中,秉承对老校区的尊重和延续,实现有机更新和可持续更新;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从传统的造园思想出发,借鉴中、西方大学校园的发展模式,根据山形走势和环境特点创造出一个建筑空间、园林绿化、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校园。

二、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的新趋势

1、校园文脉传承与创新

校园规划首先就是要尊重学校的历史现状,充分地展现其历史的积淀和宽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改造而重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同时,以新思想、新观念、勇于创新、突破常规的矩形平面和行列式布局,追求创造多种多样的形式、注重各种功能有规律的合理组合,体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当前,传统的校园建设为了顺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的传承创新,已进入了新的调适阶段,旨在营造一个既具传统文化氛围又富时代气息的新型大学校园环境。反映在布局上的效果就是强调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变化丰富。

新校区建设的创新性思考,恰恰是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在大学新校区越来越倾向于往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今天,校园的规划建设必须本土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意识,回归到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系上来,不能抛开现状谈理想。

作为社会建设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的重担,维护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和人文传统,利用掌握的技能对我们自身的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批判看待,吸收利用,加以发扬和创新。

2、体现人文关怀, 建设和谐校园

伴随着知名度的提高,许多高校的校园景观设计已不是单纯的为师生服务,而是同时兼备许多社会功能。在规划理念上也由传统的机械功能分区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区域互动。近年来,“无边界”校园和社区的相继出现打破了原有“围墙式”的区域空间,使得“无边界校园”成为可能,例如苏州大学的独墅湖校区,传统的“围墙式校门”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小桥流水与青葱植被。而相邻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更是将无边界校园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校内的图书馆、活动中心、音乐厅等活动空间,或者室外大型景观建筑、广场、雕塑等也成为社会人士和市民的交流学习场所。这样的一个校园才是体现以人为本、兼具传统与现代多功能的葆生机的好校园。

3、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校园

建立生态循环, 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使学校的生态圈能够实现自我的再循环, 为学校的生态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在校园规划景观设计上更突出园林校园特征。园林与绿化不同程度的以自然植物为辅去衬托人造建筑之美,园林是自然之物与人工建筑之间的一种平衡,一种交织,一种对比,一种高层次的相辅相成,绿化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可持续校园必不可少的版块。新时期的校园建设,需要从绿化修饰建筑的模式发展为建筑与园林交相辉映、互为平衡的新模式。建筑和园林的互动,共同成为校园的核心要素,讓大楼依园而筑、技地貌自然分亮,形成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大学园林不同于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和私家园林的清静雅致、它要求高雅、深刻、博大。高雅者要求优美而独特,深刻者要求既有知识又有脉络,博大者要求多样统一,海纳百川。校园园林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审美功能的进化和拓展。

结论

新世纪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和转变必然要求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创新。校园规划与建设中应具有对内对外的开放意识,突出公众参与、地域文化特色、绿色设计、人文关怀等理念。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促使校园趋向品格化、个性化,从而形成独特的气韵情调和氛围,通过整体布局和微观调控协调起来,使实体象征与抽象暗示相结合,形成一个经纬交错、电象共存的文化共同体,把校园环境变成一个融传统性、学术性和创造性为一体的艺术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基础上孕育出来的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和校园文化传承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必将推陈出新日益繁荣。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文化传承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建环境环境育人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