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民宿综合体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7-10-21 20:40阮程鹏黄慧景黄淑娜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空心化综合体乡村旅游

阮程鹏 黄慧景 黄淑娜

【摘要】:近年,乡村旅游、民宿增长迅猛,成为夺目亮点。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使“空心化”的局面加剧,民宿建设者未经过系统的建设方法学习深造和实操培训,单纯的民宿缺乏创新,未能将本土特色及文化内涵准确表达,缺失了民宿真正存在的意义。目前也有很多发展创新的转型,实现体制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逐渐形成民宿综合体,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民众增收。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和创意理念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民宿;空心化;综合体;发展

一、引言

过去的60多年中,我国的农村经济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增长。随着近年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凸显,农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爆发性的民宿产业增加背景下,乡村经济体制不尽人意。面对此形势,党中央在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求金融机构一方面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化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因地制宜地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乡村民宿综合体,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此举将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游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业建设,对传承当地文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民宿发展的研究,总结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意见,以期为推动乡村民宿综合体发展提供启发。

二、我国乡村旅游存在问题

近年,乡村旅游在我国由南至北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但也出现许多问题。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在一哄而上的風光过后,已是步履维艰,难以为继。

1.无序盲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

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带泥土气息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基础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而日益下降。游客遗弃的日常生活垃圾,开发商抛弃的建筑垃圾等垃圾在乡村未得到有效治理,严重影响了乡村的环境卫生,影响了当地农民和游客的生活和健康。随着乡村旅游的推进,乡村旅游地的植被面积逐渐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建设、破坏性的拆改建、无规划的道路、餐馆、娱乐场所建设、游客的随意采摘与践踏都是乡村旅游地的植被被破坏的祸首。

2.旅游产品系列化、特色化深度化不足

第一,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许多“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的乡村游活动缺乏特色,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第二,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的深度加工,地方文化特色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品牌策划包装不力、宣传促销不积极等原因也使乡村旅游难以适应目前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与民宿发展的对策

1.民宿发展的基本条件

民宿经济以民宿为载体,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民宿想要真正成为沟通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和桥梁,至少要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一是便捷的道路交通;二是完善的配套设施,供水、供电、通讯等条件良好;三是良好的群众基础。民宿经济发展的最大依靠就是当地居民,积极引导村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住宿服务、农产品零售、建筑等行业中,打造可靠、可信、可用的村规民约,逐步形成乡村民宿的“软实力”。

2.注重民宿发展促进乡村经济

民宿的魅力在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禀赋能补足来自城市游客的需求。对比省内几个发展好的民宿经济体,我们可以发现,“民宿”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地方扎根发芽,甚至蓬勃兴旺,根本依赖的就是“融入自然,宿在景中”。一是要有触手可及的美丽景色,如舟山海岛民宿,依靠的是家门口的蔚蓝大海;二是要有可亲可玩的乡村野趣,让游客能更多的身体验乡村生活;三是要有远离尘嚣的轻松自在,如杭州市区内的民宿租金过高、人气不旺,桐庐、德清等地民宿效益可观,由此可见,民宿并不只能是“结庐在人境”,而是应该尽可能回归大自然。

3.深挖乡村内涵,树立品牌特色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丰富,有着反映人与自然的依存和延续、形态独特的乡村聚落;有着反映我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宗教理念、社会组织形式和家庭关系、古朴典雅的乡村建筑;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乡村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趣闻传说。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深层次、多方位开发设计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增强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地应加强休闲娱乐、民俗风情及“绿色产品”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乡村旅游不流于浅层次的观光游览,不局限于旅游资源的表面现象,才能更富于互动沟通与体验,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4.注重产品参与性和文化性,提高产品品质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文化性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游客、延长其参观时长的最好方法。乡村旅游要充分考虑地域性乡村气氛及农事活动,使乡村活动贴近农家生活。通过提炼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让游者体验返璞归真的乡野乐趣,满足游者寓教于乐的需要。

四、旅游民宿综合体发展实际意义

旅游民宿综合体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他从三个方面有力的推动了我国乡村的发展。

第一,它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有利于实现绿色乡村生态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因为过度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而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的开发,本身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就比较高,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势必会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第二,农旅结合,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率。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实质上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此融合有利于提高农业、农产品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其收益率。

第三,有利于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统筹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综合体可以成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通过城市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使其不仅在经济收入、乡村面貌等外在方面,还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内在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最终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五、总结

旅游民宿综合体是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力,建筑设施完善,配以民宿,休闲,娱乐等功能,是一种特殊的旅游综合体,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民宿开发模式因为其较强的商业特征而不能很好的实现综合体的完整结构目标。乡村需要市场的力量——民宿是整合资源的连接点,那么综合体就是连接点的发展线。

参考文献:

[1] 王春蕊;对城乡统筹发展中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模式的解读[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2]黄其新 . 乡村旅游:商品化、真实性及文化生态发展策略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 .

[3] 俞富强,沈培林,于伟东. “ 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商论,2011,(2).

[4]樊敏俐;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条件探析——以资阳市雁江区文龙寺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35期.

猜你喜欢
空心化综合体乡村旅游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问题探析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K金 精致细腻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