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的研究与对策

2017-10-21 23:11苏阳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苏阳

摘 要: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一直处于改革当中,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也随之不断改建创新,给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因而,建立体系完善、创新的激励体系能很大程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的效能,推动事业单位科学发展。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方式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方式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指那些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主要从事科教等领域,并由国家机关或者相应组织于国有资产的基础上建立的组织单位。而且根据职能不同,可以将事业单位分为三类,即主要从事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免费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以及以经营为主的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应的行政机关也随之建立。在社会不断发展改革的进程中,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凸显出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今天“人才强国”的大氛围下,事业单位的人才规模逐渐扩大。在这新情况下,事业单位必须创新体制,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实现事业单位平稳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动力。

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已经形成一套体系,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落后的观念。激励方式单一,薪酬激励无法充分調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不足,使得先进的激励理念无法实时引进,人才队伍的扩大,现有的激励模式已经无法满足。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先进激励理念和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事业单位也有初步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措施,但其先进性和科学性有待改善。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激励理念的更新更加缓慢,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是人,但是目前的事业单位并没有将人放在第一位,而是围绕事来进行激励。在制定激励制度的时候,没有考虑职工的精神需求,只是把职工的需求单纯地定义为物质需要。所以制定的激励方式往往是物质激励和行政激励,忽视职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缺乏与职工的沟通和联系,未得到职工认同和参与的激励制度,起不到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

(二)激励方式单一,薪酬激励机制效果有限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当中,不仅采用物质激励的手段展开激励,而且还结合职务激励、培训激励以及目标激励等手段,综合开展对于下属员工的激励,相对与企业而言,事业单位的激励手段非常的单一,单一地依靠薪酬激励机制,未在微观上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利用有限,人才的流失在所难免,虽然也采取了市场导向形式,但薪酬是由国家财政和国民经济决定,采用的是刚性工资方式。我国的事业单位在非经济性激励方式缺乏,比如文娱活动、教育培训、精神激励。单一的这种激励方式,使得人才的潜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的实际工作业绩和才能无法反映,损害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绩效考核体系与激励体系缺少协同性

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方式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而且,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绩效考核为了通过考察员工的工作表现、业绩情况,来深入了解整个单位的总体情况,完善部分问题,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他们的积极性,推动单位改革进度。现今,我国的事业单位大多由行政机关直接进行管理与领导,很容易使绩效考核体系流于形式,缺乏全面性、系统性与科学性,很难确保单位自我考评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极难推动其发展。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难以为激励制度的确立提供依据。总而言之,绩效考核与激励方式要保持统一,相互关联,这样才能保证激励制度发挥效用。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对策

(一)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的几个原则

(1)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引入专业人才,组织相应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学习。激励理论从欧美国家源生,主要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事业单位的体制与私营经济体的体制不相同,但是其激励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都处于高水平,事业单位中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要及时关注和学习其激励体制的先进之处,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激励体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激励方式。

(2)以人才的合理需要为依据的基本原则,激励机制应该在广泛的征求单位的全体人员的意见之后在进行制定,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群众基础,然后再将之公布出来。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制度实际情况,长期而又公平地适用于每一个人,确保其稳定性和公平性。

(3)在满足人才物质激励的同时,要引导人才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就是精神激励。在事业单位管理实际中,物质激励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满足人的一部分需求,因此,单纯的物质激励达到的效果有限。精神激励能使职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对工作内容产生热情,并通过工作,来实现人生价值的需求。物质激励和精神应该同时进行,才能使得激励机制产生效果。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增强职工危机意识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现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缺乏联系,两者各自为政,未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职工的工作热情。绩效考核应该从职工全方面出发,而不是片面从职工德、能、勤、绩出发,这样的绩效考核方式缺乏实际的利用价值。因此,不仅要考核职工的工作表现,还要考核职工的工作质量。要做到考核公平,程序公开,业绩透明,标准统一。

(三)建立人才參与制度,增强员工归属感

事业单位的职工对单位的归属感还未得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单位在制定规定的时候,应该征求各个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使员工参与到政策规定的制定过程中,在职工参与的过程中,职工对单位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理解,并积极投入到单位目标实现的这一过程中。同时,职工也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加强与同事之间的联系,增强单位的团队精神,并形成有自我特色的单位文化。而且,单位还可以举办一些文娱活动,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休息,并增强与同事的默契感。让单位每一个职工形成单位不是某个人的单位,而是大家的单位这一信念。

四、总结

本文对现有的激励制度进行分析,激励制度还未达到应有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激励制度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行,同时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职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质量考核评价,以此结果作为职工激励的参考依据。最后,职工的单位归属感也是激励制度是否有效的影响因素,增强员工的参与度,并与同事增强默契度。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