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经类大学生就业调查分析

2017-10-21 00:12柳宗毅苏秋怡常亮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财经类供给侧改革大学生

柳宗毅 苏秋怡 常亮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当中,大学生群体是主力军,大学生群体具有数量多,质量高的特点,尤其是在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严峻,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的重要措施,关键是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劳动力市场改革这两个重要问题,才能促使这一严峻形势的改变。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经类;大学生;就业调查

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财经类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影响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财经类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供给侧改革对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导致企业缩减就业岗位

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使得我国许多的用人单位缩减了就业岗位,市场需求变小,这时用人企业便会提高就业门槛,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也会变大,用人单位会更倾向于学历高,水平高的应届财经类大学生,这就使得许多普通学校的高校毕业生无法顺利取得就业岗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人们心中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是社会所需要的,近些年来,高校为了自身建设或者各种政策需求扩大招生,导致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社会对毕业大学生的数量需求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很多应届财经类大学生无法顺利取得就业岗位,这也是大学生就业困难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毕业生眼高手低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随着而来的是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例如部分大学生还未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值较高,根据调查发现,财经类的大学生更为关注就业岗位的薪资水平以及工作区域问题,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部分财经类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存在问题

因个人行为规范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对小节注意不够;因对求职的技巧掌握不够,在求职时不够自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费问题导致求职面试机会少,同时缺乏求职的面试应对能力,不够自信,心理压力过大。

二、供给侧改革对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企业生产率下降,企业利润降低,产能过剩,供需关系不平衡等等,“供需错位”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为此,我国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随着近些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加之经济低迷,使我国财经类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严峻态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需求侧"向"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中,财经类的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首先,供给侧改革对财经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大学生必须投资自己,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充实提高自己,不断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为一个满意的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供给侧改革也对高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校设立的各种就业创业基础培训课程以及一些创业指导活动都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提供了各种思路,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总而言之,供给侧改革对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在促使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时迎合市场的需求,促进大学生找准定位,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直接杀掉旧产业,而旧产业又是就业的重要解决方案,所以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结构性失业,这也是对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一大挑战。

三、结束语

为适应供给侧的经济结构性改革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的转变,财经类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多变的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在我国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供需矛盾和区域发展矛盾两个层面分析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效增长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柴娅萍,黄淑,尹国梅.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启示——基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就业情况调查[J].经济师.2017年07期.

[2]张翀.后危机时期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境与矛盾心态——以山西省高校相关问卷调查为基础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21期.

[3]丁小浩.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影响[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国际视野中的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范国锋,孔繁敏,刘家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朱巧芳,叶小明.政府要与高校共同努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年03期.

[6]王艳彪.关于沈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作者简介:

柳宗毅(1997.3—),女,籍贯四川省彭州市,单位辽东学院,金融学。

苏秋怡(1996.11—),女,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单位辽东学院,金融學。

常亮(1995.9—),男,籍贯河南省信阳市,单位辽东学院,金融学。

猜你喜欢
财经类供给侧改革大学生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