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旺工淡学”

2017-10-21 00:12王泽静胡松王超逯恒良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王泽静 胡松 王超 逯恒良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引,以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调整,使教学计划跟着生产计划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和课程评价(课程有效性评价)形式,实现产教融合达到培养企业预备队的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企业预备队;旺工淡学

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车辆工程专业进行了大量的行业调研,通过调研发现,企业每年都会有生产的旺季和淡季,在生产的旺季,企业需要招聘大量的人员,但往往招不到合适的人员,而到了生产的淡季,由于产能的过剩,又会有大量人员闲置。对于专业来说,需要寻找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此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积极探索,在“企业旺季,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企业淡季,学生揣着体认和反思回到课堂”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团队称之为企业预备队。

基于以上现象从2012年开始探索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并于2015年正式签订了《校企共建企业预备队协议》,2016年3月,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包岗实践包链生产协议。实现由跟岗实习到顶岗实践到包岗实践包链生产的角色转变。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到:“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十三五规划纲第五十九章 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 推进职业教育產教融合”中也明确提出:“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车辆工程专业的改革思路充分体现了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和罗伊特·雷德斯多夫教授的官、产、学三螺旋理论,以及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学习理论。

一、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体系重构

针对学生工作的职业岗位群,确定其应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任务分解细化,重新与教学内容相对应,构建出新的课程群,以此来实施教学(如图1)。

(一)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预备队”

2016年,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与一汽吉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订包岗实践包链生产协议。在“企业旺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企业;在企业淡季,让学生揣着体认和反思回到课堂”,让教学计划跟着生产计划走。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分解,形成分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周期上打破了学期的界限,同门课程开在了不同的学期,为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调整前后对比可以发现实践课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教学计划跟着生产计划走,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模式。

(三)学生实践形式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的是轮岗形式,即每个岗位设置由4名同学组成的实践团队,每2~3个岗位设置4名大二的学长(或创业团队),一个生产模块设置4名大三学长(或创业团队或法人公司),一条生产线设置4名大四学长(或者N个公司),学生通过岗位考核合格方可进行轮岗。

二、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教学实施上,首先结合工作过程对学生每天的时间进行分解,然后根据各时间段学生作息时间的特点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上课形式上,不拘于时间、地点、方法的限制,将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零散的时間有效的利用起来,完成课程教学。

专业以每天一总结,每周一交流、双周一汇报,学长现场指导进行技能提升的形式完成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教师指导进行理论提升的模式完成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培养。而工匠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创新能力贯穿培养的始终。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了变传统简单的物理加和为工学融合、理实化一。

(一)专业核心能力考评

变“传统式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为“多样化评价=企业考核+过程考核+综合考核”。其中过程考核主要是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考核。在这里,综合考核是对学生知识目标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现的是再现标准,过程考核是对技能目标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现的是表现标准,而企业评价则是对态度目标培养效果的评价,体现的是公民标准。

(二)实施效果分析

1.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有了较高的提升

2.企业对学生评价

3.275名学生专利、创业团队、注册公司的统计

三、课程体系评价

“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必须实现知识学习和岗位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必须打破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改变填鸭式、应试式的教学手段。这正符合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通过改革实现了“产教融合”,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2016年4月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第四期应用型课程建设大课堂,宋华老师凭借此改革成果荣获说课竞赛一等奖,同年7月为教育部规建中心研修班做课程交流,8月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修班做培训,11月所发表的论文荣获“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一等奖,还应邀为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培训会做演讲,并先后赴云南、福州等地做课程输出,得到同行和专家的认可和同类院校的效仿。

作者简介:

王泽静(1982— ),女,教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建设。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16G41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