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为习惯培养,让德育之花绽放

2017-10-21 01:41周贵芳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德育教育

周贵芳

摘 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习惯决定命運。不仅对于学习生活是如此,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也是这样。强调习惯的重要性,注重树立在校学生的行为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德育教育摆脱空喊口号的困境,走向实际化、可操作的重要方式。经过全国德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已经有一些方法被实践证实是有利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并且切实可行的。在本文中,笔者综合其他德育工作者理论精华和实践结果以及笔者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心得体会,主要就目前德育工作者如何通过加强行为习惯的培养,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几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关键词:行为教育;习惯培养;德育教育

在教育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单纯的知识学习已经不是学校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德育工作逐渐上升成为学校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而鉴于行为习惯在学生德育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文就如何加强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让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具体包括:完善制度标准建设、重视教师榜样作用、多方宣传增强意识、监督与奖惩并行、学校与家庭共助五个方面。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德育经验,以具体措施为说明,进行详细地阐释。

一、完善制度标准建设

制度建设是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基础。只有完善行为准则,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据可依,校方进行奖励或惩罚也有章可循。从国家角度来看,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了四个目标、五项内容和六大途径;许多省、市也出台了中小学生守则、德育教育守则等以规范学生工作;从学校角度来看,许多学校也印发了学生手册、文明礼仪规范以及各类奖惩的评价标准。大到国家,小到学校都意识到了完善文明规范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也是真正有益于德育工作的展开的[1]。

当前德育教育在制度建设方面往往陷入这样一种困境:由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失衡以及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有部分学校的学生手册的准则过于空洞,不具有可操作性;或是语言过于概括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都会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是为了让其变得多严谨、完美,而是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被学生真正参照和遵守的。

二、重视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除了父母与学生最为亲密、接触最为频繁的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仅扮演着指导者、引路人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在德育工作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2]。学校需要调动教师在德育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积极性,让教师主动投入到培养学生文明有礼的行为习惯当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并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加强自身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以此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形象。另外,校方还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组织一系列的教师职业道德、文明素养等方面的宣传活动和讲座,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修养,树立积极正面的人民教师形象。最终,教师还要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常中言传身教,用耐心教导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使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和要求,改变自身行为习惯。除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之外,还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奖惩,监督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测。

三、丰富宣传教育活动

想让德育教育取得好的效果,并让学生愿意主动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并不能靠制度的强制性来要求学生,而需要通过学生内在的动力的驱动,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并规范自身行为。所以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这些兴趣点寻找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教育的方式。经过实践的验证,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重视行为习惯培养和德育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中。通过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德育的必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接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中。

学校宣传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期举办的德育教育活动月、活动周;另外一种是在各种校园活动中(例如校园文化节、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进行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宣传展示部分。具体的德育教育宣传周、宣传月可以采用让学生形象记忆行为规范准则和学生手册内容的歌曲或诗朗诵的方式进行;而在其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排演相关的小品、情景剧,或者开展图画展、征文、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形式。前一种方式在特定时期内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而后一种方式能使学生在较长一段时期内都有规范自身行为习惯的意识,在无形中深化德育教育效果。

四、监督与奖惩并行

有了制度作为保障还需要有监督和惩奖措施保证制度的实行。有了前期的宣传教育活动,相信学生已经有了自觉培育自身文明习惯的意识,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行为准则和学生手册改进自身的行为。所以,在他人监督、外部监督之前,需要学生进行自律和自我管理,定期评价和检讨自身行为,并对不合乎要求的做法进行自我调整;当出现错误和问题时,主动承认错误并自觉改正缺点,这样做就是就是积极有效的。只有当学生不能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认识自己错误时,才需要外部监督手段的进行。

以学校为单位的监督和評比主要分三个层次:从班级来看,主要是以班级内部进行监督与评比;其次是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的;高层次是以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的行为规范监督与评比活动。具体形式包括通过值周活动对班级、年级进行日常活动的监督以及以周、月为周期的先进班级、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和班级的竞争和争优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文明礼仪之星”、“道德之星”的评选活动能够使优秀个人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向身边优秀的学生看齐,规范自身行为。

五、学校与家庭共助

在学生受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和影响是其中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就是另一个方面。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和规范学生在校期间行为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重要地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性格塑造及行为习惯养成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的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快乐和发愁,怎样对付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重要意义”就是—种影响和教育。如果学生只是片面地在学校中表现出规范的行为,而在家中变为了家人手上的掌上明珠,重拾了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那么学校所做的所有努力都被破坏。所以学校和家庭的共同作用能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更加长期、更加持久。家庭教育方面主要起到保持和巩固在校教育成果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的沟通,这包括双方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方面的交流、在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达成共识、以及家长向校方和教师在家庭中给予对学生给予监督和管理的承诺。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定期家访、家长参与学生行为表现评定和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几种形式来实现。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己之见,供各位同仁参考。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在德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能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们的德育之花绽放。

参考文献:

[1]张培.浅谈德育价值与高校德育功能[J].华章.2013

[2]李智锋.自调节机制作用下德育工作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德育教育
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