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挖掘渗透

2017-10-21 02:11辜军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当前的学校教育已经由以往的应试教育转为了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的新目标是为了培养一批有道德、有理想、有素质、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开展学科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体育是学校教育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之下,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其显著特点之一。本文主要从德育教育渗透进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宜早不宜迟,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接触素质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学校教育应当从这里开始渗透有利于学生全民发展的素质教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德育”是现如今还没有完全得到改观的教学背景下容易被教师和家长都忽略的一点,但是同时“德育”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需要进行系统性引导的,是直接影响学生未来三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都表示,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小学学科教育中开展教学是可行的。小学体育作为重要课程之一,也应当将德育教育与其相结合,使学生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对自身德行进行匡正。

一、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其作用实际上是双向的。一方面,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不提倡专门为其开设一门课程进行授课,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单独进行德育授课,可以想象是十分枯燥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个学科中来进行教学,是尤其独特的优势的,体育教学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地位重要性难以凸显,原因在于人们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玩耍的课。其实不然,体育课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因此,开设体育课有其必要性,而在与德育相结合之下的体育课更是必要了。另一方面,体育教学不能只依靠做相关的体育运动来完成,况且体育运动十分耗费体力,再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一件事情所保持的热忱会随着新鲜感的降低和难度的增加而削减,体育课所要的进行的体育运动正好符合这个走向。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所在,从理论层面教会学生学会忍耐、坚持和迎难而上,从而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便是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双向作用。

二、德育与体育结合教学的可行性

就体育教学而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不仅是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上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深远影响,体育教学并不只是对学生外形上的塑造,更是内心品德的养成,从这个层面讲,就与德育教育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了。首先從体育教学的内容上看,严格意义上说,体育教学首先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口头讲解的,例如慢跑和快跑分别是对学生耐力和冲刺能力的训练,球类运动是对学生体力、配合力和反应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进行这些运动之前,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明确自身需要具备何种思维素质才能学会这项运动,而耐力需要坚持,冲刺力需要突破,团队协作力和反应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配合。由此可见,这些体育运动背后都需要在理论教学的支撑下进行,而这些理论正好与德育内容相重合,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可行的。

三、德育與体育结合教学的措施

(一)依据学科特点,明确德育目标

体育学科,尤其是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主要特点是根据体育教师设置和开展教学,教会学生一些运动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合理锻炼以及坚持锻炼。而在《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当前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又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在教会学生相应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渗透关于对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团队协作能力、纪律观念等方面的教学和培养,而这也正是德育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将二者结合教学,可谓一举两得。

例如,在进行“田径”方面的技能练习的时候,首先教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这一运动技能的学习并不是很积极。一方面是没有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对体力要求很高,二者共同导致了学生练习的兴趣降低。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以及意志力。首先,教师可以设置多种田径训练方法来规避训练模式单一的枯燥感,比如接力跑、往返跑与比赛相结合,学生可以在接力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在往返跑中培养个人意识,在比赛中培养竞争意识。其次,在锻炼过程中,教师要将趣味性和实用性向结合教学,准确把握趣味性的“度”,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例如“跳高和跳远”两项运动,这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发育的运动在,同时兼具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跑”和“跳”结合起来,“跑”是“助跑”,“跳”是跳远或者跳高,趣味性可以通过一些即时性奖励来增加,比如发小糖果,而在趣味性得到延续的基础之上适当地鼓励学生去挑战自己的极限,或者说去增加自己的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精神培养的目的。

(二)优化教学形式,渗透德育知识

既然体育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目标,那么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也就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占据重要地位的“体”是万万不能掉链子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着手,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的好处还不是很清楚,就算老师进行理论化的、系统性的讲解,他们也未必听得懂。因此,与其增加说教的成分,还不如改变教学模式,将这些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东西都融入到教学中去。

例如,球类运动的学习就需要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来教学。首先是集体球类运动,例如小学生接触最多的篮球和足球,还包括双打项目的乒乓球和羽毛(高年级项目),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这是需要对学生自身的技能训练、反应能力和耐力训练、相互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训练,这些品质的训练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好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训练当中一并达成,但是在进行系统训练之前教师需要对单项技能进行分解训练,为了保证趣味性,教师可以开展合适的体育游戏进行教学,例如利用“扔沙袋”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用“无敌风火轮”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是个人球类运动,例如单人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学生需要的是反应力、耐力和判断力,反应力的锻炼可以通过“贴膏药”的游戏进行提高,判断力需要与耐力练习相结合,需在多次练习中增强。

(三)立足课堂常规,升华德育内涵

课堂是体育教学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环,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但也应该结合理论进行科学细致地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渗透的最佳切入点,主要渗透方式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规则制定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系统讲解科学锻炼的方法和目的,而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的同时,将需要在体育锻炼中秉持的品質也一一讲解,以便促使学生开展科学锻炼。其次,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措施,并有步骤、有条理地将这些思想贯穿到实践教学中。最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编成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和守纪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学生平常教学的准则。

这些常规对学生主要起着约束力和提醒作用,例如课堂常规可以这样制作:

(1)准时上课,不准迟到;

(2)规定场地上课,不准拖延;

(3)不得随意缺旷课、早退;

(4)团队练习注意与队友配合;

(5)个人练习注意整体提升;

(6)综合练习注意结合所学技能;

(7)做到團结同学、敬重老师、遵守纪律、学有所获。

通过这些规则的约束,再结合实践教学开展,体育教学会变得更科学合理,而德育教学也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其中。

总而言之,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从零开始,就好比一张白纸,需要教师来填充色彩。而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标,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培养,引导和促进学生朝着全面、综合的方面发展。体育教学肩负着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更是不能松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德育教育的渗透,使之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受益,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过程中也练就坚韧的品格、积极进取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当然,这些品质并不是只有在体育锻炼中才能受益,德育知识的可贵之处就是其可迁移性,这些品质能够迁移到学生所做的任何事情上,而且这些品质只会促使学生更好、更强。

参考文献:

[1]王向阳.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6(7).

[2]何仰丹.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如何渗透道德教育[J].师道·教研,2017(6):111.

[3]向学勤.浅谈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来[J].速读旬刊,2016(2).

作者简介:

辜军(1962—)男,汉族,江西南昌人,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教育德育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