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改革音乐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2017-10-21 03:41李淑玲
报刊荟萃(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会新课程改革反思

李淑玲

摘 要: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常态教学;反思;体会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听过几节公开课,我发现几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優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这让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上的我时常感到困惑,是否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吗?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吗?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师的范唱、范奏,只要学生高兴、有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就是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不是用各种高级先进的设备变着花样得让学生去听,而是要在唱歌、演奏、创作等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1.启发教学,诱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它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主动地感受音乐,积极地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事实又表明,并不是每一个音乐作品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启发教育,可以讲些跟作品有关的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中历史资料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2.鼓励、启发学生合理的音乐想象

由于音乐具有语言无法概括的模糊性,更利于发挥学生的丰富联想。而联想是创造力的基础,又可以在音樂实践中提高。因此,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有音乐创造的空间,能自由运用多种方法创新并发现自我。如在欣赏十五册二胡曲《赛马》时,我没有告诉学生曲目名称,而是让大家边聆听,便联想音乐情境,为曲子命名,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投入音乐中认真思索,并兴奋地小声讨论,孩子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让我惊叹不已。乐曲名字竟然有七八个:《狂奔》、《盛大的节日》、《骏马奔腾》、《那达慕欢歌》……看到他们在音乐实践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我很欣慰。这时,一个平常特别淘气的男孩子温志伟大声说:“过河!”,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一愣,赶忙用目光制止大家的哄笑,看他有些尴尬又有些不服气,我真诚、和蔼的请他阐明理由,他理直气壮,觉的曲中表现了河水翻腾,小马过河时的欢快情景,我立即肯定了他的新奇想象,看着大家疑惑的目光,我笑着解释: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各不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大家具有千篇一律的感受,只要我们都能为乐中表达的真善美所吸引,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喜爱这个作品,就可以了,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温志伟表现的更积极了,并带动了其他后进生学习,我觉得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受表扬能激发人的上进心。所以,我从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尤其是对后进生。

3.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非常丰富,各领域的知识有可能比老师懂的多。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被选中的其他学生兴趣也都很浓厚,甚至都站起来举手,大家在一片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中回答完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仅学到课外知识,而且对音乐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三、今后的设想

通过课堂内外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唱歌比以前多了激情;生活中用音乐滋润了友情;对音乐也有了更深的感情……我觉得大家对音乐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喜爱,提高了审美标准和能力。今后,我在课堂内外,将继续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织编写.《音乐课堂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体会新课程改革反思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