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

2017-10-21 16:51翟丹丹陈欢欢冉冉
知音励志·教育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和谐民主文明

翟丹丹 陈欢欢 冉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描述的国家是这样一种状态:经济上是富强的,政治上是民主的,文化上是文明的,社会和生态自然是和谐的。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状态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本文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展开解读。

【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即在建党100周年时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诉求与中国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 经济富强是国家层面的首要目标

经济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首要追求,是政治民主、文化文明和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之上,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亦然,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我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偏差,单纯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考量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起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制度以及开展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直到邓小平时代我们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上来,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引入市场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有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已达到世界第二位。但经济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存在,人均收入比较低;环境污染、PM2.5超标、房价过高、腐败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仍需要发展来解决,经济上的富强必然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首要目标。

2 民主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追求

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上的价值诉求。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把建设民主政治作为重要目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结合,“实质民主”即民主的内容要体现人民的意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证明了人民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意义。 邓小平也曾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程序民主”即民主的程序和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自己的民情和国情来探索,在我国就表现为国体和政体的统一,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统一。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在政体上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人民选举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代表人民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充分保障不同民族、不同政党、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参与民主政治实践中去。

3 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特征

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明指人类创造的财富的总称,狭义的文明在这里仅指文化文明,即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文明,以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必然优于资本主义,而这种优越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政治上,更体现在文化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文明作为其在国家层面的重要价值诉求,体现了重视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心一方面应看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与我国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但另一方面,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经济实力的强大使我国文化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应正视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历史性机遇,增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再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终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最终的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率低且质量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因病或残致贫现象很多;贫富差距过大,我国的基尼系数远远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中西发展差距,西部地区明显落后等等都是和谐社会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改革,着力解决这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同为建设一个友好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谢晓娟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47.

[4]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翟丹丹(1989-)女,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级职称),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陈欢欢(1990-),女,河北省邯郸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初级职称),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冉冉(1981-),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级职称),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單位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1

猜你喜欢
和谐民主文明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文明歌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